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活动现场 澎湃新闻记者 朱奕奕 图AI制药企业要么招到学计算机的,要么招到学制药的,两拨人聊不到一起去,如何破局?6月15日,在第25届上海国际生物技术与医药研讨会的医技Show环节,上海六大药学院院长、副院长和中科院药物所、上海市生物医药科技发展中心共话人才培养。复旦大学药学院副院长戚建平提出,新药研发是一段漫长的路,基础研究可能只占了最开始的1%,因此复旦推出了一系列人才培养政策,解决产业端和学生培养的脱节。目前,复旦大学和企业联合,包括上海医药和华润医药两家国企,推出了“卓越工程师”项目,尝试从本科生中选拔一批学生进入这个项目去读研读博士,等他们到了研究生或者博士阶段就被派驻进企业实习,让学生提前熟悉新药研发的流程,而不是留在学校里只做基础研究,从而为这个产业定向培养人才。戚建平介绍,“对于现在比较时髦的AI+制药,我们给本科生定制了一个AI药学学程。”他透露,复旦倡导多元化培养,学生在学到二、三年级的时候,就可以选择这个课程包里的课程,课程包本身是由药学院、计算机学院、大数据学院和管理学院联合开发的,从而让AI新药研发领域,有更多复合型人才出现。此外,复旦大学为了强化拔尖人才培养,推出卓博的培育项目,在入学第四年是本科和博士重叠的学习过程,戚建平透露会有一些本研一体化的课程,从而让学生更早地进入研发的通道中去。华东理工大学药学院副院长马磊则透露,从2020年开始,受疫情影响,生物药物占比开始上升,华东理工大学随即开始对药学院进行试点改革,从原本依托化学院侧重化学制药工程的培养,加入了生物工程的学院课程,通过强强联合,开设生物医药工科试验班,从而与时俱进,让学生同时具备两个学科的基础。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