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被戏称为 " 币圈茅台 " 的 Luna 币,崩盘了。


(资料图)

仅仅一个月,Luna 币从一枚 119 美元,跌到一枚不到 0.0002 美元,狂砸 99.99%,让无数人在一夜之间血本无归。

这其中,就包括至少 20 万名韩国人。

根据《朝鲜日报》的报道,伴随着 Luna 币的跳水,在谷歌上用韩文搜 " 麻浦大桥 " 的人数直线上升。

而麻浦大桥,正是韩国最有名的自杀圣地之一。

· 麻浦大桥

并且,似乎有人已经付诸行动了。

6 月 29 日,韩国警方在莞岛郡的水港里捞出三具尸体——一对夫妻和他们 10 岁的女儿。

据调查,这对夫妻很可能因投资失败而选择携女自杀,而他们的投资标的,正是当时正处于高位的 Luna 币。

· 从自杀现场捞出的汽车

为什么有如此多的韩国人投资加密货币?而他们又为何如此疯狂呢?

我决定去韩国的加密货币论坛上转转,找一找答案。

Bitman、DC Inside、Coinpan…… 如果要用一句话概括这些韩国的炒币 BBS,那便是:

韩国 loser 们的逐梦生活记录版

在这些论坛上发言的韩国人,大多都是年纪不大,收入不高,和爸妈生活在一起的小伙子。

除了炒币,它们平时最喜欢的东西,就是幻想漂亮女人。

偶尔,甚至还会把自己的人渣实录传上来。

· 因诱拐小学生而被抓,什么烂人

而这样一群人,他们自然不会探讨什么比特币的去中心化价值,什么区块链对 WEB3.0 的未来影响之类的大概念,他们所关注的只有一件事:

如何靠炒币赚钱翻身,或者,用他们的话来说,如何 " 毕业 "。

所谓 " 毕业 ",大致可以理解为 " 赚够了 ",理解为炒币赚到一个具体的数目后,就选择收手了。

在那些 " 毕业的告别帖 " 中,贴主会分享出自己的交易心得,有些还会做现金抽奖回馈网友,以此来换取大家的祝福与嫉妒。

那该如何 " 毕业 "?

在这些韩国炒币论坛里,技术面的分析是绝对的主流。

你可以在那些韩国孤独死的独居者的房间里,看到贴满墙的加密货币走势图。

也可以在论坛里,看到一些炒币客对着起起伏伏的图表走火入魔,声称在这其中看到了人脸和可爱的小动物,并将之看作是大涨的吉兆。

技术分析的效果似乎并不算好。

因为赚钱而 " 毕业 " 的帖子凤毛麟角,而与之相对,因为赔钱而 " 破大防 " 的帖子,则到处都是。

大致来说,这些脏话连篇,充满绝望的亏损实录,大致可以分为 3 类。

首先是暴怒。

当一大波亏损来临时,韩国的炒币客们便会开始砸东西。

要么就是把手边的平板和显示器砸碎屏,

要么就是把冰箱门拆掉,把电风扇扔到墙上。

· 机翻

有些人甚至会砸自家的窗户玻璃,砸到拳头出血。

而当最初的愤怒消退,韩国的炒币客们便会开始诉苦,开始在论坛上写小作文,其内容相当符合 " 赌狗模板 ":

有人亏掉了 25 亿韩元,不知道怎么跟有高血压的父母说;

有人虽然赔了个底朝天,但还是厚着脸皮向父母借钱;

有人把用来创业开便利店的钱拿去投资比特币,然后赔了个精光,现在不知道下一步怎么办;

· 机翻

还有人,则在一波熊市后,直接觉得 " 不如死了算了 "。

在 DC Inside 的比特币讨论版,平均每翻几页," 自杀 " 这个词就会出现一次。

· 机翻

比如有个 31 岁的哥们儿,在炒币赔了 1.5 亿韩元后,用他的最后一点儿钱,买了三瓶烧酒和一些香烟,打算享用完就去 " 重开 "。

由于天气太冷,这哥们只喝完了两瓶烧酒,就失去了自杀的勇气。

他回到家,开始看动画,自称靠二次元获得了治愈。

接下来,他准备重头开始,而第一步,就是向他的老妈借钱。

" 赢了荣华富贵,输了街头受罪 ",在互联网上,韩国青年一代的炒币客,或许是这两句话最坚定的践行者。

然而放眼整个南韩社会,你会发现对于加密货币的狂热,绝不仅限于二三十岁的青年人。

往年轻了讲,韩国的一些高中曾不得不出台政策,禁止本校学生购买或用本校的电脑挖比特币。

往年老了讲,在去年 6 月,韩国爆出一起涉案金额高达 3.85 万亿韩元的虚拟货币诈骗案,其中大多数受骗者都是老人。

在 2017 年前后,全世界有五分之一的比特币交易在韩国进行,最疯狂的时候,比特币在韩国的销售价格,甚至要比国际市场贵 20%~40%,溢价极其严重。

而到了现如今,在这个国家,有 10 万人持有 1 亿韩元以上的虚拟资产,2 成的网吧正在昼夜不停地挖矿。

从首尔足球俱乐部内,传出了队员因炒币上头而不再专心踢球的传言;讲炒币暴富的韩文小说《我们想去的地方》,一经上市就火爆全国。

这种全民炒币的疯狂到底从何而来,而这种疯狂,又为何会如此持久呢?

