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杨希 北京报道


【资料图】

近期,各主要财富管理银行2023年度展望陆续出炉。在美联储加息终点将近之时,全球衰退将至之际,投资者该如何把握年内全球大势,在资产配置中探寻先机?

1月16日,中国银行举办《2023中国银行个人金融全球资产配置白皮书》(下称“白皮书”)线上发布会,连续第5年对全球主要市场权益、债券、外汇和大宗商品等大类资产2023年走势进行研判,提出个人金融资产配置策略建议。中行副行长林景臻出席发布会并致辞。

林景臻表示,“白皮书”坚持金融为民、专业为先,是中国银行“坚守与创新”的缩影,中行将通过“企业家办公室”等全方位、全周期、全球化的专业服务平台,以“中行阿尔法”财富顾问服务模式,助力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客户财富价值实现。

发布会上,中行相关负责人对“白皮书”进行了深度解读。中行认为,在“美元强弩之末,全球曙光乍现”宏观主题背景下,2023年全球大类资产配置顺序为权益、黄金、商品、债券。同时,“白皮书”认为中国经济将在2023年引领全球复苏,因此建议超配中国A股、港股。此外,黄金将发挥信用标尺作用,长期配置价值凸显,因此建议择机增配。

全球衰退将至,中国复苏可期

截至目前,中国银行服务的私人银行客户超过15万。自2018年以来,中国银行已连续5年对市场发布全球大类资产观点。

林景臻表示,5年来中行私人银行业务在务实发展中的积累与创新,同时以全球化、综合化优势为抓手,汇聚中银集团境外专家力量,发布中、英文版白皮书以满足全球高净值客户的投资需求。

展望2023年内全球主要经济体的表现,白皮书美国经济从“需求过热”走向“供需平衡”,名义增长和名义通胀明显回落,实际增长、核心通胀韧性仍强;失业率缓升,供需矛盾紧张,停止加息后或停留较久,缩表或提速。欧元区滞涨风险依然明显,增长疲软、衰退概率较大;日本经济复苏依然缓慢,日本政策有转向可能,日元升值概率较大。

具体到中国经济,白皮书用“稳中求进、复苏可期”加以概括。具体而言,预计CPI温和上涨,PPI继续回落;货币政策总量适度、结构宽松,财政政策加力提效、提前发力。

白皮书分析,2023年中国经济的上行动力主要有三个:首先,根据疫情变化不断优化精准防控措施,社会运行秩序逐步恢复常态化,市场有望信心恢复,预期趋稳;其次,财政货币政策的前瞻性针对性不断提升,基建和制造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消费复苏;第三,低基数效应有利于 2023年GDP实现较好恢复。经济的下行因素主要来源于房地产拖累和出口的转弱,以及经过三年疫情,居民的资产负债表脆弱,消费和信心的恢复需要时间。

综合以上因素,白皮书认为,2023年中国宏观经济将是真正意义上的疫后温和复苏之年,在政治局会议提出的“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方针指导下,全年增长预计处在5.0%至5.5%区间。

全球大类资产配置首推权益

基于前述分析,白皮书认为在“美元强弩之末,全球曙光乍现”宏观主题背景下,2023年全球大类资产配置顺序应当为:权益、黄金、商品、债券。进一步而言,在中国经济引领复苏、稳中求进背景下,全球权益依然优先配置中国股市,超配中国 A 股、港股,港股否极泰来或弹性更大。

“2023年国内即将步入2020年开启的长波萧条期内的第二库存周期,中短周期有望迎来上行共振。短周期方面,国内有望率先步入新的扩张周期。从中短周期定位的角度,我们认为 2023年与2013年的可对标性更高,二者均属于第二库存周期的扩张阶段,也都面临着增长中枢下行背景下主导产业的选择与转换。不同于2013年,2023年国内宏观流动性环境难以出现超预期紧缩,且经历了近3年的压制,2023年国内信用环境有望得到更为明确的修复。在这样的背景下,资本市场有望打开新的慢牛格局。”白皮书称。

在港股方面,白皮书认为估值修复势在必行,并给出了具体四点理由:首先,无论与全球股市或是自身历史数据比,港股PE、PB估值历史性低估;其次,回购规模反映上市公司严重低估;第三,与A股比,AH股溢价显示H股出现极端行情;第四,南下资金成为港股新的支撑力量。

在全球其他股市方面,白皮书分析,美国经济或步入衰退,建议先低配美股择机再标配;欧洲经济有韧性且加息放缓,建议标配;日本股市经济弱复苏,估值合理,建议标配,需警惕宽松货币政策转向风险。

在债市方面,由于美国通胀见顶回落,美联储加息结束,美债迎历史性投资机会,白皮书建议先标配择机调高至超配,中资美元债亦遵循美债相同逻辑。中债方面,经济复苏,权益性价比提升,中债承压,建议先低配,待触及收益率区间上限再调整为标配。贵金属方面,美元强弩之末,白皮书认为黄金将发挥信用标尺作用,长期配置价值凸显,建议先标配择机调至超配。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