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施诗上海报道

“裁员潮”席卷美科技行业

美国科技行业自2022年开始的“裁员潮”仍未止步。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1043家科技公司累计裁员接近16万人,而进入2023年,科技行业的裁员幅度进一步增大。在不到40天的时间里,全球297家科技公司的累计裁员人数已近9.5万。

在“裁员潮”愈演愈烈之际,劳动力市场却依然强劲,美国劳工部数据显示,2023年1月失业率低至3.4%,如何看待这种矛盾?我们来连线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马伟。


(资料图)

数字经济行业就业过剩

《全球财经连线》:近月以来,科技行业的裁员通知来势汹汹,但美国劳动力市场依然紧张,失业率低至3.4%。你如何看这种矛盾?

马伟:这两种现象同时存在,确实会让我们这些观察者觉得有所冲突和矛盾。但如果我们仔细去细分看它的就业市场的数据,就能辨别其中的原因。比如说2023年1月份美国的新增非农就业数据,如果细看产生新增就业的行业,会发现其实基本上集中在服务业。更具体地说是集中在服务业里的餐饮、旅游等等这些直接和人接触相关的行业。这些行业在疫情之后迎来强烈复苏,甚至出现劳动力不足的状态。这一部分的就业可以说是构成美国就业市场持续紧张的一个最主要的驱动因素。

而科技行业的经济形态,在经济学里通常将其称之为数字经济形态。数字经济尤其是在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暴发期间取得了比较长足的进展。特别是在最初,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受到限制之际,这种虚拟的数字经济可以说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如果我们去回溯当时的数据,很多科技行业整体的招聘,也是比较火热的。但随着疫情的影响逐渐消退,这种线下、人与人之间接触的行业慢慢复苏,原来这些科技行业,数字经济行业的就业,可能慢慢就会显得过剩,所以才会出现总体就业市场的紧张和科技行业裁员这样一个矛盾。

裁员是对衰退前景的预防性收缩

《全球财经连线》:您提到了疫情带来的红利逐步消退,能否请您展开讲一讲,科技行业的裁员潮的背后,主要是受哪些因素推动?

马伟: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我刚刚提到的,此前受益于虚拟经济蓬勃发展所带来的招聘(扩张),本身就是过度的,现在则是一个回调。第二个原因,就是对于经济的前景可能并不看好。宏观经济大家都已经看到了,有一些风险是在逐步显现的。再是从这些企业自身来看。一月底到二月初是一众美国上市公司第四季度业绩的集中披露期。我们看到很多科技企业,包括亚马逊、Meta等比较大的互联网公司和科技公司,它们第四季度的营收都出现了显著的放缓。加上美国经济可能陷入衰退的预期,它们也是在做一些预防性的收缩。

经济放缓预期推动裁员

《全球财经连线》:感谢马老师,再来听听太和智库研究员张超对这一问题的解读。

张超:科技行业的裁员潮,主要是因为企业对现在的收入和预期的收入都出现了下降,出于成本的考虑必须要进行裁员,也是企业为了在一个收缩的环境中生存下来的必要措施。直接的原因主要是预期经济未来的增长可能放缓,导致原来支付的高额人工成本和一些未来短期之内现金流不太大的项目,在高发展时期是可行,但在一个预期收缩的情况下,可能就必须要砍掉了。

科技行业率先感知经济寒冬

《全球财经连线》:正如二位提到的,美国经济衰退预期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科技企业的裁员,而有人担心这些裁员正是美国经济急剧放缓的迹象之一,马老师您怎么看?

马伟:我觉得这样的担忧是有一定道理的。尤其是这些科技行业本身来说,它对于一些先行的指标,以及对于消费者的一些需求,会有比较直接的感知,甚至说是比较超前的感知。尽管我们看到当前美国经济,如果从现有的数据来看,似乎可能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脆弱。但是从科技企业裁员等一系列的动作来看,我们说“春江水暖鸭先知”,可能美国经济是反过来,当这个经济的寒冬最先来临的时候,这些掌握了最多数据的企业,可能是最先感受到了这样的一种风险。那么裁员也是这种风险最直接的一个体现和迹象。

美国会否陷入衰退还需更多证据

《全球财经连线》:我们再来听听张老师的观点。

张超:应该分开来理解这个事情。美国科技公司的裁员,肯定是对经济未来预期,至少是和IT相关行业未来预期悲观的直接体现,是否可以放大到整个美国经济(衰退),我认为还需要谨慎观察。因为美国的就业数据比较强劲,虽然数据都是依靠“兼职”这种形式支撑的,但具体的数据表现还是比较强劲。IT这种高新行业或潜在高增长行业,对未来经济边际增长非常敏感,大量裁员至少是对未来经济增长放缓的预期。但是不是衰退,我觉得还需要其他更多的证据。

