(相关资料图)

黄胄先生作画像

人有多高,画有多高

黄胄,永恒的艺术丰碑

文章来源_网络

写实、写意都不能无病呻吟,技术也是没有止境的。我们的艺术活动要合乎自已的国情,走自已的路,用自已的方式,继承和发展我们自已的传统。” ——黄胄 黄胄先生像 黄胄(1925—1997),原名梁树年,名淦堂,字映斋,初中时起艺名“黄胄”,河北蠡县人。中国著名画家、收藏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早年参加革命,曾任西北军区战士读物出版社编辑、西北军区政治部文化创作员及美术组组长、总政治部文化部创作员、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美术公司顾问、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第一座大型民办艺术馆——炎黄艺术馆缔造者;中国画研究院、中国工艺美术馆筹建者;黄胄美术基金会设立者。 黄胄《驴》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流行一句话,时常引起画家议论。 “人物画不成,即改学山水;山水不成,改学花鸟。” 人物画难在哪?比之山水、花水又有何殊异之处?无非难在笔墨,难在造型,难在意境情感和全局的把握。 西画的引入为中国近现代艺术圈注入了一丝新鲜的血液,中国人物艺术画该何去何从,是许多近现代人物画家需要思考的问题。 作为上世纪最杰出的人物画大师之一的黄胄,用他七十二年的人生诠释了这个问题。 黄胄《出诊图》 黄胄《飞雪迎春》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自幼酷爱绘画的黄胄,走上艺术的道路最初靠的是自学。 从童稚时就显示出艺术天分的他,凭借着优秀的观察力和记忆力,所画人物和街景唯妙唯肖。 十八岁时拜师西安著名画家赵望云,次年随著名画家韩乐然入八百里泰川旅行写生,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黄胄接受了传统的滋养,而且还学会了运用传统的眼光从生活中发现美、表现美,在艺术创作的实践中提高对写生的重视。 黄胄《金鱼》 黄胄《双鹤》 1948年黄胄随老师赵望云到西北写生,沿途新疆的民族风情、黄泛区的人民苦难,拨动了黄胄内心的艺术之弦,在此期间黄胄创作了大量富有时代特色的作品,作品主题和气氛显然受到了蒋兆和的影响。 黄胄《人物》 长期的新疆生活,对富有民族特色的西北风光与人物有着自己独特的感受。黄胄依靠大量的写生,坚持独立思考和创作,从生活中提高探索,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地处西北边陲的新疆地区可谓与黄胄结下不解之缘,受新疆风情和维族风俗的深厚滋养,笔下许多经典作品都来源于新疆的写生生活。 黄胄《舞蹈人物》 黄胄《马上角力》 60年代末不可避免地受到文革的冲击,黄胄不得不暂停手中的画笔,但内心对绘画的热爱从未停息。1972年重拾画笔的黄胄心情释放心中的激情,笔下人物形象丰富多姿,饱满充实,既如雷霆万钧气势撼人,又保有一份恬淡、安详与从容,这或许是黄胄在历经风波之后“也有风雨也无晴”般波澜不惊的心态写照。 黄胄《欢腾的草原》 黄胄《民族大团结》 黄胄是“纸老虎” 在上个世纪老北京的画家们之间有一句话广为流传,黄胄是“纸老虎”。 此老虎非彼老虎,这其实源于黄胄在绘画上用功之勤,单是宣纸这一种,每年黄胄就要用掉24刀(宣纸每刀为100张),所以每次进货买纸必须得用专门的三轮车来运才行。 “搞了这一行,我像是中了邪,行、走、坐、卧不离这个……谁要是给吃好的、喝好的,就是不让我画画,我可能就会疯了。” 黄胄《育羔图》 但凡要在某个领域取得一番成就,都需要有过人的勤奋做支撑。黄胄在绘画上的勤奋源于自我内心的渴求,时刻主动鞭策自己投入到创作中去。 据知情人说,黄胄几乎每天画画到下半夜一二点才睡,有时画到天明,稍睡又画,中午只在沙发上睡几分钟,起来又画。 可以说,画画已经完美地融入黄胄的生活中去了,画画就是他生活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黄胄《草原牧歌》 黄胄《小鸡》 创作的基础是速写 “一幅好的绘画,往往是由一张好的速写发展来的”、“有些速写比所谓作品耐人寻味”。 纵观黄胄的画,人物形象鲜活,造型精准,无论多么复杂的场景都拿捏有度。而这都深深地利益于其深厚的速写功底。 黄胄《速写二帧》 “一个画家如果离开了速写本,不随时记录他在生活中感受的东西,他的艺术生命也将枯竭。” 黄胄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勤作速写的黄胄,只要是感兴趣的东西都会立刻画下来,去哪都会带着速写本,为即将到来的创作收集好素材和草稿。 黄胄《塔吉克牧人》 黄胄《鹰 速写》 通过实景速写,黄胄直接面临现实的生活和鲜活的生命,感受最真实的自然,往往能捕捉运动变幻的瞬间,表现富有动态感的造型和对场景的高度概括和提炼。这些无不需要有敏锐的感知力和高超的表现力。 黄胄《哨兵 速写》 洋为中用,固本守心 “关于中国画的发展问题,我一直是这样想的,还是要沿着传统的道路发展,同时吸收外来的——不管是东洋的或西洋的,凡是有成就的优秀的东西,都应吸收。但目的要清楚,吸收外来的东西是为了发展我们本民族的艺术。” 黄胄曾经说过,“古代人物画家不研究人体,对人物画的发展已见明显的局限,宋以后的人物画家难得有几个造型完美者。” 黄胄《新疆歌舞》 黄胄引用西洋画中的人体结构造型技法,将其与中国传统人物画相结合,所画人物极注重造型,充满了狂放原野情怀和鲜活的个性,一扫传统人物画的旧风。并在用色用墨的技法上,将西方绘画的色块与东方柔美流畅的线条相结合,形神兼备、畅快淋漓。 黄胄《人物》 非攻不守,一往无前 广师博取,为我所用,而非我为所困。这是对黄胄艺术特点的高度总结。 黄胄具有深厚的传统功力,但不守于成法,不囿于传统,“非攻不守”是黄胄最突出的艺术主张。它强调了艺术创作中艺术家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倡导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 黄胄《人物》 在对传统绘画表现形式深刻理解的基础上,黄胄倾注自己的绘画语言,拓宽画路,将注意力集中放在解决中国人物画发展过程中“传统笔墨融入造型”和“从写生到创作”的问题上,把握大的创作方向、大的构图以及章法的整体性、人物之间的呼应关系,做到整体的把握。 黄胄《鹿》 在针对传统画坛长期以来存在的过分依赖临摹的弊端下,黄胄极力强调写生的重要性,多次表达“不食他人残羹”的观点,并力行实践,将画家的研究焦点重新拉回到对客观实景的观察中去。 黄胄《运粮图》 黄胄用艺术的画笔阐释了艺术来源于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和体验,用继承和发展的眼光审视艺术的革新,在中西方绘画互相渗透、各种材料和技法的应用互相融汇的今天,黄胄为我们现代艺术的发展方向提供了一条可供借鉴探索的道路。

黄胄《草原逐戏图》

请长按下面的二维码免费订阅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