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董静怡 上海报道
【资料图】
2月19日,由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政府、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指导,中国资本市场50人论坛(K50智库)、《21 世纪经济报道》联合主办的“2023 K50-21世纪经济报道上海春季峰会”在上海召开,在以“科技共生,数实融合下的新机遇”为主题的平行会议中,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特聘教授夏庆华带来了电子皮肤在全球产业化应用案例与经验分享。
夏庆华介绍道,电子皮肤是一种新型的柔性可穿戴传感器,具有轻薄、柔软、灵活等特点,可感知表面的温度、压力、痛觉等等,将外界刺激转化为不同的输出信号。
“电子皮肤结合云端、服务器、AI算法在医疗健康等不同领域均有广泛应用。”夏庆华表示。
电子皮肤最直接的应用就是智能机器人。拥有触觉的机器人可以进行更精确的感知,在进行抓握行为时,可以通过精细的力学反馈采取合适的力度,尤其对于操纵小型、柔软的物品有着更精确的把控。
夏庆华介绍了电子皮肤的具体应用——触觉感应手套。该设备装在机器人末端执行器上,每个手套可以有几百个触觉感应点,用于不规则柔性物体的抓取和滑落检测。
“通过AI算法,能知道这个机器人在抓取的时候,它对表面的纹路的、对温度的感知。”夏庆华表示。触觉感知系统的加入,可以使得机器人完成更多样的功能。
在他看来,在未来,每家都可能会有多个不同的机器人,从最普通的扫地机器人到服务老人护理机器人。
夏庆华分享了另一应用实例——碰撞检测压力薄膜。在协作机器人中,可以在机械臂或移动机器人外表面覆盖压力薄膜,当压力高于某一设定值后发出报警信号,从而让机械臂或移动机器人停止运动,保障周围人或物的安全。
同样,在医疗健康领域,医用手套灵敏度检测压力薄膜的应用使得机器手术更为精确。夏庆华介绍道,在机械手的手指外表面覆盖压力薄膜,医用外科手套覆盖在手指上,机械手指做张合运动,通过压力薄膜测试手套的灵敏度。
而在康复护理方面,糖尿病人足底溃疡检查压力垫、步态分析足压垫、康复机器人手套等,都通过压力感知系统,实现了更多元的应用。
在电子皮肤的辅助下,未来的机器人可以拥有多维度的感知能力和更丰富的任务执行力。“以后的趋势可能是人机共融,机器人和人的边界会越来越小。”夏庆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