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费心懿 上海报道
2月27日晚间,派能科技(688063.SH)早早发布业绩快报,通过提高产品售价和产能扩张,户储龙头在2022年实现业绩倍增。
(资料图片)
业绩大增,股价“腰斩”报告期内,派能科技实现营业总收入60.19亿元,同比增加191.85%;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2.71亿元,同比增加302.13%;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2.61亿元,同比增加319.29%。
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为80.44亿元,较期初增长88.54%;期末归属于母公司的所有者权益为43.09亿万元,较期初增长45.08%;期末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每股净资产为27.83元,较期初增长45.10%。
公司表示,营业总收入大幅增长主要系报告期内公司提高产品销售价格,产品销售结构优化,募投项目的部分建成促使产能逐步释放,带来产销量大幅上升。
同时,报告期内,公司采取提升生产效率等多项措施,有效控制原材料成本、海运成本,成本压力顺利传导,使公司盈利能力较上年同期有所提高。
自2020年上市以来,派能科技一直受到资本市场的关注。彼时,其发行价为56元/股,发行市盈率60.17倍。
而在储能“狂飙”的2022年,海外能源及电力成本高企,海外市场对户储的需求强烈。得益于市场需求和产品量价齐升,派能科技股价飙升。在2022年8月24日获得历史新高达511.69元/股。
当其2022年三季报披露时,东吴证券的研究员曾朵红、阮巧燕、岳斯瑶发布了对派能科技的研报,更是对该股给出了623元的目标价。
而到今年的2月20日,其股价已几近腰斩,一度跌到255.05元/股的“谷底”。当前,派能科技的最新股价报收268元/股。
光大证券1月的研报指出,对于户储板块,目前该公司市值基本已经调整到位。分析师殷中枢认为,目前这个业绩和估值水平,一定程度上已经反映了一部分市场对于2023年业绩端和需求端的担心。包括2023年一季度欧洲的需求情况以及板块单位盈利。另外,欧洲天然气价格、欧洲现货市场电价略低,亦对预期将有所影响。
产能瓶颈,扩产大储除此之外,派能科技的市场估值低落似乎与其阶段性的产能瓶颈脱离不了关系。
2022年底,派能科技的电芯和电池系统产能分别7GWh和8GWh。
按照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2022年户用储能锂电池企业出货量排名》榜单显示,派能科技2022年户用储能出货量排名第五。
要知道,GGII在2021年对国内主要家庭储能电芯企业的出货情况进行排名时,派能科技的出货量超越ATL和比亚迪,问鼎国内第一。
深知自身短板的派能科技在2022年11月启动了定增。今年2月,其发行定增募资50亿元,分别用于10GWh锂电池研发制造基地项目、派能科技总部及产业化基地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2019至2021年,派能科技的软包电芯产能利用率分别达到99.64%、87.59%和91.45%,近年来新增产能已得到迅速消化,产能利用率长期处于饱和状态。
“因此,公司有必要进一步提升制造水平和扩大产能,新增产线及设备,提高电芯及储能电池系统交付能力,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目前,公司在扬州拥有电芯及电池系统生产基地,在昆山和黄石拥有电池系统生产基地,现有产能不足及地域分散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公司的快速发展。”派能科技表示。
中航证券的研报指出,定增项目获批后,一期5GWh预计于2024第一季度投产;二期5GWh预计于2025年4月投产。全面投产后预计电芯和电池系统产能分别达到17GWh和18GWh,产能瓶颈将大幅缓解。
同时,本次定增中,派能科技还明确表示公司正在切入大储赛道。
定增说明书中,派能科技表示,“报告期内(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1至9月),公司产品结构以25Ah和37Ah小容量软包电芯为主,主要为满足海外家用储能等市场的应用需求。近年来,随着产能规模逐步扩张,公司开始积极布局发电侧和电网侧等大型储能市场,并同步开展大容量、高倍率储能电池和功率型调频储能电池等项目的研发工作。”
在今年1月的投资者互动中,该公司表示,公司专注于储能市场,从电芯到BMS的整个系统都是自己做的,公司产品实现了Wh级到MWh级无缝覆盖,并可通过集装箱系统扩展至百MWh,能够覆盖从家庭到工商业再到电网、大型新能源发电站等各种场景,为用户提供全场景解决方案。
诚然,作为户储龙头,派能科技通过自主研发掌握磷酸铁锂电芯、模组、电池管理系统、系统集成等核心技术,使得其毛利率表现不错。相比于同样身处户储赛道、但向外部采购电芯的沃太能源而言,拥有更大的盈利空间。并且,在电池级碳酸锂价格飙升后,派能科技也在第四季度有效地传导了上游成本的压力。
但是,将产品触角伸向大型储能,是否能令资本市场信服?毕竟,家储产品正在逐渐被理解为“白家电”的角色,而大型储能恰恰与之相反更关注成本经济性。另一边,派能科技也需正视,自身产能扩张尚需周期,出货量排名明显下滑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