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彭硕 北京报道

伴随公司产能持续释放以及硅料价格涨幅放缓,2022年,一体化巨头晶澳科技(002459.SZ)终于等来了“红利释放期”。


【资料图】

其业绩报告显示,报告期内,晶澳科技营收、净利润保持稳健增长,实现营业收入729.8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6.7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5.3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71.40%;扣非净利润55.5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00.90%。

对业绩增长的原因,在此前的业绩预告中,晶澳科技方面曾给过“笼统”的解释:去年公司“光伏组件出货量和营收规模实现较大幅度增长;受益于公司技改升级及新产能释放,持续降本增效,叠加汇率变动等积极因素,共同推动公司经营业绩持续增长”。

某券商电新行业分析师刘玥(化名)认为,在去年行业高景气的背景下,晶澳科技凭借不断释放的产能、高超的一体化率水平,最终带来了一份亮眼成绩。

晶澳科技一体化率长期维持在80%以上。3月23日晚,晶澳科技相关人士回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相对较高的一体化率水平有力保障了公司的综合竞争力,其好处包括减少中间环节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对公司盈利能力的影响、提升在终端组件市场树立企业质量品牌影响力等。

刘玥预测,按照晶澳科技今年的出货量目标,若今年全球光伏组件需求不发生重大变化,晶澳科技2023年业绩还将有望继续翻倍。

高速“狂飙”:盈利逐季环比增长

2022年的光伏市场仍处于爆发式增长阶段。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统计,2022年全球光伏市场新增装机容量预计或将达到230GW,同比增长35.3%。

行业高景气度下,晶澳科技凭借2019年以来的产能提前布局,很好地收割到了行业红利。

2022年,晶澳科技电池组件出货量再创历史新高,达到39.75GW,其中组件海外出货量占比约58%,分销出货量占比约35%。

各项核心财务指标上,公司加权ROE从去年的13.08%升高至24.19%;经营现金流净额较去年同期增长达118.29%;销售毛利率从14.63%提升到14.78%。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分别较去年同期提高1.06、1.41、0.25个百分点。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随着产能不断释放,去年晶澳科技的营收、净利均逐渐季度环比增加。

去年一季度到四季度,晶澳科技实现营收分别为123.21亿元、161.48亿元、208.55亿元和236.6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5亿元、9.5亿元、15.9亿元和22.4亿元。计算发现,公司第四季度的营收、净利润分别是一季度的1.92倍和2.99倍。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第四季度,公司利润率提升至9.5%。此前一、二、三季度,公司利润率分别为6.1%、5.9%、7.6%。

某头部组件企业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公司四季度利润率大幅提升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公司新释放的先进产能(自动化水平提高、硅片薄片化幅度增加)带动一体化率提升;另一个影响更大的因素则是硅料价格下跌带来利润率的增加。

该人士称,去年硅料价格自11月份起开始横盘,到12月份开始暴跌,带来下游各环节间利润率水平的重新调整,晶澳科技身处下游环节因此较为受益。

加码扩张:一体化率提至90%

晶澳科技业绩一向以稳健式增长著称,在光伏红利期远未结束的背景下,公司扩产动作仍在继续推进。

从历年的营收和净利润数据可以清晰地反映上述结论。拉长时间轴来看,2019-2022年(注:2019年,公司回归A股上市),公司分别实现营收211.55亿元、258.47亿元、413.02亿元、729.8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51.1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52亿元、15.07亿元、20.39亿元、55.3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64.10%。

相比于其他三大组件巨头(隆基绿能、天合光能、晶科能源),晶澳科技业绩稳健增长背后,其相对优势还体现在超高的一体化率上。

晶澳科技一体化战略推进较早。根据券商研报,2016年,晶澳科技的产能一体化率就已经实现80%以上,此后一直维持至2022年。据公司去年年报,2023年,随着硅片、电池片产能相对提升,公司一体化率还将提升到90%。

90%的一体化水平目前遥遥领先同行其他巨头。公开资料显示,2021年,晶科能源一体化率仅为53%,通过电池片、硅片领域扩产,2022年有望提升到70%以上水平;天合光能2021年组件电池、组件产能分别升至35GW、50GW,一体化率约为70%,2022年,其一体化率有望达到77%。

3月22日,公司还公告,拟对一体化产能进行扩建,投资项目为鄂尔多斯高新区年产20GW硅片、30GW电池项目,预计投资额128.42亿元。

企业竞相提升一体化率究竟可以带来哪些好处?

