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宋豆豆 报道
继官宣停售燃油车后,比亚迪交出了上市以来的最佳成绩单。
3月28日晚间,比亚迪(002594.SZ)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2022年比亚迪实现营业收入4240.61亿元,同比增96.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6.22亿元,同比增445.86%;扣非净利润156.38亿元,同比增1146.42%;毛利率从2021年的13.02%增长了4.02个百分点至17.04%。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具体来看,比亚迪2022年四个季度净利润分别为8.08亿元、27.87亿元、57.16亿元、73.11亿元,利润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第四季度也创下最佳单季度净利润,而这一单季度利润水平已超过其2021年全年的利润水平(30.45亿元)。这也是比亚迪年度净利润规模首次突破百亿元,并超过过去五年的总和(约158亿元)。
对于业绩大幅增长的原因,比亚迪在业绩预告中将其归于“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实现强劲增长,勇夺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第一,推动盈利大幅改善,并有效缓解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
从销量上看,2022年全年比亚迪累计销售新能源汽车186.35万辆,同比增长208.64%,其中纯电动91.1万辆,同比增长184%,插电混动94.6万辆,同比增长247%。
除了销量走高外,规模效应和高价值车型的持续放量,也带动了比亚迪单车利润逐步提升。
据了解,2021年上半年比亚迪的单车利润仅为828元,但2022年四个季度其单车利润分别达到0.24万元、0.7万元、0.95万元和0.98万元。比亚迪2022年曾两次提价,由于新车交付周期较长,涨价后的订单在第三、四季度大规模交付,带动单车利润上涨。
除了规模效应之外,比亚迪也在通过卖更贵的车寻求更高的利润,目前比亚迪单车售价较去年的15万元提升至19万元。与此前车型集中在10-20万元价格带不同,2022年比亚迪发布的新版汉系列、唐系列等售价达到30万元左右,汉家族单车成交均价超过25万元;腾势品牌售价上探至40万元。
得益于销量大幅增长,2022年比亚迪超越特斯拉(131万辆)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这一位置已被特斯拉连续三年蝉联。不过若仅计算纯电动车销量,特斯拉仍以全球共交付131万辆汽车的成绩蝉联全球第一,虽然未能完成年初定下的150万辆目标,但仍比第二名比亚迪的纯电动车多出约40万辆。此外2022年特斯拉的净利润为125.8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超850亿元),也高出比亚迪同期净利润。
持续深耕国内市场的同时,比亚迪也在加快海外市场布局,其多款新能源乘用车如汉EV、唐EV、元PLUS、宋PLUS DM-i等已进入日本、德国、澳大利亚、巴西等43个国家和地区。
事实上,随着刀片电池技术、DM-i超级混动、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易四方”等技术的推进,比亚迪2022年的研发投入大幅提升。财报显示,2022年比亚迪研发投入202.23亿元,同比增加90.31%,占营业收入的4.77%。
需要注意的是,比亚迪2022年新能源补贴收入高达104.38亿元。随着今年新能源汽车国家购置补贴政策正式退出,以及由特斯拉掀起的价格战愈演愈烈,新能源车与燃油车战火不断升级,“销冠”比亚迪也面临一定压力,开始步步“反击”:2月比亚迪秦PLUS DM-i 2023冠军版以9.98万元的起售价将DM-i车型价格首次下探至10万以内,在A级家轿市场首次实现油电同价,3月比亚迪对主力车型海豹、宋PLUS推出优惠券补贴,随后推出比亚迪汉EV冠军版和唐DM-i冠军版,配置升级的同时价格下调,进攻20-30万元价格区间抢占合资品牌燃油车的市场份额。
不仅如此,比亚迪的全新品牌也在不断落地。基于“易四方”技术平台的成熟和应用,今年1月,比亚迪发布全新百万级高端品牌“仰望”,旗下首款硬派越野SUV仰望U8已亮相并将于年内推出。除了仰望品牌之外,比亚迪也将于年内推出专业个性化品牌(内部代号为“F品牌”),并独立于现有比亚迪品牌运营,整体价格定位将比肩BBA等豪华汽车品牌,首款产品将聚焦越野领域,整体性能上对标奔驰大G,将于年内推出。
“未来比亚迪将形成比亚迪品牌(王朝、海洋)、腾势品牌、仰望品牌、专业个性化全新品牌矩阵,覆盖从家用到豪华、从大众到个性化,满足用户多方位、全场景用车需求。”王传福表示。
据悉,在比亚迪体系内,新品牌定位介于仰望与腾势之间,这也意味着F品牌的价位或在50万-100万元区间,对标BBA等豪华品牌,而比亚迪王朝、海洋系列车型覆盖10-30万元的市场区间,腾势定位40-80万元市场,百万级别市场则交给了仰望。
安信证券研报指出,2023年比亚迪海狮、腾势N7、仰望U8、仰望U9等高端车型预计会陆续上市,高附加值车型销量占比有望提升、销售结构继续优化,有望带来更高的单车盈利水平。此外,规模优势也将继续凸显,预计2023年比亚迪的产能会突破400万辆,交付量有望再创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