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李果 成都报道
7月29日,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正式进入赛事流程,成都召开“运动成都-世界赛事名城建设”专场发布会,就赛事经济与城市发展作介绍。
【资料图】
成都大运会执委会体育竞赛部(反兴奋剂部)专职副部长、成都市体育局副局长陈志表示,成都大运会是党的二十大后国内举办的首个世界级大型体育赛事,也是中国西部地区首次承办的综合性国际体育赛事,将成为成都体育发展史上的重要标志,对成都建设世界赛事名城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成都坚持以赛营城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近年来,成都以筹办大运会为牵引,坚持办赛、营城、兴业、惠民理念,坚持繁荣体育事业与发展体育产业并重。2017年底,成都就正式提出建设世界赛事名城,与世界文创名城、世界旅游名城、国际美食之都、国际音乐之都、国际会展之都一起,共同构成了成都对于“世界文化名城”这一重大命题的解答方式。
(上图:成都市民排队选购大运会商品。摄影:本报记者梁远浩)
2018年12月,成都获得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举办权,标志着世界赛事名城建设取得重大成果。目前,成都已发布支持体育产业发展政策二十条,近3年投入7000多万元专项资金支持体育市场主体发展,同时组建成都市体育产业联盟,成立办赛兴业专家委员会,常态化举办体育产业发展大会,为成都体育产业发展汇聚力量;创建体育资源交易平台“体淘荟”,持续发布世界赛事名城建设机会清单,促进体育产业要素有效配置;实施体育消费促进行动,创新培育8大类型的体育消费新场景超200个,为市民参与体育运动增加选择、提升体验。近年来,全市共建成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示范项目、示范单位7个,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1个,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2022年全市体育产业总规模突破1000亿元。
体育运动也成为市民生活新方式。陈志表示,如创办中国(成都)生活体育大会,在全国首倡“运动让生活更美好”理念,推动运动成为市民潮流的生活方式。我们编制《成都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建设5分钟、15分钟、30分钟三级健身圈。坚持“绿道建设到哪里、活动开展到哪里”,年均开展“天府绿道健康行”“社区运动节”“乡村运动节”等全民健身活动5000场次。成都获评“中国最爱运动健身城市”,入选“中国十大运动活力城市”榜单,运动生活成为公园城市的新标签、成都市民的生活新方式。
后大运时代,成都如何做大运会后,成都将如何进一步推进“赛事名城”建设?
陈志表示,根据《成都世界赛事名城建设纲要》《成都市“十四五”世界赛事名城建设规划》,提出了三个阶段性发展目标:到2025年建成赛事体系完备的世界赛事名城,每年举办国际级和国家级赛事50项以上,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50%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以上。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1500亿元,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地方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2%。到2030年建成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的世界体育名城,到2035年建成体育融入市民生活、运动成为城市高品质生活特质的世界生活名城,体育成为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标志性事业,体育为城市经济、社会、文化以及人的全面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上图:成都街头的3D屏幕正在播放大运会宣传片,众多市民驻足观看。摄影:本报记者梁远浩)
为此,成都计划构筑世界赛事名城“两都四中心一极”体系,即打造彰显公园城市底色的健身活力之都,推动运动成为市民优雅时尚的生活方式、促进公园城市生态价值转化;建设世界一流的国际赛事之都,形成符合成都实际、凸显成都特色、可持续的高质量赛事体系;建设辐射全球的体育创新资源配置中心,提高体育创新资源的配置能力;建设时尚魅力的体育消费中心,通过新业态新场景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建设具有国际吸引力的户外运动休闲中心,打造户外休闲运动生活品牌;建设彰显天府文化特质的体育文化交流中心,体育文化成为天府文化新时代表达的重要组成;打造开放协同的成都都市圈体育增长极,全面提升成都体育的区域辐射力和国际竞争力。
而在举办赛事与产业发展方面,成都将在大运会后继续全力筹备2024年汤尤杯、2025年世界运动会,举办ATP250成都公开赛等,最大限度发挥体育赛事给城市带来的综合效益。
陈志表示,成都还将利用大运会等重大赛事契机,策划产业招商推介活动,围绕以竞赛表演、户外运动和场馆服务为重点的现代体育服务业、以智能装备和新兴装备为重点的体育制造业、以“体育+”“+体育”为特色的文体旅农商产业融合发展,力争2023年实现体育产业增速超15%、产值超115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