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石恩泽 深圳报道
7月26日,力合科创(002243.SZ)发布业绩快报。公司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2.24亿元,同比增长95.07%;扣非归母净利润8501.63万元,同比增长52.78%。
(相关资料图)
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力合科创的营业总收入是下降的,同比降幅0.17%,可谓是增利不增收。
(图为力合科创2023年业绩快报披露信息)
具体拆解各项指标,力合科创在其2022年财报将产品分为三个板块,新材料产业、创新基地平台服务和科技创新运营服务。2022年,新材料的毛利率为20.6%,但后两个关于科创孵化产品的毛利率分别为43.3%和82.79%。
对此,力合科创也在快报中将上半年盈利业绩归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孵化服务体系优势”,并分析称“投资孵化企业股权的增值和业绩的增长带来公司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同期增加及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核算的投资收益同期增长。”
实际上,公司毛利率最高的科技创新运营服务目前还是比较新兴的业务。2022年,新材料、创新基地平台服务和科技创新运营服务三者营收占比分别为63.16%、27.35%和5.17%。
而新材料业务才是公司的基本盘。自2008年公司上市以来,主要业务为化妆品、日用品、保健品及食品塑料包装解决方案的设计、制造和服务提供,以及工艺装备及精密模具设计制造,高分子材料改性及环保材料研发。
在大客户里,公司与宝洁、欧莱雅、联合利华、雅诗兰黛、安利等国际知名品牌商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同时为百雀羚、蓝月亮、立白、云南白药、汤臣倍健等优质民族品牌商提供包装整体解决方案。
从2018年开始,力合科创才开启“做VC”之路。当时该证券还叫“通产丽星”。在2018年11月,通产丽星发布公告,拟筹划以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方式收购深圳清研投资控股、北京嘉实元泰投资中心、清控创业投资等9名股东持有的力合科创集团100%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5亿元。
该笔交易标的资产的最终交易对价确定为55.02亿元。自发布预案后,通产丽星股价多次涨停,股价近半年涨幅达155%。
据公开资料显示,力合科创集团是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的控股的产学研资企业平台,负责实施研究院整体发展战略,背景其实就是清华大学。投资并购业务是力合科创集团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重要抓手,重点布局高新科技领域,覆盖天使、VC、PE、定增、并购等全阶段投资,并参与成立和受托管理基金。
但这次并购也在当时引发不小的争议。尤其是当时通产丽星的资产总额为19.87亿元,而力合科创的资产总额则达53.85亿元;净资产方面,通产丽星为15.53亿元,而力合科创为27.05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一般标的公司远超上市公司资产,都会被称为“蛇吞象”式并购,也容易引发市场产生借壳交易的联想。而2018年力合科创集团业务中,园区载体销售收入占比高达56.33%,更一度被其他媒体冠上“房地产企业”的概念。因此,在当时受到不少市场质疑,是否为房地产企业曲线上市。
经2019年与力合科创集团有限公司顺利完成重组后,通产丽星以“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的领先者”的全新定位,确立了“科技创新服务+新材料产业”双主业的经营模式,以及科技创新服务成为公司主要盈利来源。
2021年1月,通产丽星正式更名为“力合科创”,目前已在国内重点城市建设和运营32个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创新基地,创建了11个区域新兴产业生态孵化平台;与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共同在北美、欧洲、以色列、日本等地设立了7大海外创新中心;累计孵化企业3100多家,投资培育和孵化服务上市公司33家,新三板挂牌企业50多家;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00多家、明星科技企业200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