3月23日晚,晶澳科技方面回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一体化率提升有力提升了晶澳的综合竞争力。

“首先,光伏制造主产业链各环节相匹配程度高,有力保障了上游原材料的供应,减小了中间环节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对公司盈利能力的影响,增强了公司的抗风险能力,更利于把握机遇及应对危机,实现稳健的可持续发展;其次,公司可以在产业链各环节实施全面、严格的产品质量控制,充分保证产品品质,在终端组件市场树立企业质量品牌影响力;第三,全产业链运营有利于公司加深对光伏行业各个关键环节的理解,各生产环节从排产供应、质量管控、物流运输和发电应用等方面协同运营,公司产能利用率保持行业领先水平,产品生产效率得到提高,产业链协调也可充分降低产品成本,提高在行业中的议价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广发证券电新分析师张芷菡向记者解释,企业一体化程度更高,意味着其能够很好平抑产业链价格的波动。“企业只要把握上游采访原材料的价格、控制交付的最终产品的价格,就能把一些外部的因素的影响控制好。”另外,她表示,硅片、电池片、组件——中游的话这三大环节互相匹配也可以提升各个环节的一个产能磨合度,可以提高效率并降低成本。

但所谓“一体两面”,张芷菡也同样提示风险道,单纯提升一体化率对有些企业来说不一定全是好事。做的环节越多,精力也就越相对越分散,专业化程度可能不如单一环节能做到最优,成本上可能带来一定劣势。

市场爆发:业绩有望持续高增

今年的全球光伏市场大概率仍将维持较高速度增长。

包括浙商证券、彭博新能源财经在内的第三方机构普遍将2023年的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需求定在了350GW,该数值同比去年增长40%。另有头部组件企业人士向记者确认,其内部将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需求预测值定在了400GW左右,意味着需求增速来到60%。

广发证券电新分析师张芷菡表示,随着硅料产能的持续释放,硅料产能不再是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且硅料价格下降有望刺激下游业主的装机意愿。

集中式市场今年尤其将迎来大爆发。张芷菡认为,相比于分布式市场,集中式市场对组件价格敏感,对于地面电站来说,复合收益率6%左右是其开工的必要条件。2021年年初以来,组件市场价格长期维持在2元/瓦以上的高位,这对于集中式电站企业来说,意味着获利空间大大压减,因此其装机需求被压制。

但随着硅料产能持续释放,自去年12月份以来,硅料总体下行趋势明显,在其传导下, 组件价格也已经有了明显下降(据硅业分会数据,组件最新平均价格1.7元/瓦,去年11月底平均价格约为2.1元/瓦),这将大大刺激集中式市场的装机热情。

“我们给到今年国内地面电站装机量预测值是60GW以上,去年(国内地面电站装机)大概不到40GW左右,接近80%以上的增速。”张芷菡称。

在需求大幅增加背景下,刘玥预测,晶澳科技2023年业绩大概率有望继续翻倍。

刘玥表示,假使晶澳科技的盈利能够稳住,随着其产能爬坡,即使按照行业40%的整体增速水平,其净利润就将翻倍。

“它年末的盈利水平已较年初涨了很多了,即使锚定去年年末的盈利能力,也已经算是不错的业绩表现了,更何况今年还要增加。”刘玥称,目前来看,晶澳科技的产品是供不应求的,市场担心的是晶澳全年的盈利水平能不能维持住,特别是担心下半年国外市场需求是否会发生重大变化。“如果下半年需求没问题的话,晶澳科技的业绩翻倍问题也不大。”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