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德尚玉 北京报道种种利好似乎传递着一个信号,2023年迎来了碳金融爆发之年。


【资料图】

春节假期结束以来,国家级绿色交易所落地北京城市副中心,央行行长易纲公开表态CCER,8家券商获得证监会准入碳交易,人民银行营管部称3家银行纳入2023年碳排放权支持工具范围等利好碳金融政策消息迭出,令市场为之振奋。

多名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的资深业内人士表示,北京绿交所通过前期自愿减排交易系统的建设,加上落户副中心独特的区位优势,向外界传达了,自己已经为承接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中心做好了准备。

业内人士认为,虽然全国碳市场还不允许金融机构入场,但并不妨碍证券公司提前做好准备,或加入区域碳市场提前热身。而北京银行、北京农商银行、北京中关村银行3家银行纳入2023年碳排放权支持工具范围传达了该工具扩围的重要信号,全国100多家城商行、上千家农村商业银行只要符合条件,均可能成为扩围对象,享受相关政策优惠。

中国CCER市场加速重启

2023年2月,北京绿色交易所正式落户北京城市副中心。作为国家级绿色交易所,未来这里将作为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中心,以及全球绿色金融和可持续金融中心的基础设施,为更多排放企业或主体提供服务。

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打造国家级绿色交易所启动仪式”,央行行长易纲指出,全国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具有很大潜力,将支持北京绿色交易所发展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交易,创新更多碳金融产品。

“这次启动体现了北京市委市政府和国家主管部委对北京建设面向全球的国家级绿色交易所和全国自愿减排交易中心的支持。在会上同时宣布了全国统一的CCER注册登记和交易系统开发完成,向市场释放了CCER即将重启的强烈信号。”北京绿色金融协会常务理事邵诗洋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

实际上,早在2022年7月,北京绿色交易所董事长王乃祥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时即表示,全国统一的CCER注册登记和交易系统已开发完成。注册登记和交易系统将为建设自愿减排市场提供重要的基础设施保障。

“对于个人机构有不同的要求,即可以在不同的试点进行交易。现在统一起来,首先是信息更加的整合,其次规则也会等待新的政策发布,同时也会吸引更多的企业来关注。”伦敦证券交易所路孚特碳组高级分析师谭琭玥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

既然根据官方消息,提供软件平台的机构在2022年7月就已经准备好了硬件设施,为何CCER仍迟迟未重启?

谭琭玥认为,CCER没有重启的主要原因一是多部门协调,二是目前出台的政策所涵盖的方法学等技术文件还没确定,三是全国碳市场第二履约期配额分配方案仍未发布,CCER政策需要与其协同,晚于其发布。

据了解,2021年第四季度以前,CCER的价格相对较低。但是随着第一履约期抵消机制(即重点排放单位可以使用5%的CCER替代CEA进行履约)的发布,CCER价格迅速向配额靠拢,相当于在一两年内翻了几十倍,甚至上百倍。谭琭玥说。

“此外,目前CCER没有重启,还有一个国际上的原因,就是它用于配额履约的百分比占履约配额的5%。但是现在市场上并没有这么多数量,而且在第一履约阶段,CCER的价格因为比配额的价格要低,所以履约的企业很多都去买CCER。”谭琭玥介绍。

金融机构碳交易仍待环境部批准

上周,碳排放权交易朋友圈和碳减排支持工具范围不约而同迎来扩容信号,引起市场热议。

2月9日,人行营业管理部举行2023年第一季度新闻发布会。在发布会上,人行营业管理部货币信贷管理处处长余剑向21世纪经济报道透露,近期人民银行决定进一步扩大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对象,经评估,北京银行、北京农商银行、北京中关村银行将自2023年起纳入工具支持范围。

2021年人民银行推出了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为清洁能源等三个领域内的企业提供优惠利率贷款,引导经济主体转变行为,进一步推动碳核算和环境信息披露。该工具推出伊始,只有国有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被纳入支持范围。

在2022年,德意志银行(中国)和法国兴业银行(中国)成为国内首批获批碳减排支持工具资格的外资银行。北京银行、北京农商银行、北京中关村银行3家银行被纳入上述工具范围,这意味着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只要符合条件,均可成为碳减排支持工具资格。

2月初以来,中金公司、中信建投证券、东方证券、申万宏源证券、华泰证券、华宝证券6家证券公司陆续发布公告,表示收到中国证监会《关于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自营参与碳排放权交易的无异议函》。根据该无异议函,中国证监会对公司在境内合法交易场所自营参与碳排放权交易无异议。

据21世纪经济报道统计,包括2014年、2015年先后获准的中信证券和国泰君安证券在内,截至目前有8家券商可参与碳排放权交易。

邵诗洋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券商机构密集发布了证监会对其自营参与碳排放权交易的无异议函,一方面市场不用过分解读,因为证监会不是碳排放权交易的主管单位,所以只能“无异议”而不能“批准”或“许可”;但另一方面这也是利好信号,表明主流金融界对参与碳市场的迫切,或可倒逼碳市场主管部门尽快开放非控排企业进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亿利集团碳中和业务总监金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证券公司获得证监会关于从事碳交易的准入,政策导向的意义更大一些,从已经有牌照的券商业务开展情况来看,主要还是面向试点碳市场,金融机构需要为未来全国碳市场开放机构投资人入场积累实战经验,培养团队。

而(湖北)汇茂咨询首席宏观经济学家徐阳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证券行业虽然体量相对比较小,但是券商研究所对各个行业的研究比价深入。所以,券商就成为企业和投资者之间的连接器。伴随着券商管理的资产规模逐渐壮大,并且在中国经济以及能源结构向低碳转型的背景之下,证券行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可以充分发挥其所长,积极开拓创新,终将成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中坚力量。

徐阳介绍,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参与碳市场的方式包括:

一是通过购买与碳交易直接相关的企业股票或基金。

二是参与地方碳交易市场,直接参与配额和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 的交易。

三是投资 CCER。CCER 可以用于全国碳市场的碳信用。

四是购买相应的碳基金和碳债券。

五是购买碳金融交易类产品包括:碳现货,碳期货,碳期权,碳远期,碳掉期,及碳资产证券化和指数化的碳交易产品。

“毕竟证监会并不是碳排放权交易的主管单位。”谭琭玥进一步补充表示,本次无异议函的内容是允许自营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包含配额、减排量,还有一系列相关的金融衍生品等。“无异议函”只是发给金融机构的一个准入牌照,金融机构要想进入全国碳市场交易还是要等生态环境部的最终许可。

另外一名资深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解释,证券公司目前公告显示都是以自营交易的方式来参与,参与空间有限。用自己的户头、自己的资金,不能为别人开户或者用客户的资金下场交易。

(实习生刘漪婕有贡献)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