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高慧超 实习生郑信鸿 倪纷纷 佛山报道
“作为全球最大的智能制造基地之一,粤港澳大湾区拥有巨大的超滑技术产业化市场空间。5年内超滑技术有望在大湾区率先实现产业化。”5月23日,2023大湾区科学论坛先进制造与材料科学分论坛在佛山举办,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季华实验室超滑工程中心主任雒建斌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等媒体专访,谈到了超滑技术发展与应用、大湾区科技创新等多个话题,他十分看好超滑技术在大湾区的产业化应用前景。
【资料图】
(图为雒建斌院士,主办方供图)
作为全球领域的前沿技术,超滑技术的发展对于我国制造效率提升和绿色化发展都意义重大。
工业制造过程中会发生大量摩擦。摩擦、磨损会引发能源消耗,给设备、器件、材料带来损失。雒建斌介绍,全球约30%的一次性能源通过摩擦而耗散掉,80%机械因磨损而报废。摩擦、磨损造成损失占GDP比例2%-7%。
而我国是制造大国,且机械装备使用寿命较短,低端高耗能装备较多,每年因摩擦、磨损造成的浪费巨大。按5%GDP计算,2022年中国因摩擦损失约6万亿元。
为推动绿色发展提高生产效率,近四十年来,以雒建斌团队为代表的我国先进研发团队始终聚焦超滑技术研发,致力于降低摩擦系数、减少摩擦能耗。
“经过数十年发展,我国如今超滑技术已走在国际前沿。2015年到2022年,我国公开发表的超滑论文数占全球的比重从50%上升到81%。”雒建斌说,不仅理论研究领先,且我们研究的固体超滑承载能力跟国际同类研究已处于同一水平;液体超滑承载能力已比其他国家水平大概高了一个量级。
如今,雒建斌正带领团队全力推动超滑技术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雒建斌介绍,超滑技术在航空、航天、装备制造、交通运输等领域都大有可为。以海运为例,世界船舶每年消耗约3亿吨燃油,如摩擦阻力降低20%,可节约燃油12%,减少排放二氧化碳约1亿吨。
“不过,由于设备运行的实际工况存在很多复杂情况,其产业化应用还需要突破不少难题。如在不同温度、湿度、污染、腐蚀性的环境中工作,都会影响超滑技术的稳定性,这也是我们团队目前正在攻坚研发的重点。”雒建斌说。
值得一提的是,雒建斌十分看好超滑技术在大湾区率先实现突破性应用。
雒建斌表示,一方面,科技发展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而大湾区财力雄厚,近年来也很舍得投入科技创新,目前团队与大湾区合作项目已近10亿元。以季华实验室为例,团队在季华实验室落地超滑工程中心后,实验室提供了足够强的经费支持和硬件条件保障,使中心能够针对实际工况开展一对一的超滑技术产业化研究。
“另一方面,大湾区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基地,云集了全球众多制造企业,这就为超滑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雒建斌说,未来,我们将持续探索与大湾区产业进行更深入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