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胡天姣、家俊辉 深圳报道
对全球流动性最新地收紧在本周已结束,各国央行冒着引发经济衰退的风险继续遏制不断攀升的物价。美联储周三率先再加息75个基点,延续自1981年以来最激进的收紧行动;瑞士央行在随后一天内得到较为激进的加息75个基点启示,英国央行选择上调基准利率50个基点至2.25,为连续第七次。
印尼、菲律宾、南非与挪威央行也纷纷效仿,超预期的上调利率幅度,助推了全球转向收紧货币政策的力度。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货币政策制定者不惜一切代价压低通胀的承诺,引发了越来越多的担忧,即其激进的举措将致使全球衰退。
在不确定时期通常走强的美元延续近期涨势,9月24日,美元指数突破113,持续创下2002年以来的新高。
美元走强具有连带效应。对新兴经济体而言,它加重了以美元计价的债务负担,并促使资本外流。IMF数据显示,约有20个新兴市场的债务交易处于不良水平。世界银行称,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面临着增长疲弱、利率非常高、外部环境极具挑战性的完美风暴。
但更为直接、短期与现实的影响来自亚洲新兴市场,该地区资产面临三重负面因素: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美元持续走强、投资组合资金回流至美元资产。
各个经济体的收紧与保留各国央行正努力应对公共信心危机,竞相提高利率压制依旧高企的通胀。
美联储的举措最受关注,大部分央行也越来越多地遵循与前者同等或更多的加息策略。当地时间9月21日,美联储上调联邦基金利率75个基点至3.0%-3.25%,并大幅上调未来几年的基金利率预期路径,2023年的最终利率预期被调至4.6%。
瑞士央行于9月22日宣布加息75个基点,将政策利率从-0.25%上调至0.5%,结束持续8年的负利率政策,为欧洲最后一次设定负利率的试验画上句号;瑞典央行在本周早些时候加息100个基点,为近30年来最大幅度的收紧,该央行同时预计未来六个月将进一步加息,明年利率或会升至2.5%。
面对40年来最严重的通胀,英国央行避开了市场预期的更大幅度的加息选项。9月22日,该央行宣布加息50个基点,为去年12月以来第7次加息。基准利率上调至2.25%,升至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最高位。
英国央行对通胀与经济的权衡格外明显。在英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的9名成员中,5人投票赞成将利率上调50个基点至2.25%,3人投票赞成将利率上调25个基点,另外1人则主张将利率上调25个基点。
同期,挪威央行加息50个基点,南非央行与卡塔尔央行均选择加息75个基点。
亚洲新兴市场对美联储收紧的感受尤为强烈,该地区的金融市场持续受到强劲美元的影响。美联储加息的随后一天内,菲律宾央行、越南央行、印度尼西亚央行分别加息50、100与50个基点。
即使是尚未对利率进行调整的亚洲新兴经济体,也采取了其他措施缓解不断通胀与美元压力。
举例来说,坚持收益率曲线控制不变的日本央行在9月22日表明将继续其超宽松的货币政策,长期以来,该央行一直辩称,日本经济的根本需求仍然疲弱,其货币政策并非针对汇率。
但在日元汇率跌至24年新低之下,日本财务省同日宣布对汇市进行干预,即买进日元、卖出美元对汇,以阻止日元进一步贬值,此为日本政府自1998年6月以来首次干预汇市。
上述央行的步调表明美联储依旧主导着本周的金融市场。保德信固收(PGIMFixed Income)G10经济体首席经济学家Ellen Gaske与全球债券首席投资策略师Robert Tipp表示,考虑到鹰派的结果,市场反应可以预见:短期利率上升,股价下跌,信贷息差扩大。然而,美联储可能正在接近加息周期的尾声,长端利率也可能接近本轮周期的峰值。
二者称,美联储在会议上发出了明确信息,即利率将长期走高。但在最新的CPI报告没有缓解通胀的情况下,美联储还将其整体紧缩政策向前推进了一些,预计在今年剩余的两次会议上将进一步加息125个基点。“这是一个比预期更鹰派的举措,将使利率在2022年底达到4.4%。”其补充,风险偏好的前景只能被描述为要么半空,要么半满,这取决于通胀如何发展。
Ellen Gaske与Robert Tipp认为,美联储以75基点的速度收紧货币政策的滞后效应正在形成,或会导致收缩过度。鉴于美联储更加强硬的立场,经济衰退风险可能已经上升,而若未来几个月内通胀没有显示出更多明确的放缓迹象,美联储可能会进一步收紧,从而进一步增加衰退风险。
高盛现已将标准普尔500指数的年终预期下调至3600点;花旗团队则表示,美联储几乎已经承诺美国将陷入衰退。
中银香港首席经济学家鄂志寰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称,美联储还可以在今年余下的两次会议中进行共125个基点的加息。随着美联储进一步加息,对政策利率反应最敏感的短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会上升,反映经济前景的长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可能会因衰退预期下降。
