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看,这里的枝儿太密了,要剪掉一些老枝,保持枣树的树形和合适密度,有利于枣果生长。这些高处的枝条也要剪掉,否则会增加养分吸收负担,影响挂果和产量。”为有效提升枣农科学化管理水平,促进产业发展、农民增收,3月份以来,唐县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枣树修剪技术服务活动。

唐县地处太行山东麓,全县山地面积占82%,土质疏松,适宜大枣生长,已有4000多年枣树栽培历史。唐县大枣以个大、核小、皮薄、肉厚著称。

为促进大枣产业发展壮大,唐县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建立县、乡、村三级红枣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大力推广应用优质丰产栽培技术,加强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同时,不断完善市场开发,先后注册“黄金峪”和“唐尧”两个红枣商标,实现产品品牌化,增加市场竞争力。2010年,唐县大枣入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名单。

据了解,为推动大枣产业规模化发展,今年唐县实施大枣良种示范、标准化技术推广基地建设项目,争取省级项目资金200万元,建立枣树良种嫁接基地200亩、标准化基地2300亩,涉及黄金峪村、羊角村、上苇村、东口底村、麻黄头村等5个村。“按照大枣项目生产技术方案要求,目前主要是对示范基地的枣树进行整形修剪,下一步还要做好春季施肥、中耕除草、秋末深翻、病虫害防治等工作,通过精心细致的照料服务,确保把示范基地打造成全县枣业发展的样板。”唐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技术站站长李建华说。

“枣树整形修剪是个技术活,以前都是按土办法给枣树剪枝,现在有技术专家手把手教我们,教了很多技术知识,以后剪枝就再也不用发愁了。”参与技术培训的一位枣农说。截至目前,唐县技术人员开展送技术服务活动11次,完成枣树修剪2500余亩。

“以前,唐县大枣主要是销售初级产品。为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增强农产品附加值,切实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近年来我们大力发展深加工业,目前已取得可喜成效。”李建华介绍,天农果品专业合作社就是代表之一。该合作社成立于2011年,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运作模式,枣农以果树、资金等入股,建立专业化红枣基地,对红枣进行精深加工,实现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的新模式,先后开发出以红枣、核桃、芝麻等为原材料的枣夹核桃、枣仁派、红枣养生茶等新产品,并创立“木兰红”品牌,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随着红枣产业的升级,一年四季都成了农忙季。村民们在合作社工作,每天按时上下班,不出村就能挣到钱。”天农果品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苑金岭说。

为进一步拓宽产品销售渠道,该合作社还开辟了电商、直播带货等新模式,极大提高了产品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带动更多群众实现增收致富。

目前,唐县红枣种植面积达17万亩,年产量3万余吨,年产值4.2亿元,小红枣成为乡村振兴大助力。(通讯员甄慧帅 杨朝阳)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