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蒋璟璟
1月31日,网友爆料昆明海埂公园有男孩在喂食海鸥过程中抓海鸥,家长还在一旁帮忙。2月1日,昆明市公安局度假分局证实了此事。工作人员称,“随后,我们通过监控视频对比脸部,确定了涉事男孩及其父母的信息”,该工作人员称,“今天我们已经联系上相关涉事人员,目前先让他们写悔过书,随后将悔过书上传给昆明市环境生态局林草大队,具体处罚由林草大队裁定”。(澎湃新闻)
前往昆明旅游,去水边喂海鸥,几乎是所有人的标准行程。当然,与海鸥的亲密互动,毕竟是要诉诸机缘巧合,可遇不可求。欲求不得、偶遇未成,很多人也便急不可耐地“强来”了。父母帮小男孩抓海鸥强行塞进塑料瓶喂食,在“不文明旅游行为”的表象下,深层次所折射的,还是“生命观”“生灵信仰”层面的认知偏差。简而言之,就是把作为人类个体的意志,凌驾于其他一切动物之上——动物,被默认必须配合、服从于人的期许与偏好。
“我的喜爱你必须接受,我的愿望你必须满足”,不少人在进行动物主题游的过程中,总是不自觉地怀揣此类心态。比如说,参观动物园,遇上喜欢的动物在睡觉休息,往往忍不住要拍打玻璃将之叫醒;纵使去看狮虎豹等猛兽,也总是想着通过掷物、喊叫、喂食、开闪光灯等方式来逗弄一番……所谓“观赏动物”,一不小心,就滑向了戏弄和冒犯。在很多场景下,游客一不留神就越过了“观赏者”的设定,而成为了闯入者、滋扰者、生事者。
每一次与动物的相遇,人们总是期待着得偿所愿。看海鸥,就要体验“飞鸟掠过,手中夺食”的心动瞬间。只可惜,动物并不总与人类悲喜相通,也并不总会乖乖按照人类的期待行事。你的投喂“无鸥问津”,实在再正常不过。坦然接受这点不算遗憾的遗憾,是一名动物爱好者理所应当的觉悟。而很遗憾,游客那来去匆匆、迫不及待的秉性,满溢“错过这个村,就没这个店”的焦灼,总是因“实现愿望清单”的使命感而晕头转向。被抓住、被灌食的海鸥,就此成了牺牲品。
在旅游文明的大框架下,人与动物的相处范式,被赋予了更复杂的含义。对一个体面的游览者、一个热爱动物的正常人而言,心有所畏、行有所止,不应该是一件难事。万物有灵且美,精灵一般的动物,终究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相安无事,才有各自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