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喻淑琴 惠州报道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智能无人施药车、无人机专用颗粒剂、多样化天敌产品、特异性波长太阳能诱虫灯……
5月30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草地贪夜蛾灾变机制与可持续防控技术研究”项目“里程碑”考核会在广东惠州市惠阳区举行。来自科研机构、大学和生产用户组成的考核组成员对项目执行重点进行了现场勘察。
据统计,广东甜玉米的种植面积达到300多万亩,占广东整个玉米种植面积的70%以上,占全国种植面积的50%。
草地贪夜蛾是全球重大迁飞性农业害虫,自2019年初入侵我国以来,对我国玉米安全生产造成巨大威胁,每年对我国玉米造成的潜在经济损失可达到54亿—470亿美元。
广东作为我国鲜食玉米,特别是冬季鲜食玉米的重要生产基地,是草地贪夜蛾重要的周年繁殖区,也是长江中下游迁飞过渡区的重要虫源地,对该区域草地贪夜蛾的有效防控对于保障我国玉米主产区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活动现场,重点示范了智能无人车精准用药技术、植保无人机撒施颗粒剂防治草地贪夜蛾技术以及无人机喷雾减量增效功能助剂等精准用药技术与设备产品,得到与会专家和用户代表的一致认可。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草地贪夜蛾灾变机制与可持续防控技术研究”项目“里程碑”考核会在广东惠州举行。曾湘君摄
在工作人员远程遥控下,智能施药无人车通过智能识别系统,可根据玉米株高进行调节,将颗粒剂精准投放到玉米心中,高效防治草地贪夜蛾,1亩地仅需3分钟。
另外一种新技术——“植保无人机撒施颗粒剂技术”,则在无人机下压风场和农药颗粒的重力作用下,使颗粒集中分布在草地贪夜蛾为害部位,实现对草地贪夜蛾的精准防控。该技术在发挥植保无人机高效快速优势的同时,减少了植保无人机喷雾过程中雾滴的飘移和30%的农药用量,降低防治成本。
此外,现场还示范了无人机释放卵寄生蜂球、特异波长太阳能诱虫灯等生物防治和理化诱控新技术以及寄生性天敌-夜蛾黑卵蜂/螟黄赤眼蜂、捕食性天敌-益蝽和Bt工程菌等生物防治产品。
“新产品新技术通过田间示范,为我国草地贪夜蛾的可持续高效防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该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王振营研究员介绍。
此次现场考核会,主要是示范展示项目组中期研究成果。考核会由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举办。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多家科研院所和高校的40多名专家一同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