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张梓桐 上海报道
“双碳”目标指引下,越来越多的行业迈向“低碳时代”。在这其中,建筑行业作为传统高能耗的行业,其绿色化、智能化转型也迫在眉睫。
(相关资料图)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日前发布的《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下称《规范》),自4月1日起,我国建筑已强制性要求实施碳排放计算。
《规范》提出,新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平均设计能耗水平应在2016年执行的节能设计标准的基础上分别降低30%和20%。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平均节能率应为75%;其他气候区居住建筑平均节能率应为65%;公共建筑平均节能率应为72%。在新建的居住和公共建筑碳排放强度分别在2016年执行的节能设计标准的基础上平均降低40%,碳排放强度平均降低7kgCO2/(m2·a)以上。
政策加码的背景之下,全国范围内的建筑节能大潮正在为许多行业带来大量的业务机会。
拥有超过130年的历史,产品覆盖电气、机器人、自动化、运动控制产品及解决方案等的ABB也是行业内迅速捕捉到业务机会的玩家之一。近期,ABB电气中国副总裁杨嵘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的专访,围绕国内建筑行业的数字化与节能减排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建筑节能
据国际能源机构(IEA)全球建筑物跟踪报告数据,2021年,建筑物的运行消耗了全球最终能源消耗的 30%,碳排放则占能源部门总排放量的 27%,其中8% 是建筑物的直接排放,19% 是建筑物中使用的电力和热力生产的间接排放。
IEA相关数据显示,尽管在 2020 年因 Covid-19 限制而有所下降之后,但2021年的能源消耗和排放量均恢复至 2019 年水平以上。
事实上,在“双碳”目标规制以及各种数字化技术的推动下,建筑直接碳排放已于2016年达峰,此后出现明显下降趋势,“十三五”时期年均增速是负3.1%。
中国建筑节能协会数据显示,建筑直接碳排放占比在2010-2017年维持在34%左右,在2020年下降到25%。热力碳排放趋势趋缓,年均增速2%。即2010年-2020年,热力碳排放比例维持在21%-24%之间。
不过,建筑电力碳排放保持较快增长趋势,年均增速约7%;电力碳排放的占比也从2010年的42%上升到2020年的53%。
针对建筑电力碳排放逐年升高的趋势,杨嵘表示,在住宅商建与民建领域内将强弱电系统进行打通,可以达到更加高效的结果。而清洁能源发电后的本地消化正在成为行业内公认的相对经济的方式。
2022年1月,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文要求,在不同阶段均需强制进行建筑碳排放计算,并提交碳排放计算书;同月,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建筑碳排放计算导则(试行)》的通知,明确了建筑建造、运行、拆除三个阶段的碳排放核算方法;2021年9月,新疆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全寿命周期碳排放管控工作的通知》,要求自转年1月1日起,强制实行建筑碳排放计算。
谈及近期疯狂“吸睛”的储能行业,杨嵘表示,储能火热的背后原因在于随着清洁能源的利用率逐渐升高,如何有效进行清洁能源的储存成为了行业内的刚性需求。
“储能通俗来讲就是做一个安全可靠的充电宝,而这个充电宝可以提供的是照明、暖通、新风整体的应用,因此在储能输出的时候它就是直流,而现阶段大多的用电设备是交流负载,需要进行逆变将直流转换成交流,但随着直流用电设备的普及,可以不需要逆变,直接使用储能设备存储的直流电,从而提高电力效率。”
数字化转型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国内楼宇的数字化技术普及度比较高,大城市的应用也愈加广泛。但其中最关键的产品质量可靠性以及网络安全方面仍存在一定不足。
与此同时,即使在近期住宅市场规模增长放缓的背景下,中国新建的房地产项目仍然占比较多。因此在杨嵘看来,楼宇科技未来的市场化空间仍然极具想象力。
杨嵘判断称,无论是全球还是中国国内,城镇化的趋势仍在继续。“所谓的城镇化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人口是涌向北上广深,事实上大量经济并不发达的城市也在不断升级楼宇、建筑。”
除此之外,杨嵘指出,目前行业内一些公司在谈到建筑时仍然只想到住宅类的建筑或者办公楼、商场,但其实建筑的概念远远大于这些。除了上述建筑之外,医院、学校、工业厂房以及数据中心等建筑的数字化同样非常关键。
“行业内永远绕不开的话题就是如何平衡质量和经济效益,国内也有企业同时在做类似的系统和尝试,这需要每一个企业找到合适的细分市场。”
杨嵘告诉记者,提供最基础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是建筑行业数字化中最核心的环节。“谈及数字化技术就无可避免地要触及网络安全问题,例如一些大型的商建出现网络安全问题就会非常危险,因此电气行业是一个对于可靠性要求极高的行业。”
而“通用化的解决方案”则是ABB电气目前的商业模式,杨嵘介绍称,这背后的含义是通用化的硬件,换言之硬件是通用的,而从软件来说,由于要安装调试,会针对不同的节点来监测场景客户的用电情况。因此解决方案本身需要一个配电场景配备一个配电解决方案。
为了达到更高的安全性,杨嵘表示,对设备进行预期性维护成为行业内通用的方案。“新基建本身就是以5G技术为代表的,融合了一些新的产业和技术的基建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