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郑嘉意 实习生 陈婧 北京报道
A股及H股上市保险公司已完成2023年一季度保费披露。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2023年一季度,A股5家保险公司累计实现保费收入10563.1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4.85%;H股方面,中国太平、众安在线、阳光保险3家公司共实现保费收入1153.38亿元。
(相关资料图)
整体而言,A股5大上市保险公司保费收入呈现“四升一降”,中国人保增速领先行业,达7.47%;中国平安位居第二,达5.55%;中国人寿增长3.87%;中国太保增速达3.85%;新华保险同比微降0.18%,与去年基本持平。
单独H股上市保险公司中,众安在线实现20.99%的大幅保费增长,中国太平增速为3.32%,阳光保险为上市后首次公布一季度保费数据,收入413.95亿元。
业务上,行业普遍认为人身险行业因渠道转型承受的压力已基本释放。各保险公司表现分化,但整体呈现出边际向好趋势,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人身险业务延续较好增长态势。
财险方面,保费增速保持高景气。“老三家”(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保产险)共揽保费3021.42亿元,同比增长10.09%。其中太保产险高增速延续,达16.76%;人保财险增速为10.19%;平安产险则实现5.40%的增幅。
国泰君安分析师刘欣琦指出,当前寿险行业已出现显著变化,主要受到供给侧重疾险基数见底和渠道质量优化,以及需求侧旺盛的储蓄需求的影响。财险保费增长分化,主要为非车险差异化策略影响,其中车险保费增长有所回暖,且在监管限速影响下预计头部公司车险增速与行业趋同。
寿险保费增速持续向好 转型拐点基本确立
2023年第一季度,A股5家上市保险公司与H股中国太平人身险业务共揽保费收入8136.03亿元,较去年同期的7916.81亿元增长2.77%。
从收入规模来看,上市保险公司寿险保费收入能力已出现显著分化,中国平安、中国人寿均延续较好增长态势。
具体而言,中国人寿一季度共实现保费收入 3272 亿元,规模远高于其余保险公司寿险收入,行业马太效应显著。中国平安人身险业务(含平安健康、平安养老)同比增长达5.62%;中国人保人身险业务(含人保健康)、中国太平人身险业务(含太平养老)增速环比转正,新华保险同比微降0.18%,太保寿险保费收入依旧承压,同比下降2.55%。
光大证券分析师王一峰指出,当前人身险保费增速持续向好,转型拐点基本确立。从第一季度整体或3月单月看,除新华保险外均实现正增长,预计主要由需求持续旺盛、保本保收益的储蓄型业务贡献。
从新单披露情况来看,修复态势显著。2023年一季度,中国平安人身险业务个险新单同比增长10.0%至475亿,相比2022年全年的负增长已实现明显修复;同时,1-3月人保寿险期交首年业务实现9.42%增速,相比1-2月的同比减少5.3%已扭负为正。
财通证券分析师夏昌盛同样在研报中指出,寿险改善趋势超预期,预计主要由银保渠道高增叠加定价利率下调预期下居民保险储蓄需求提前释放,驱动新单保费高增带来。新华负增长预计主要由续期保费负增加上去年银保趸交基数高导致。
此外,行业普遍预计二季度新单保费及新业务价值高增趋势有望延续。夏昌盛总结其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居民预防性储蓄需求仍维持高位,且2022年超额储蓄待释放,预计以增额终身寿险为主的储蓄险更能承接低风险偏好下的居民储蓄迁移需求,叠加定价利率下调的预期,热销势头有望持续;二是个险销售队伍企稳;银行具备客户优势,有望抓住增额终身寿热销机遇实现快速发展。
具体到过去两年热议的寿险行业代理人“清虚”话题,华泰证券分析师李健指出,随着代理人产能提升以及个险人力下降的趋缓,上市保险公司新业务价值有望在2023年实现增速转正,结束2019年以来的负增长,扭转市场对寿险负债端的悲观预期。
“尽管由于寿险转型升级,代理人数量的下降可能将会持续,但考虑到2022年的月均人力数量已较高点下降超过六成,代理人数量的下降预计将在2023年趋缓。”李健表示,“代理人的产能提升有望带来抵消人力规模的下降,帮助新业务价值在2023年实现正增长,预计公司2023年新业务价值将同比增长6.2%。”
车险恢复常态增长 非车险高增长延续
2023年第一季度,财险“老三家”总揽保费收入3021.42亿元,高增幅延续,较去年同期的2744.39亿元增长10.09%。此外,H股三家上市保险公司财险子公司(中国太平、众安在线、阳光保险)也分别揽获85.12亿元、60.00亿元和105.10亿元的保费收入。
“老三家”的保费收入规模中,人保财险保费规模达1676.41亿元,占“老三家”整体收入的55.48%,较1-2月再次扩大占比;平安产险次之,保费收入达769.58亿元;太保产险收入规模增速持续领先,从去年同期的492.82亿元增加至575.43亿元。
从保费收入增速来看,2023年一季度上市保险公司财险增速分别为:众安在线同比增长21.0%,中国太平增长19.6%,太保产险增长16.8%,人保财险增长10.2%,平安产险增长5.4%;3月单月保费收入上,众安在线增长29.5%,太保产险增长13.8%,中国太平增长12.1%,人保财险增长11.7%,平安产险增长5.9%。
夏昌盛预计,众安一季度保费增速最高主要由于低增长的车险占比较低,非车险中航旅业务及多场景意外险等受益于出行修复、电商业务受益于电商直播高增长、保证险业务受益于消费金融修复等综合因素。平安产险增速较低主要源于三点原因,一是车险增速为6.2%且占比高达65%,二是非车险同比增加7.9%,预计主动压降了赔付率较高的保证险规模,三是意健险同比减少6.6%,拖累增速。
业务上,非车险保费增速依旧高于车险增速,非车险带动整体保费较快增长。以人保财险细分保费收入为例,其2023年第一季度车险和非车险保费收入分别占比41%和59%,车险保费同比增长6.5%,非车险保费同比增长12.8%;
车险方面,行业指出3月乘用车零售销量同比仅增长0.5%对车险保费产生一定拖累,从而导致了财险3月单月增速环比2月均有所回落。
但展望后续,预计车险量价齐升逻辑仍将延续,一是扩大内需战略下汽车消费支持政策有望继续加码,二是新能源车渗透率持续提升有望驱动车均保费向上。加上随着车险二次综改的正式开启,范围扩大后的车险自主定价系数有望在全国各地区逐步开始试点,头部财险公司有望凭借更强大的定价体系和运营能力,通过费率和风险匹配承接更多优质业务,助力承保利润提升。
王一峰认为,整体而言财险保费收入增长稳中向好。随着居民购车需求回升以及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提升,车险保费将维持增长,非车险也有望在政策支持和经济预期改善下延续向好态势。同时他也建议全年关注头部保险公司在规模效应下的费用管控水平及准备金提前充分计提对2023年社会活动恢复带来的赔付率压力的缓冲效应。
非车险方面,一季度农险、信用保证保险、其他险种及意健险较快增长,保费分别同比增长23.2%、26.7%、38.2%和9.8%。意健险及农险预计还将持续受需求及政策带动延续增长趋势。
信达证券王舫朝认为,当前头部财险公司加大非车险产品创新和开发力度,非车险产品有望不断迎来增量,头部保险公司有望通过精确的费率定价、高效的费用管理以及精细化运营不断提升盈利水平,继续优化成本管控并提振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