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杨坪深圳报道


(相关资料图)

随着2022年年报披露结束,A 股新一轮退市潮正在到来。

5 月 11日晚,*ST 庞大(601258.SH)、*ST中天(000540.SZ)、ST 美置(000667.SZ)等多家上市公司公告,因面值持续低于1元,公司股票可能被终止上市。

这只是当前退市潮的一角。根据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在此之前,*ST文化(300089.SZ)、*ST银河(000806.SZ)、*ST顺利(000606.SZ)等22只个股已经收到了交易所的终止上市事先告知书,提前锁定退市。2023 年一季报显示,这些企业涉及总股东户数超过51万户。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认为,对不具备持续经营能力的“空壳”“僵尸”企业严格执行退市制度,可以推动上市公司整体实现高质量发展,进而实现资本市场生态圈的优化。在全面推进注册制改革的背景下,构建一个有进有出的市场环境才能形成良性循环。

22家企业面临退市

自退市新规施行以来,A股出清步伐显著加快。年初至今,A 股市场已经有6只股票退市,其中 5 家都因股价低于面值、连续亏损等原因被强制退市。

2022年A股上市公司年报披露完毕之后,又有大批公司拉响退市警报。已收到终止上市事先告知书的 22 家企业,触及强制退市的原因虽各有不同,但均面临较大的经营风险。

具体来看,两家企业——*ST紫晶(688086.SH)、*ST泽达(688555.SH)因实施了欺诈发行、财务造假等严重损害投资者利益行为,被上交所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这两家企业同样是科创板首批因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的股票。

*ST大通(000038.SZ)由于无法在法定期限内披露报告触及强制退市标准,此外,另有两家上市公司或因未按期披露年报,也被交易所启动纪律处分程序。根据《股票上市规则》相关规定,若这些公司在停牌2个月内仍无法披露定期报告,公司股票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ST 宜康(000150.SZ)、*ST蓝光(600466.SH)则因连续20个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1元而被强制退市。在退市前,这两家企业早已陷入经营困境和债务旋涡,其中*ST 蓝光2022年净利润为-249.41亿元,净资产为-238.69亿元;*ST 宜康连续四年亏损,2022 年亏损约4.39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进入 5 月以来,随着年报数据揭晓,越来越多绩差企业面临着被投资者“用脚投票”出局的情形。据不完全统计,截至 5 月 11 日晚,A 股市场有 18 家企业收盘价低于一元。

其中,*ST庞大、*ST中天、*ST 搜特(002503.SZ)等公司,虽然没有收到交易所终止上市决定,但从目前股价来看已“回天乏术”。

以*ST 庞大为例,截至目前公司收盘价为0.62 元/股,已连续11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人民币1元。即使后续9个交易日连续涨停,也将因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而触及交易类退市指标。而截至 2023 年一季度,*ST 庞大合计有 25.35 万户股东,以中国银行、内蒙古银行、民生银行、开源证券、前海深商金控、锦州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内的一众股东将被“套牢”。

审计意见“威力”凸显

提到退市,当然不能少了“财务类退市指标”。

22 家企业中, 17 家企业都触及了财务类强制退市指标。其中,“审计意见”更是扮演了重要角色,成为铸造常态化退市机制的主要力量之一。

2020年底,史上最严“退市新规”出炉,增加了退市风险警示公司被出具保留意见、无法表示意见或者否定意见触发退市的情形,同时审计意见和其他财务指标交叉适用,审计意见的作用更加重要。自此,“审计意见类型”成为消解传统保壳手段,触发企业退市的重要指标。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剩余 17 家企业中,除了*ST深南(002417.SZ),其他 16 家企业的财报都被审计机构出具了“非标意见”,其中13 家企业都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另有 3 家被出具“保留意见”。

具体来看,*ST光一(300356.SZ)、*ST易尚(002751.SZ)、*ST中潜(300526.SZ)、*ST未来(600532.SH)、*ST和佳(300273.SZ)、*ST必康(002411.SZ)、*ST新文(300336.SZ)7 家公司主要是“非标退市”,即“上一年股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2022 年年报被出具’非标意见’”。

不过,如果追溯这些企业的历史不难发现,这些公司走向退市的直接推手虽是“非标意见”,但在审计意见揭晓之前,公司本身也早已积重难返。如*ST必康,其2020年至2022年连续三年归母净利润亏损,截至2022年12月31日流动性紧张,部分经营性债务延迟支付,控股股东及一致行动人于2022年1月被法院受理并裁定破产重整。

在市场人士看来,归根结底,企业自身经营不善、风险事件频发才是导致退市的真正原因。

“非标只是结果,而不是原因,不是无缘无故就出了非标的审计报告,而是公司状况导致了非标的结果。会计师事务所出具非标意见导致退市的,都是比较谨慎的。”某资深投行人士表示。

此外,亦有不少企业同时触及多条财务退市类指标。

*ST腾信(300392.SZ)、*ST奇信(002781.SZ)等4 家公司,除了“上一年股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2022 年年报被出具’非标意见’”外,截至 2022 年末,公司净资产还为负值。

*ST蓝盾(300297.SZ)、*ST文化(300089.SZ)、*ST中昌(600242.SH)、*ST顺利(000606.SZ)更是”五毒俱全”,这四家企业 2022 年扣非净利润为负值,且营收低于一亿元。

全面注册制加速优胜劣汰

随着注册制改革不断深化,退市机制不断完善,也显著净化资本市场生态,对于优化资源配置、防范市场风险、提高市场活力和投资者信心有着重要意义。

自 2020 年退市新规发布以来,ST上市公司退市的步伐显著加快,退市企业数量也屡创新高。

Wind 数据显示,2021年、2022年A股强制退市公司数量分别为17家、42家,两年退市公司数量占30多年来A股全部已退市公司总量的40%。而今年尚未过半,A 股市场已锁定退市和已退市企业数量就已超过30家。

“可以预见,全面注册制时代,随着资本市场改革持续深入推进,还将出现更多因审计意见退市的案例,进一步推动资本市场优胜劣汰。”华南一名资深市场人士指出。

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首席市场专家桂浩明也表示,在严格的退市制度之下,此前的各种制度漏洞被堵住,“应退尽退”已成为必然。他认为,退市制度的严格执行有利于市场优胜劣汰,实现资本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同时也引导大家理性投资,对打击过度炒作也有积极的作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