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财集团全国两会报道组记者程浩梁施婷实习生蔡榕欣范雨婷
(资料图)
“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意味着光有量还不够,还要有质的发展,而在质方面,科技创新和科技驱动非常重要。”今年作为新任全国政协委员的孙志嘉,是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东莞研究部中子科学部副主任、中国散裂中子源探测器与电子学团队负责人,从事大科学装置科研工作20多年。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过去五年,我国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实施一批科技创新重大项目,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国际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布局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全国基础研究经费五年增长1倍。
今年,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全国两会上,孙志嘉将围绕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主题,重点关注大科学装置的加速建设和优化布局,助力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建设。
加快建设“同步辐射光源”大科学装置作为中国散裂中子源探测器与电子学团队负责人,从2007年开始,孙志嘉带领的团队突破了一项项理论和工艺技术难题,成功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子探测器,其性能指标均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改变了我国中子谱仪探测器高度依赖进口的局面。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东莞研究部中子科学部副主任孙志嘉。
在新当选全国政协委员后,孙志嘉一方面不断调研和收集广州、深圳、东莞等大湾区城市的科研数据;另一方面,他积极向各位科技领域的前辈、同行们请教对科研以及大科学装置发展的看法。
他希望,在今年全国两会上,能积极为奋斗在一线的科技工作者发声。
“中国散裂中子源是平台型大科学装置,对比国际上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目前粤港澳大湾区还缺少另外一个‘利器’——同步辐射光源。”孙志嘉介绍,平台型大科学装置可以提供从原始创新到产品升级的全链条技术支撑,以英国科创中心卢瑟福国家实验室为例,散裂中子源与光源建设能够强强联合,推动实现互补性创新的发展,而这样的例子在欧洲不乏成功的先例。
“打一个比方,如果中子源是‘肌肉’,光源就相当于‘骨骼’,两者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发挥大科学装置集群效益,从而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孙志嘉建议,下一步在中国散裂中子源周边加速布局同步辐射光源,加快推进大科学装置的建设,推动我们国家从基础研发、技术突破、产业推动等全链条的研发工作,尽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科学装置群,更好地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科研创新的国际竞争力。
发挥平台型大科学装置集聚效应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统筹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强科技基础能力建设,强化科技战略咨询,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据了解,目前散裂中子源注册用户超过4300个,完成了1000多项课题,包括多项国家重大需求和产业核心攻关,2022年散裂中子源多台用户谱仪调试成功,研究和实验能力进一步提升。2023年将启动散裂中子源二期工程建设,建设更多谱仪和实验线站,并提升功率,满足来自不同领域和学科更多用户的需求。
孙志嘉认为,推动散裂中子源等大科学装置建设,发挥平台型大科学装置的集聚效应,对于广东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在孙志嘉看来,作为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要板块,一方面,以散裂中子源、光源为代表的大科学装置能集聚一大批高水平科研资源,全链条推动各行各业和各种基础研究的整体研发。另一方面,散裂中子源等大科学装置也能吸引全国乃至全世界顶级的科研人员与团队聚集到粤港澳大湾区,具有相当高的人才的聚集性和粘滞力。
“粤港澳大湾区是全球科研人才的汇集之地,未来粤港合作在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探索空间。”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孙志嘉现场为东莞乃至广东地区的人才政策点赞,在粤港澳大湾区,他感受到了当地政府对于科技工作者的尊重和关心,同时对于未来带领团队开展更多的科研项目充满了信心。
在面对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提出的当前大科学装置如何更好地实现研究转化与产业化等问题时,孙志嘉表现出对科学研究一贯的严谨态度。
“对于我不了解的事情,我暂时保留我的观点”。在他看来,科研人应该时刻保持对科学技术的敬畏之心,在没有经过系统深入的调研之前,不轻易给出判断。
“目前,研究成果要转换成实际应用、形成产业化,仍需要有上下游研究机构的系统配套,这也是我今后想要系统深入地调研的方向之一。”孙志嘉介绍,未来将通过实地走访和调研掌握一手的信息和数据,以科学务实的态度做好委员的履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