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是从Xserve后, 苹果这边确实不再有企业级产品, 因而也可以说它是最成功的消费电子企业 (市值意义上的)。 在硅谷也算是极少数不涉及to business的公司, 而说到消费电子品类上又没有Sony那样丰富的产品树,而Apple又是很好的民用产品商业化的案例。
微软、谷歌和苹果 图片来源于网络
OS方面都是为消费级硬件打造的, 且成体系的闭环,同时像FCPX、Logic Pro的应用又是反向利用了硬件的性能优势和用户口碑。 今天的Xcode也是吃了iOS生态设备数的红利,同时Metal 2和Project Catalyst再给 macOS生态续一波。
【资料图】
还记得早年Steve Jobs嘲讽Windows的故事吗? 从另一角度考虑,正是体现了民用级和企业级在产品定位上的不同思考。企业级应用需要高度客制化和相当完善的技术支持, 以及按照客户需求进行产品迭代。说白了赚甲方的钱就不能太自我,而作为曾有 “Chief Design Officer” 头衔的公司,这和Apple核心价值观是有不小的冲突。
另一方面做消费级业务,许多话语权可以掌握在自己手中, 顾客是可以“感化”的。 以及从GDPR生效后, 数据隐私成为一种新的political correctness。 反倒转劣势为优势可以大张旗鼓地宣传,同时在美国本土, Apple在for edu上也有相当的优势。
GDPR 图片来源于网络
虽说这些年Chromebook跟上来不少, 但是iPad + Mac的先头优势和独占性还是能稳住不少客户。这也是为什么今年9月Apple要推出换汤不换药的iPad 10.2-inch。而从Pixel和Surface可以看出来,尤其是前者,兼容性在MS和Google做消费级产品时反倒成了掣肘。
当然, 只做消费级业务对股价就缺少强力的支撑 (股价随发布会上下漂浮)。所以服务类产品也是一条路,像tv+和Arcade就是其中一环,在内容不太够的时候先通过低价吸引到用户 (tv+基本是白送, 且无地区限制), 这样给投资者的数据就不会太难看。
还有就是企业文化带来的影响,企业文化是“全方位为用户体验负责”,而通吃软硬件是实现目标的重要手段。Apple在这种企业文化中潜移默化,所以比之Microsoft和Google要强很多,当然这三家公司的软硬件水平也是站在顶端的。
苹果全家桶 图片来源于网络
出现“Apple软硬通吃,Microsoft和Google却不行”的感觉,从业务层面是最容易看出的。Apple的全家桶是最好的“软硬件通吃”代表,宣传时一个产品集中了“软件”和“硬件”两种属性。而Microsoft和Google家软、硬件的产品代表,宣传时要么是突出软件,要么是突出硬件,所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