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季媛媛 上海报道

近年来,口腔医疗产业持续增长,政策倾斜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我国口腔健康制造业创新升级。同时,随着带量采购模式日趋成熟并制度化、常态化实施,种植牙集采的呼声渐高,并在国家医保局推动下加速落地。

1月11日,由国家医保局指导、四川省医保局牵头开展的口腔种植体系统省际联盟集采落地,种植牙集采拟中选结果出炉,根据集采情况,目前包括广东、河南、安徽、湖南、河北等在内的多地医保局已发布通知,公布种植牙集采落地日期和目标价格等。与此同时,近日,河南、湖南、河北等多地又都调低了种植牙医疗服务价格。


【资料图】

根据央视新闻消息,从今年2月16日起,福建厦门对种植牙的医疗服务费用价格进行全流程调控,单颗常规种植牙医疗服务费不超过4180元。厦门市医保局医疗服务价格处相关领导也表示,厦门市公立医院在医疗服务价格的全流程费用,口腔种植这块的(医疗服务)费用大概是7700元,这一次我们将目标价格定为4180元,整体降幅达到了45%。

在此之前,多地已经发文规范整合医疗服务费项目,设定单颗常规种植牙医疗服务价格全流程调控目标。从今年1月底开始,河北、湖北、河南先后将省级公立医疗机构的调控目标设为4300元。

如此可见,随着种植牙集采落地,各地调低种植牙医疗服务费用,“万元种植牙”、“一口牙一辆宝马”的时代终于结束了。

终端需求推动市场调控

根据《CIC灼识咨询2022中国口腔医疗行业报告》,伴随经济水平、口腔健康意识和治疗需求的提升,中国口腔诊疗人次和口腔护理消费均快速提升,口腔护理服务市场前景广阔。中国牙科护理市场发展受政策和公民不断增强的口腔健康意识驱动,口腔医疗机构民营化率和连锁化率不断提升,口腔医疗服务正逐步向标准化、高质量、市场化的方向发展。

在种植牙领域,种植牙治疗相关的医疗器械主要包括口腔 CT 、种植体、种植基台、牙冠、修复材料等。其中,种植体是种植牙手术中最主要的部分。目前 中国缺牙人数庞大,超过 80% 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缺牙;缺牙人群中,近半数未对牙齿缺损的情况进行修复,而已修复人群中选择种植牙的患者占比极低。

此外,从种植牙市场来看,我国目前种植牙及基台市场中绝大部分以民营端为主要销售终端。一二线城市仍占据超过 60% 的市场份额,但逐渐接近饱和,三四线城市市场潜力巨大,渗透率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目前,国内种植体的品牌定位主要分为高端、中端和大众三个价位区间,高端以瑞士品牌为代表,中端以美国、德国和以色列品牌为代表,国产品牌则定位大众患者;从分布情况来看,瑞士品牌广泛存在于各线城市,而大众定位的韩系和国产品牌在各线城市渗透率还不高。较之一二线城市,三四线城市医生对种植系统选择的首要考虑因素归结于种植系统结合度、知名度及质量,而患者消费时对产品的首要考虑因素多取决于产品的价格和质量。

根据灼识咨询分析,目前中国种植牙的颗数大致在300万颗左右的量级,每万人的种植颗数约为21颗,相比于邻国韩国每万人约630颗的种植颗数以及欧美发达地区每万人超过100颗的种植颗数,中国种植行业的渗透率具备极大的提升空间。

从入院销售的角度,口腔医疗服务机构种植体的进货价格普遍在500-2000元的区间,而消费者终端价格普遍在5000-20000元。可以看出,有别于耗材占据主要成本支出的传统观点,种植牙服务消费者实际支付的费用大部分均是流向了口腔医疗服务机构(用于支付医生服务费用、市场推广费用、仪器设备费用和医疗机构盈利等),其费用占比约为75%。

