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德尚玉 北京报道“未来人民银行可以考虑借鉴‘碳减排支持工具’的经验,设立‘转型金融支持工具’,为符合要求的转型活动提供低成本的融资。”2023年3月29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期间,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马骏主持了“碳中和:困局与破局”研讨会,就我国和全球各国在实现碳中和目标过程中面临的困难与挑战,以及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实体企业的应对措施进行深入研讨。

马骏还透露,今年6月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将推出的国际可持续披露准则正式版本。部分国家和地区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开始执行这些标准,强制披露范围也将扩大。具体而言,上市公司披露碳排放的信息将覆盖范围一、范围二,经过一段过渡期之后,还要披露范围三。

马骏在开场致辞中指出,从全球范围来看,碳中和进程面临着四大挑战:一是碳中和作为各国政府的一个长期目标,与许多短中期政策考量(如能源安全、防通胀、稳就业和防疫)之间发生了冲突。要缓解这些冲突,各国应该合理设定短中长期的碳减排目标和把握好政策力度;二是在推动碳中和的许多政策工具之间,尤其是在碳市场和碳税这类价格工具和许多非价格工具(如行业性的减排目标和激励措施)之间如何找到最佳组合和进行协调,仍然是个难题;三是绿色金融尚未有效支持高碳行业向低碳转型,未来需要建立一个能够动员大量社会资本参与转型金融框架;四是多数高碳企业有意愿,但还不知道如何向低碳转型,包括确定合适的减碳技术、科学设定碳减排目标、进行碳核算和披露、使用转型金融工具等。

央行召开2022年研究工作电视会议提出,要以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为主线,继续深化转型金融研究,实现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的有序有效衔接,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举措。

2022年11月,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批准《G20转型金融框架》,首次就发展转型金融形成国际共识。

“转型金融首先要明确概念,制定标准,完善配套措施。”在本次博鳌论坛,宣昌能介绍,2022年“G20转型金融框架”提供了重要参考,人民银行对转型金融进行了初步界定,明确其所支持的经济活动或者企业有四个特征,一是对减缓气候变化有显著的贡献,对生态保护等环境目标无重大损害;二是符合双碳目标和巴黎协定的减碳目标;三是能效水平要达到标杆水平和先进水平;四是对转型可能产生的社会经济影响要有预判和预案。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