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杨坪 深圳报道

随着香港与内地全面恢复通关,香港资本市场也开始回暖。


(相关资料图)

2022年12月至2023年2月13日期间,恒生指数累计上涨11.05%,港股IPO市场持续复苏。继2022年12月合计21家企业在香港上市后,2023年1月,又有10家公司在港交所敲钟,相较2022年1月的4家企业上市增长显著。

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1月至今,还有14家公司递交上市申请,其中包括了金融科技巨头陆金所控股等。

“致使2023年1月IPO升温的关键因素主要还是在于大市行情的回暖。2023年1月,恒生指数上涨10.42%,恒生科技指数上涨10.02%,与此对应的是2022年1月时港股正处于下降通道。单个月份的IPO数量和融资额存在偶然性,但大市行情确实对一段时间的IPO有较大影响。”艾德金融研究部联席董事陈刚受访指出。

港股上市发行节奏加快

受多重因素影响,2022年全年香港IPO集资活动、A股IPO数量都有所放缓。

但从今年1月开始,港股已有粉笔、亿华通、正味集团、美丽田园医疗健康、百果园集团、乐华娱乐等10家企业成功上市,上市募资总额为38.75亿港元,虽然较2022年12月的21家上市相比,数量偏低。但同比2022年1月的4家企业上市的发行节奏明显加快。

整体来看,10家企业的募资规模并不大,新股募资额均在10亿港元以下,甚至有几家公司募资额仅1亿港元左右,募资金额最高的是“氢能第一股”亿华通,募资9.16亿元;当期,港股低比例发行现象严重,多数公司新发股份占总股本比例在15%或以下;多数公司IPO的发行价已接近下限的价格定价。

如乐华娱乐招股价区间为每股3.91-5.06港元/股,最终以每股4.08港元发行。淮北绿金股份招股价区间为1.91-2.31港元/股,最终以每股1.91港元发行;润华服务招股价区间为1.70-2.00港元/股,最终以每股1.70港元发行。

对于今年 1 月新股募资规模较低的原因,陈刚认为,一段时期内新股募资额的大小存在偶然性,因为这主要还是取决于募资公司本身的估值,如果彼时刚好存在大型公司上市,则就存在新股融资额很高的情况。

“我们注意到,2018年至2022年均存在较多大型IPO,如2022年8月中国中免首发融资超180亿港元。这几年,大型IPO主要来自互联网科技公司、新能源汽车等新经济公司上市,有些是中概股赴港二次上市,有些是已经在A股上市的公司再到港股上市,这类公司普遍融资额较大。伴随着大多数明星中概股已经完成香港上市,未来这类大型IPO确实将减少。但对整个市场而言,仍会有许多大型IPO,只是某些特定行业的大型IPO减少了而已,全年IPO回暖仍是大概率事件。”陈刚进一步指出。

寻找差异化机遇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港交所也正在加大力度,吸引更多大型企业在港股上市以及赴港投资。

继2022年修订上市规则,进一步放宽科技企业上市要求后,2月6日,港交所宣布与沙特证交所集团签署合作备忘录,探讨在多个领域展开合作,以推动双方金融市场互惠互利。根据合作备忘录,港交所与沙特证交所集团将在金融科技、ESG、互挂上市以及双方均感兴趣的其他领域探索合作机遇。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率团出访中东时表示,沙特阿美的业务很多元化,除了石油方面,还有不同子公司,会鼓励他们参与各种活动,包括在港交所上市。

港交所CEO欧冠升也表示,近期港交所前往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新加坡,分享港股投资机遇,还在美国、欧洲设立办事处,以吸引更多国际企业赴港上市。

“自去年底,港股已从低点回升了不少,相应地带动了很多行业和公司的估值修复。同时我们也看到,很多企业在去年第四个季度和今年1 月赴港上市,在港股的IPO市场,外资机构参与较多。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出访中东除了希望更多国际企业在港上市之外,也希望中东的资金可以更多参与到港股市场,随着不同背景的资金进入港股市场,我认为这会让香港市场成长得更健康。对于港股后续的走势,我们也比较乐观。”安永华南区科技、媒体与电信行业审计服务主管合伙人曾文元受访表示。

“虽然不久前美联储进行加息,但是加息的幅度在慢慢收窄,利率也出现了稳定的信号。在这一背景下,港股市场下半年可能会有更好的表现。目前来看,一季度拉动已经很明显。许多企业有港股IPO的意向,我们预计5月份开始会有更多企业启动赴港上市。”曾文元进一步指出。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2月,中国证监会就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涉及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等主要制度规则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部分市场人士担忧这或对港股IPO市场造成一定的分流效应。

不过,在曾文元看来,中长期来看,市场化是A股市场重要的发展趋势,但对于港股市场来说,A股全面注册制改革影响有限。

“我们从两方面来分析,一是资金面,A股IPO融资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境内的资金,境外资金比较有限,内地投资人具有其特定的行业或企业价值判断的方向。而港股50%以上为海外资金,两边的资金方对于不同行业的偏好存在差异”,曾文元表示。

另一方面,曾文元指出:“从上市门槛来看,虽然主板的门槛已经下降了,但A 股市场仍具有一定的政策导向,对部分行业、企业收入、现金流、净利润仍具有一定的要求,监管也比较审慎。而目前诸如云端服务等企业,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去年年底,港股修订上市规则,新增 18c章节,欢迎这类尚未商业化的硬科技行业赴港上市。我们觉得两边市场是差异化的。”

陈刚也表示,“A股市场全面启动注册制改革,会使A股IPO数量和IPO融资额进一步增加,但这对港股IPO市场影响较小。主要在于港股和A股上市规则还是存在差异,同时港股和A股新上市公司行业存在显著差异。”

“我们持续看好港股市场作为中国科技公司、生物技术公司的上市首选地。放眼整个2023年,相信港股IPO数量和IPO规模都将显著超越2022年。”陈刚说道。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