科技人才受传统行业青睐

《全球财经连线》:接下来聚焦裁员对科技行业的影响。科技行业的人员缩减趋势会长期持续吗?这对行业来说意味着什么?我们来听取华泰证券研究所TMT研究组负责人、科技与电子首席分析师黄乐平的分析。

黄乐平:要把科技公司分成两类即Facebook和Facebook以外的企业来看。Facebook以外的企业,其实纯粹是过去两年疫情中公司扩张太快,大家以为很多服务都会是线上服务,根据这一预期扩张的企业,结果是(疫后)重新开放后,电商等很多服务从线上回到线下,这是一个影响。

第二个是美国经济衰退(预期),所以企业预先减员,但我了解了一下,(整个科技行业)并不是全面地在做调整、砍人,在一些成长性的领域如AR、VR或者说像现在比较热的AI(人员)调整幅度比较小,主要是在未来增长空间比较有限的业务做一些调整。

但Facebook是因为面临短视频应用的竞争,并且在元宇宙的投资非常激进。在社交网络上,短视频应用给它带来的压力太大了,有可能出现商业模式上比较难的一个局面,就是说用户不刷Facebook,或者说即使去刷短视频,能产生的现金收入也比以前少,所以相应裁员幅度比较大。

Facebook以外的裁员,主要因为经济放缓和疫情恢复后线上回到线下的这两个原因。

此外,华尔街对于硅谷科技行业或互联网公司一直是长红(长期看好)的,这次调整与2008年的金融危机或2001年的互联网泡沫相比,其实规模远远比那两次小。从达沃斯等一些反馈来看,其实是technology diffusion,人员扩散。很多垂直行业、传统行业都需要互联网公司、科技公司的人才,如人工智能人才,都招不到。现在这些人才其实从大厂出来找工作应该是非常方便的。当然个人财务上有些损失,但我的理解是,反而加快了整个行业的数字化趋势。

大型科技公司要根据实际需求控制成本

《全球财经连线》:我们再来连线Counterpoint Research 高级分析师汪阳,听听他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汪阳:我们认为,美国科技行业近期的裁员潮仍将持续,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个人和企业投入在科技方面的消费支出突然减少。我们已经看到微软、Alphabet和亚马逊等公司均对此表示,它们需要根据实际需求控制成本,削减或推迟了在大流行期间基于较高预期所制定的支出计划。如果需求继续保持在低水平,公司将别无选择,只能继续削减成本。

第二个原因,我认为是更重要的因素,是公司意识到了一些业务模型和项目在经济下行之际是不切实际的,许多裁员计划都与成本高昂的项目或产品有关,通常被戏称为“登月”项目。在不久的将来几乎不可能保持盈亏平衡,我们认为这些项目和相关人员将继续削减,以符合公司的财务承诺。

预计行业下半年将迎复苏

《全球财经连线》:根据最近发布的盈利报告,2022年对大型科技公司而言是充满挑战的一年。今年情况会更好还是更差?请黄老师分享您的观点。

黄乐平:2022年,其实除了Facebook以外,其他科技企业还是在增长,但增速是放缓的。今年基本面,预计一季度、二季度还在放缓,二季度之后三季度是见底往上走。股价现在很有趣,财报是一个季度比一个季度差,但股价是在涨。财报预计未来两个季度是下滑的,而股价是一个先行指数,反映今年下半年的复苏。

行业创新步伐或被拖累

《全球财经连线》:汪老师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汪阳:尽管有迹象表明美国经济可能已经触底反弹,对科技公司来说不利因素将继续存在,通胀和利率在整个2023年可能会保持高位,这对大型科技公司而言是不利的因素,因为它依赖资本市场来筹集资金并投入新项目。最乐观的预测认为,科技公司的利润在2023年下半年左右会出现反弹,因此,我们至少还会看到几个盈利结果不尽如人意的季度。不幸的是,这意味着科技行业的创新步伐可能放缓,我们在大流行时期观察到的快速的技术应用水平发展可能不会很快重现。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节目嘉宾意见仅代表本人观点。)

策划:于晓娜

监制:施诗

责任编辑:杜弘禹和佳赵越李依农

制作:李群

拍摄:郝佳琪

新媒体统筹:丁青云曾婷芳赖禧黄达迅

海外运营监制: 黄燕淑

海外运营编辑: 张然 唐双艳 吴婉婕

海外商务合作: 黄子豪

出品: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