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在评估经济环境后,上周,美欧日央行分别作出了货币政策选择。在连续10次累计500个基点的强劲加息后,美联储打破了自己在加息上的强烈执念,跳过了6月加息,维持当前联邦基准利率5%至5.25%的目标区间不变。这是美联储自去年3月开启加息周期后首次按下“暂停键”,向全球投资者发出强有力的信号,即发达经济体当前的货币紧缩周期已经接近尾声。相对于美联储的“按兵不动”,欧洲央行继续“高歌猛进”,宣布再度加息25个基点,将借贷成本上调至22年来最高水平,主要再融资利率、边际借贷利率和存款机制利率将分别提高至4.00%、4.25%和3.50%,存款利率创下200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并为进一步加息敞开了大门。在全球的注视下,日本央行则宣布,继续维持超宽松货币政策,维持短期利率负0.1%不变,允许长期利率波动幅度维持在正负0.5%的极低水平。日本央行称,如有必要将毫不犹豫加码宽松,将继续大规模购买债券,继续以固定利率买入国债,并在必要时灵活增加债券购买量。在各国央行进行加息抉择时,2%的通胀目标是一个重要指标。盯住通胀目标,作为央行采取的一种非常灵活的货币政策框架,在增强货币政策透明度和可靠性的同时,也为央行提供了政策弹性。理论上,最优通胀率应为负或零,但基于政策现实的考量,在通胀目标制的货币政策框架下,兼顾就业、增长等目标,各国都设定了大于零的通胀目标。当下欧美通胀仍远高于2%的目标,这也导致美联储和欧洲央行高度关注通货膨胀风险。世界银行发布的最新半年度《全球经济展望》中,在上调2023年全球经济预期的同时,更着重强调了美联储加息和欧美银行业危机对发展中经济体造成的危害和带来的风险。实际上,美联储从2022年3月开始加息,当时基准利率处于接近零的水平。在6月暂停加息前,美联储已在加息道路上“狂飙”至16年来最高水平,对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明显,且已经有迹象表明美国经济正在降温,消费者信心指数下滑。美联储激进加息还给银行业带来震荡,且金融系统在大幅加息以及硅谷银行事件后面临巨大压力。在银行业危机尚未“翻篇”的困境下,美联储目前仍暗示有下一步加息计划,根本原因在于当前通胀水平依然明显高于其2%的长期目标。对欧洲央行来说,欧元区6.1%的通胀率仍然高得无法接受,而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通胀的“脚步”也没有放缓的迹象。尽管自去年7月以来,欧洲央行连续8次提高利率应对通胀的计划正在产生一些效果,但效果显然还不够明显,欧洲央行暂时没有停下加息脚步的打算。对于未来的货币政策,欧洲央行在声明中强调,管理委员会未来的决定将确保欧洲央行的关键利率达到足够限制性的水平,以实现通胀及时回归2%的中期目标,并将在必要时保持在这一水平。相比于欧美央行,自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上任以来的两个月里,日元汇率已大幅下跌,但他目前并不急于通过加息来支撑日元。在他参加的两次货币政策会议上,日本央行都决定维持超低利率不变,坚持宽松政策立场。相比通胀攀升,日本央行反而担心通胀降至太低水平并抵触央行将通胀率推高至2%目标水平的努力。综上所述,从当前情况来看,全球经济衰退阴霾不散。基于各自面对通胀、就业、经济预期的现实挑战,美欧日央行货币政策未来“分化”的趋势或将延续。
文章来源法布财经由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