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武瑛港 北京报道“精准医疗最需要的是什么?当然是精准影像。”近日黄山首康医院放射科主任程世德向21世纪经济报道等媒体表示。


(资料图片)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也曾指出,影像技术是现代医学非常重要的诊疗手段,精准影像技术促进了精准医疗的发展。未来,影像技术将在精准诊断、精准治疗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同时伴随《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管理目录(2023年)》发布,包括民营医疗机构在内的医疗设备配置或许会迎来需求的释放,但迎来机遇的同时也要看到,我国民营医疗机构或许在资金以及医疗设备维护方面面临困境。

洛阳仁大医院院长高志强指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果医疗设备常出故障,常需维修,患者就不能被及时检查,但是民营医院往往是自己维护检修,无法自行操作的再寻求第三方进行检修,这一解决方案可能会面临不确定的时间成本。”

政策红利+灵活自主性

3月21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管理目录(2023年)》,随着新版配置证目录发布,大型医疗设备有望在医疗机构市场迎来放量。

据国信证券研报分析,与2018年版目录相比,新版管理品目由10个调整为6个,其中,甲类由4个调减为2个,乙类由6个调减为4个,配置证目录的更新将有益于大型医疗设备基层医院放量。

其中PET/MR由甲类调整为乙类;64排及以上CT、1.5T及以上MR调出管理品目;将甲类螺旋断层放射治疗系统HD和HDA两个型号、Edge和VersaHD等型号直线加速器和乙类直线加速器、伽玛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合并为常规放射治疗类设备;将磁共振引导放射治疗系统纳入甲类高端放射治疗类设备;甲类大型医用设备兜底条款设置的单台(套)价格限额由3000万元调增为5000万元人民币,乙类由1000—3000万元调增为3000—5000万元人民币。

据报道,有业内人士分析,部分产品从甲类调整到乙类,甚至被调出,意味着监管层面的审批权下放,医疗机构配置设备的数量或将增多。同时,随着限制放宽,大型医用设备进入医疗机构的阻力将会明显下降,其中3000万元以下的64排及以上CT和1.5T及以上磁共振等医疗设备都不再需要配置许可证。

这一背景下,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相关分析显示,目前民营医院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许多民营医院仍面临医疗设备陈旧及不足的问题,因而无法运用新的技术及开展治疗,严重影响了医疗服务质量。随着社会资本不断进入市场,越来越多的民营医院将开始升级其设备及引进新技术,以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同时民营医疗机构决策的灵活自主性或将进一步放大这一利好。程世德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和公立医院影像科相比,民营医院在影像设备发展方面有更多自主性和选择性,这是和公立医院之间的主要不同,另外公立医院在医疗设备购置以及日常维护保养方面可能存在部分限制,现在随着国家出台政策,部分CT和磁共振不需要大批证,民营医院就有了更多自主性和选择性。

“我们医院刚开始购买相关设备时,领导就咨询我们需要配置哪些设备,因为我们影像科对设备的种类和作用更清楚,也会把何种设备的优劣势,以及各个厂家产品进行横向比较,和领导汇报后进行决定,与公立医院相比,民营医疗机构的流程更加快捷,在很短时间内我们就进行了购置。”

程世德进一步表示,在医疗设备的选择和投入上,要结合医院的情况进行综合判定,需要充分的调研和论证,医院要选择信誉好、产品过硬的企业,购买设备一定要具有前瞻性,要考虑到民营医院未来数年发展。

资金与设备维护问题怎么破?

迎来发展机遇的同时还应看到,资金状况或许会成为医疗设备在民营医疗机构市场放量的主要挑战。

《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1》显示,全国2.35万家非公立医疗机构一年亏损1300亿元,平均每家亏损553万元;到2022年5月,中国医院协会民营医院管理分会副会长余小宝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疫情以来已有2000多家民营医院破产倒闭。

中国医院协会原副秘书长、广州艾力彼医院管理中心主任庄一强博士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次除了受到疫情影响,还和过去一段时间民营急速扩张有关,民营医院在2014-2018年期间有过一段高速、盲目的扩张,大量资本涌入这一赛道,开设了大量民营医院,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一些民营医院不惜亏本经营。

除了资金,在医疗设备后续维护上,民营医院也存在着痛点。高志强指出,民营医院建院投资巨大,在后续运营过程中没有国家经费保障,各方面都在降本增效,因此要在不增加费用的情况下更好地保证设备维护工作。

程世德表示,黄山首康西院区于2014年投入使用,当时影像科设备购入了全套医疗设备,医院利用这些设备开展了许多新项目和新技术,但是经过近十年发展,设备老化弊端逐步暴露。主要体现在设备及零部件老化,包括扫描响应延迟、部件缓慢、故障率攀升等,同时老设备影像匹配不上临床技术的发展,胸痛中心支撑不了CT灌注、MR灌注等技术。

程世德进一步向21世纪经济报道指出:“这些因素导致质控检测校准不能及时同步,因此存在一定风险,设备的计算机及零部件老化带来正常检查中流程的故障,特别是在一些特殊检查故障会给患者带来精神和身体层面的不适和经济负担。”

“例如做CT增强或者磁共振扫描时,设备突然故障,如果故障及时排除,患者可以继续检查,如果不能解除就需要患者改约,有些患者已经打了造影剂,重新做检查意味着要接受二次注射。这会影响患者满意度,也会降低医院的口碑,同时会增加医院经营成本上的负担。” 程世德表示。

另有数据显示,我国医院现代化医疗设备占固定资产总值的50%以上,其中大多为高端设备,其日常的保养和维护与其使用寿命息息相关。基于此,医疗设备的售后维保市场一直处于高速增长的状态。

其实上游企业端也意识到解决此问题的重要性。例如近日GE医疗正式将旗下首个针对非公医疗的数字定制化维保服务 “智通保” 平台迭代升级至3.0版本,另外还出现一批第三方医疗器械设备维修公司,包括上海柯渡、上海昆亚、上药桑尼克以及区域性公司如医星医疗等。

另外不只是维护更新,民营医疗机构在医疗设备运营和使用上也需持续发力。程世德向21世纪经济报道等媒体表示,对于影像医疗设备,需要实时掌握每台设备的工作状态和使用动态,还要和厂家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因为设备日常使用离不开厂家支持,需要与出厂厂家建立设备针对使用情况和正负反馈关系。“CT设备使用情况和球管温度都需要实时监测,这样才能够保证设备良好的工作状态。另外科室内部要建立专职人员对每台设备进行专职的维护保养。还要对放射科设备进行充分挖掘和开发,以提升其利用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