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确保粮食安全正在成为日本农业政策的课题。日本农林水产省正在讨论修改食品、农业和农村基本法。包括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措施在内,基本法的内容比较全面,但在重要部分上明显缺乏深入性。现行的基本法是1999年制定的。至今已经过去20多年,日本的农业和粮食面临的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变化之一就是中国在经济方面的崛起。随着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显著超过日本,日本在国际市场上购买粮食时竞争不过中国的担忧逐渐成为现实。此外,人们越来越关注全球环境问题。在“年年都气候异常”的情况下,农业生产时常会受到威胁。另一方面,农业作为温室气体排放源的情况也开始被视为问题。在此背景下,发生了让世界陷入混乱漩涡的乌克兰危机。由于小麦的国际行情上涨,面包等价格上涨,导致家庭经济困难,而饲料谷物涨价也让畜产经营面临困难。再加上化肥价格的上涨,普遍挤压了日本农民的收益。
日渐难以应对变化
日本这样的事态大多是基本法没有设想到的,因此越来越难以应对变化。基本法提出的提高粮食自给率仍然是一大课题。然而,日本花了20年却还未能提高,这更加体现出以往日本农业政策的局限性。这也正是日本农林水产省开始讨论修改基本法的原因。粮食、农业和农村政策审议会的部门会议召集有识之士,从2022年秋季开始展开讨论。作为其成果,2023年5月公布了“中期总结”。其中一个问题是应对突发事件。例如,在陷入难以供应国民所需的最低限度热量等极为严重的事态之际,要求农户增产急需的农产品。设想在向国民发放粮食的同时,根据物价控制令指定官方定价等。令人担忧的问题是,似乎并未看到对确保在紧急情况下可使用的耕地、在平时应如何维持耕地的充分讨论。也有一部分农业界人士认为“由于人口减少,耕地会过剩”。然而,从日本正在进口大量粮食的现实来看,日本显然仍然缺乏耕地。日本的耕地本来就很少,再加上高龄农户退休等原因,面临着弃耕的危机。乐观、标准和悲观的预期
那么,怎样才能保护好耕地呢?在思考这个问题时,可以参考日本筑波学院大学荒幡克己教授的估算。他的估算以属于日本人主食的大米的需求动向等为基础,考察应如何对待水田。在讨论大米的时候,经常出现“能出口就行”的意见。荒幡在此基础上,针对2050年的出口量划分了乐观、标准和悲观预期,分别为出口量从2020年的约2万吨增加到100万吨、增加到50万吨和仅为5万吨,据此计算出了所需的水田面积。估算的前提是将单位面积的大米收货量增加到一定水平。这是因为如果只是面向富裕阶层的“嗜好品”,则需求存在极限,如果不提高价格竞争力,就无法保护广阔的水田。除此之外,荒幡的估算还考虑了日本人的人均大米消费量、米粉需求的预测、用来喂养家畜的大米数量、大米与旱田作物轮作的可能性、难以轮作的涝洼地面积以及日本人口减少等因素,非常细致。结果显示,在乐观、标准和悲观三种前景下,只要分别保证13%、22%和34%的水田面积不转化为旱田,即可维持耕地。因为即使出口飞跃式增加,也无法弥补人口减少带来的日本国内大米消费减少量。旱田作物是合理的选择
那么,从水田改为旱田的耕地应该种植什么呢?如果考虑到粮食安全,种植目前大部分依赖进口的小麦、大豆和饲料用玉米是合理的选择。这些作物的供应热量都很高,在紧急情况下可以有效地帮助日本人摆脱饥饿。但是,围绕基本法的争论似乎并没有就此展开深入的讨论。“中期总结”中倒是加入了“推进水田的旱田化、通用化”等表述。还包括为此而正在实施的各种措施。问题是这些内容是否准确。现在的政策是否真的能在不验证水改旱进程的情况下维持耕地?如果不明确这一点,情况很可能和目前的基本法一样,倡导提高自给率却始终未能实现。而且,如果从正面面对这一课题,就不可避免地要从根本上改变现在的政策。包括对转种作物的补贴和饲料用大米的支持在内,需要修改对水田比旱田更为慷慨的补贴体系。这在政治层面是一个高难度课题,但如果不采取行动,日本可能很难找到确保粮食安全的道路。日本农林中金综合研究所的理事研究员平泽明彦指出,“保持耕地是一个重要问题,对于为期半年的讨论,这个课题太大。虽说要修改基本法,但似乎并不是从头开始研究基本问题”。农林水产省力争向2024年的例行国会提交修正法案。问题是在剩下的时间里,能在多大程度上展开有实际意义的讨论。文章来源法布财经由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