一言以蔽之,韩国人并不是只对加密货币上头,只要跟投机(注意,不是投资)沾点儿边的东西,都能在这个国家引发狂热追逐。

在二级市场,韩国的散户在今年 3 月刚刚梭哈原油,向一支俄罗斯的 ETF 里砸入了史无前例的 180 亿韩元。

在许多孤独死的韩国人家里,警方都找到成百上千的彩票券,而在韩国的上班族之间则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

" 上班常备两张纸,一张是彩票,一张是辞呈。"

· 油管上的彩票视频

最神奇的是,根据 SEIBro4 今年 5 月的报道,三星电子现在有超过 35 万名年龄小于 20 岁的股民,在该公司今年的股东大会上,人们甚至看见了小学生的身影。

2017 年,当比特币在韩国掀起一股旋风时,多家韩国媒体都将 " " 选为年度词汇。

翻译成中文的话,这个词相当于 " 冲呀 " ——它经常出现在和投机有关的语境当中。

当股票和比特币暴涨时,社交媒体上的投机者们,便会大批量发送带有 " " 字样的表情包,如同念诵咒语一样,祈求涨势永续。

而当暴跌来临时,投机者们同样会发 " ",只不过他们会在这个词前面再加上 " 汉江()" 两个字,以此来表明自己现在想死的心境。

这一切疯狂投机行为背后所掩盖的,则是一个相当令人无奈的事实:

投机,可能是韩国人,尤其是现在这代韩国年轻人唯一能够用来翻身的方式了。

正如《从奇迹到海市蜃楼》这本书中所写的那样,自 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起,经历了劳动改革和大规模裁员合法化后,那套 " 只要勤劳就能致富 " 的叙事,就再也无法在韩国社会继续适用了。

取而代之的,则是一个收入增长缓慢,工作非常不稳定的 " 新常态 "。

伴随而来的,还有快速加剧的贫富分化:

前 10% 的韩国富人占了所有人总收入的 59%;" 金勺 " 阶级富裕家庭能在首尔买的房子," 土勺 " 阶级凡人家庭,这辈子都买不起。

这样的现状,直接将韩国年轻人的心态推向了两个极端:

一端,是追求极致稳定。

在今年韩国雇主联合会所公布的求职意向调查报告里,想要成为公务员的年轻人数量,占到了总数的 36.8%。

公务员,在韩国则被称为 " 神的职场 ",是绝对的 " 铁饭碗 "。

而另一端,则是梭哈全部人生。

从 2003 年到 2008 年,韩国的个人基金账户数量翻了 6 倍不止,而到了现如今,该国个人投资者的数量已经超过了全国人口的五分之一。

年初的一项调查显示,有 6 成的韩国受访者都对从股票、彩票和比特币中获利持积极态度。

" 大众投资文化 "" 投资没商量( )"" 比特币的核爆点 ",诸如此类的词语描述着韩国人对于投资的狂热,也承载着他们对于改变自身命运的渴望。

所以,当一个 " 土勺 " 发现,他拼死拼活,加班干了一年的总收入,仅是一个 " 金勺 " 月薪的三分之一时,他会选择安于现状,还是选择赌上自己的一切搏一把呢?

答案,已经呼之欲出了。

就是因为这样,在 2017 年末,当韩国的官员们准备出台政策,限制比特币交易时,他们收到了一份足足有 28 万网民签名的,反对该政策的请愿书。

在当时的加密货币论坛 Bitman 上,有一个与该请愿有关的帖子,被人们顶到了最高层,该贴主在里面这样写道:

多亏了比特币,我们现在可以做一个从未有过的幸福梦了。

我或许可以在这个房子贵得离谱的国家里拥有自己的房子。

我也许可以一边谋生,一边做我想做的事情 ……

韩国政府说这些规定是必要的,保护人们远离高风险的赌博,但我们认为它们剥夺了我们的梦想。

请不要带走我们的希望和梦想。

于是,越来越多的韩国人,就这样站到了名为投机的悬崖边上,纵深一跃,义无反顾,要么冲上云霄,要么粉身碎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