这也是由于,相比其他耗材,种植牙的市场主体在民营医疗机构(超过70%),公立医疗机构仅仅占较小的一部分,其次是品牌多且进口品牌占比高。同时,其他高值耗材的集采更多是针对医保内产品,而种植牙并未被医保覆盖,属于医保外集采。

基于此,有券商机构行业分析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相较于口腔医疗服务机构费用占比,种植体生产商(企业端)和流通端的加价空间相对较少,消费者往往难以承受的“天价植体”的附加价值主要体现在医疗服务端。对于集采政策来讲,压缩流通环节固然能够降低部分植体的入院价格,但是更大的溢价空间还在于口腔医疗服务端口,如何准确评价医疗服务的价值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理顺“降价不降质”逻辑

国金证券分析指出,国内口腔医疗服务市场规模呈现连年上升趋势,以服务收入计算,中国牙科护理服务市场由2015年的132亿美元增至2020年的262亿美元,并有望于2030年达到752亿美元,2020年至2030年间复合年增长率有望达到 11.1%。

另据灼识咨询报告,中国口腔服务行业的市场规模持续扩大,2020年规模为1628亿元,预计至2030年将达约5262亿元,未来10年复合增长率达11.8%。其中,民营口腔医疗服务市场年复合增长率为15.1%,高端牙科服务年复合增长率为22.4%。

毕马威中国医疗健康行业主管合伙人姚凤娥曾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口腔医疗服务市场社会办机构数量,远超公立医院且数量稳步提升,但社会办口腔机构以个体口腔诊所为主,行业连锁率低。随着民营口腔医疗机构的数量和服务量将持续增长,未来将占据更高的市场份额,成为口腔行业的主力军。“优秀民营口腔机构也通过教育培训的形式,提升在行业内的知名度、认可度并培养未来规模扩张过程中需要招募的人才。”

这也是在切实落实保障产品落地集采“降价不降质”的目标上,需要关注的重点方向。CIC灼识咨询合伙人王文华曾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想要真正落实种植牙集采,保障“降价不降质”,一方面,要理顺口腔种植收费的价格。口腔种植服务涉及多个收费环节,包含医疗服务价格、种植体系统价格、牙冠产品价格或加工服务收费等,理清不同环节的价格可以更好地落实集采方案;另一方面,种植牙市场以民营医院或诊所为主,公立医院市场占比较小,如何有效地让民营医院或诊所积极参与到集采中来,积极配合报量,是集采落实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种植牙集采后公立医院如何改革种植牙医疗服务价格也十分重要。如果公立医院的医疗服务价格在集采后没有改革到位,那么可能会面临着医院病人增多、医生工作量增大,但是医院的收入不变甚至减少,进而导致公立医院医生资源的流失的情况。如何彻底改革种植牙项目的收费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因此,需要从患者需求和服务供给两方面厘清市场现况,给予符合医疗本质的、可落地的政策。例如,明确目前未满足的患者需求主要聚焦在哪些类型的人群、分布,患者的口腔情况及对手术流程、周期、类型、难度等的需求分布。”王文华强调,当前应根据不同段位产品/医生群体/医疗机构/区域分布的划分情况,相应终端费用的合理拆分,帮助患者获益的同时保障医生和医疗机构的利益和医疗水平,突出整个流程中真正的价值环节;另外,从供给角度,需要提升国产种植牙品牌的种类选择和品质,并且扩大口腔医疗资源的培养和口腔健康市场教育。

上述分析师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从企业层面来看,保证产品质量才是真正地对患者负责。我国采用集采的方式对临床高度需求的产品进行大规模采购,在保障销量的情况下为企业预留了稳定的收益与充足的利润空间,在此合作背景下企业应充分落实对于产品质量的严格把控,最大限度保障终端医院患者的安全。

“企业在产品注册时就应做到对于产线产能的合理估算,在集采谈判中企业应做到对于产品合规生产成本的充分认知以及产能是否可达到供给量的准确判断,在产品成功纳入集采名单后不应出现企业因为成本问题或产能问题而选择性简化、弱化产品质控流程的情况。”上述分析师说。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