在景顺亚太区(日本除外)全球市场策略师赵耀庭看来,美债收益率不太可能处于较低的交易区间水平,十年期美债将接近5%的水平。赵耀庭称,值得一提的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前,十年期美债连续15年保持在5.1%,而当时CPI平均水平约为2.7%。
超配亚洲区股票与优质政府债券对经济衰退的担忧与强硬的美联储持续推动美元对其他同伴走强,今年迄今,美元指数已涨逾14%。
鄂志寰表示,美元将在近期保持强势,但可能于近期见顶。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行,或成为美国通胀率回落的一个转折点,美联储由此在未来某个时点减慢加息速度,美元进一步上涨的空间有限。
但赵耀庭认为美元未来还会有升值的空间。“目前点阵图显示的情况非常支撑美元。” 其说,当前趋势已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总体看,即便是在通胀较高的情况下,美国经济表现相对不错,预计下一季度也较好,美元仍有上升空间。
美元走强加剧市场对一些发展中经济体经济放缓的担忧,后者可能难以偿还以美元计价的债务,从而威胁到国际收支危机。
但金融资产是更直接与更短期的影响,强势美元下,全球资金持续流向美元,长时间的大规模资金外流致使多数亚洲新兴国家的货币贬值。
今年至今,日圆兑美元汇率已下跌20%,前者实际有效汇率已达197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韩元兑美元汇率周四自2009年以来首次跌破1400韩元的心理关口,今年以来已累计下跌逾15%,成为同期表现最差的亚洲新兴货币;离岸人民币现已跌至202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泰铢下跌0.6%,至16年低点。
亚洲货币在更广泛的走软,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新兴市场货币指数(MSCI emerging- markets currency index)今年迄今已跌约7.5%,预计将创下自2008年以来的最大跌幅。
“美国加息进程对亚洲市场的影响渐行渐近。”鄂志寰说,美国加息带动除日本外的主要经济体均进入货币政策收紧时期,引发国际资本的剧烈调整。
2022年9月,除中国以外的亚洲新兴国家股市累计流出约640亿美元,高于2021年全年的资金流出规模。截至9月16日,外资已连续一个月从中国除外的亚洲新兴股市流出,资金外流总额同期高达4.23亿美元。
鄂志寰指出,虽然亚洲新兴国家的外汇储备和应对美联储紧缩的政策比之前有所进步,但主要亚洲新兴经济体在2022年第二季度的资本外流总额仍然超过2007年以来发生的数次重大危机。
其称,中国外的亚洲新兴股票和债券可能承压。“中国的金融市场相比其他亚洲新兴经济体更具韧性和弹性。”鄂志寰解释,中美货币政策差异既体现在方向之上,更呈现出程度上的不断深化。目前看对国内资本市场有一定影响,但中国股市和债市的外资流动更多取决于外国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基本面和金融市场风险的判断。
在景顺的模型资产配置中,该机构超配包括欧美的政府债券政府债券、新兴市场的股票,尤其是中国股票;相对低配大宗商品与高收益债券。
赵耀庭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亚太地区的政府债券仍值得投资,因该地区经济对外部冲击的缓冲能力较强,财政实力也较为良好。
与此同时,景顺超配亚太/亚洲区股票,后者估值非常具有吸引力。“考虑到东南亚的季节性因素,未来旅游行业或将兴旺。”赵耀庭解释,预计泰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是最大的受益者,其经济和股市的表现也会提升。
亚洲经济体货币中,景顺较看好北亚地区。长期看,中国大陆、韩国、日本货币均具有升值的潜力。“目前半导体行业已基本触底,随着供应链恢复,这些经济体的货币也将受益。”
中国A股市场目前估值吸引力明显,但需长期观测回弹能否持续。从行业出发,景顺较为看好政府支持行业,尤其是可再生能源、风能、太阳能、电动汽车,及高科技制造业。
赵耀庭称,欧洲央行、英国银行、加拿大央行等主要央行均跟随美联储的政策在加息,短期对全球股票带来较大压力,下行的持续时间主要取决于美联储的加息步伐。
“美股的波动性或会持续,且近期有一定程度的下行压力。”赵耀庭说,市场还在揣摩美联储货币政策的走向,未来货币政策或许有望继续较为激进地收紧。他解释,这意味着十年期的美债收益率或会达5%,由此对股票的贴现率造成较大的影响.
经济放缓的环境下,景顺认为防御型行业和防御型股票的转换将会继续。此外,美国经济放缓持续的时间很有可能相对较短,2023年下半年会出现强劲反弹,届时,科技股应会表现良好。
PIMCO认为投资者应开始更主动把握公开市场的机会,甚至可考虑将部分资产从私募策略中转移,到滞后以及明显滞后的领域,但投资者也应为中长期的机会做好准备,广泛利用企业信贷错配的机会。该机构同时看好资产负债表稳健,且商业模式韧性强的优质中国信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