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见习记者曹媛 深圳报道
为破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深圳银行业金融机构正不断提高科创金融服务能力。
(资料图片)
截至2022年11月末,深圳市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贷款分别同比增长30.39%、16.42%、88.14%,较同期各项贷款增速分别高21.49、7.52、79.24个百分点。
据记者了解,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以下简称“深圳人行”)发挥科技创新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和科技信贷导向等评估体系的激励引导作用,深圳银行业金融机构着力破解科技型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面临的授信与企业科技实力信息不对称、知识产权价值评估难等短板,着力打造“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企业生命周期全覆盖”的金融服务体系支持科技企业发展取得成效。
创新信贷评估体系,提高科创金融适配性相较于传统企业,科创企业的技术和业态较新,个体情况差异较大,银行往往难以有效评估科技创新企业的技术水平,同时科创企业大部分处于创业成长期,普遍具有经营稳定性弱、资产沉淀不足等特点。
而深圳商业银行探索差异化信贷评估体系,通过使用打分卡模型,从企业产学研、高管团队、获得奖补、科技资质、知识产权等维度对企业技术实力进行量化评估并划分等级,在客户准入、授权管理等方面实行差异化政策,重点突出企业技术水平(“技术流”),不断提升科创金融服务精准度。
例如,深圳兴业银行从知识产权数量和质量、发明专利密集度、科研团队实力、科技资质、科技创新成果奖项等15个维度考察企业,使用打分卡模型将企业信用评级主要分成TA、TB、TC三大类,再根据不同打分情况给予信用额度准入门槛。
2022年9月,该行对深圳某技术公司采取技术流评分模型手工打分,审核结果为TB2,技术水平良好;随后深入分析其经营状况:客户主营为用电储能系统,拥有发明专利14项(其中7项为实审阶段),产品在海外销售占比较高,只是仍在前期投入,该公司暂处亏损状态。经综合评估,最终为其批复信用贷款600万元。
强化政银企合作,构建科技金融服务联盟当前商业银行金融服务模式逐步从“单兵作战”发展为“集团作战”的综合服务模式。此前,深圳搭建了全国首个涵盖银行、证券、创投公司等的科技金融联盟,以及全国首个包括政府、银行、知识产权评估机构、保险公司等在内的知识产权金融全业态联盟。此外,“市区联动”组织科技企业与金融机构常态化路演,促进科技企业与金融资源对接。
政银企合作机制将加速孵化优质科技企业。对于银行来说,传统贷款流程是先收资料再审批,深圳建行“高企贷”模式则不同,由市科创委提供企业“可用不可见”的匿名数据,银行通过“技术流”模型对其进行分析后初步形成已匹配可贷额度的“准白名单”,最终市科创委将对应企业真实名称反馈银行,并向企业进行邀约,白名单企业接到邀约后即可通过“建行惠懂你”手机APP线上申请贷款。今年以来该行已向近千家符合预授信条件的2021年首次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资格的企业发起邀约,单个企业最高贷款额度500万元,贷款总额度超过10亿元。
此外,深圳农行依托其设立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按市场化方式独立运作,以股权直投方式布局战略新兴产业;深圳建行联合深交所、市中小局开展上市公益培训,联合大学举办创业大赛等,通过搭建投融资平台,推动产学研用融合,依托政银企合作机制为科创企业提供综合孵化服务,促进科技企业与金融资源深度对接,为其提供“融资+融智+融信”全方位金融服务。
挖掘知识产权金融价值,完善金融服务体系科创企业资产以人才和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为主,金融机构提供信贷服务中面临知识产权评估难点。由于知识产权数据大部分是非结构化的文字性描述信息,如何将非结构化的数据用来建模以及在分散的专利上找到体系和规律是知识产权评估难题所在。
以微众银行为例,其在引入4000 多万个专利相关数据的基础上,运用科技手段将专利文献中的非结构化信息转化为具有总览、对比、分析及预测作用的字段,再构建相应规则评估企业技术有效性,充分挖掘科创企业知识产权的金融数据价值。
深圳人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深圳人民银行将发挥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效能,指导金融机构不断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加大对科技企业的信贷支持。同时加强与相关部门协调联动,发挥政策合力,撬动社会资金促进科技创新,构建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良性循环的体制机制,继续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