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假,是中职学生的“逆袭期”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各类职业大赛密集举行,提升知识储备、磨炼技能的同时,将“工匠精神”根植于心
“技炫青春,能创未来”。在近期密集举行的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比赛里,青岛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们拿出了耀眼的成绩单:青岛西海岸新区高级职业技术学校获得数字产品检测与维护一等奖;青岛艺术学校获得声乐、器乐表演一等奖;青岛经济职业学校获得美术造型一等奖;青岛烹饪学校获得西式烹饪一等奖、中式烹饪一等奖;青岛市城阳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获装配式建筑构件安装赛项一等奖……
烹饪专业比赛中,参赛选手们要在规定时间完成作品并摆盘。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我国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职业教育竞赛,也是职校学生向上攀登的重要阶梯。“普通教育看高考,职业教育看大赛”,对职校学生来说,如果能在全国大赛上获得三等以上奖次,就相当于在接下来的春季高考中获得专业知识和技能考试的“满分”。因此,暑假就是他们的“逆袭期”,通过参加一场场比赛来提升知识储备、磨炼技能,将“工匠精神”根植于心,从而打开通向未来职业领域的捷径。
暑假大赛密集,是每个职校生的挑战
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往年在5月职业教育宣传周开启,持续到6月结束。今年,大赛时间则集中在7月,更方便师生备考。7月7日—12日是声乐、器乐表演赛项,7月18日—20日是美术造型赛项,7月25日—27日是西式烹饪赛项,7月31日为中式烹饪赛项……密集举办的赛事让众多中职学生处于兴奋的备赛状态。
据了解,学校一般会派出六七个选手参与某个赛项。参赛选手此前经过了严格的层层选拔,校赛、市赛、省赛再一路走到全国赛场。在这一过程中,几乎所有该专业的学生都会参与其中。选出了参赛代表,其他学生也不能放松,他们要负责陪练,陪选手向终点冲刺。虽然今年无缘上场比赛,但“陪跑”也是宝贵的经历。多位获奖选手告诉记者,他们就是从陪练做起,不断精炼技艺,最终走上领奖台的。
高强度集训,师生同赛检验教学成果
炎热的夏天里,火热的梦想激励着职校学生走上逆袭道路,他们集训时的紧张程度不亚于高考备考。
西式烹饪赛项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的曲葭介绍,今年大赛出台了新的规则,文件需要逐条解读,把每个扣分项研究透彻,比如准备阶段的生熟分开、设备摆放、水池干净程度等都是需要注意到的细节。为了最后呈现的三菜一汤,指导老师与参赛选手集训了3个月。“那段时间天天吃自己的作品,不用吃别的就已经饱了。”学生孙启坤说。
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美术造型赛项中,青岛经济职业学校首饰设计与制作专业学生张曦以全国第一的成绩从68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接到参加国赛通知时,张曦只有两个半月的时间训练。“那时候我从未画过半身像、人头像,在人物动态、比例、造型方面均有缺陷。”张曦回忆,为解决这些问题,她几乎是住进了画室,每天一睁眼就是画画,手上粘的碳粉已经洗不净了。
这样的高强度训练是每个参加全国大赛的职校生必经的阶段。在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一举夺金的青岛西海岸新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李秀鑫记得,备赛时,他不分白天黑夜,每天刻苦训练十几个小时,同一颗螺丝反复拆卸上千次。训练时全神贯注,回到宿舍才发现因为站得太久,腿已经肿胀,两条腿时常在夜里抽筋把他疼醒。青岛工贸职业学校2013级学生郑贤斌曾获得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装配钳工金奖。备赛期间,他常常在车间里一站就是一整天,饭是同学帮他带去车间的,一连3个月他吃的都是火烧。
职业大赛的特色之一是师生同赛,教师和自己的学生一同参赛,检阅学生的学习成果,更检验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情况,是促进专家型教师成长的重要举措。为了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参加比赛,青岛高新职业学校(青岛市理工高级中学)老师余海龙特意考取了无人机超视距(III类直升机)驾驶员执照。他利用暑假在飞场练了两个月。因为穿着短裤,腿上被蚊子咬得满是包。为了学生,他把自己炼成了山东省职业教育青年技能名师。
获奖经历为学生职业生涯提供高起点
那些吃过的苦都会变成光,照亮未来的路。职业技能大赛中披荆斩棘的经历将学生托举到行业领域的高层次平台上。获奖学生除了可以获得免试升学的机会,还打通了未来成为技术能手、能工巧匠的道路,距离“大国工匠”的目标更近一步。
青岛电子学校毕业生孙旭在2016年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物联网赛项金牌,通过“3+4”转段进入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习,2018年毕业后进入新大陆集团,目前负责公司在全国的物联网中、高职师资培训,成为公司的骨干力量。
借助国家技能大赛获奖“免试升学”的政策,李秀鑫顺利进入大学的课堂。因为有参赛经验,在大学里,他依旧是各种比赛的主力,先后参加了机器人竞赛、国际工具机展、科创竞赛以及国际创新发明竞赛等,并获得国际竞赛金奖2项、科创竞赛优秀奖1项,考取国际证照1张。走出校门后,他经过慎重考虑,没有选择向他敞开大门且离家近的优秀国企,而是进入了自己喜欢的工业机器人领域,由行业的底层做起,逐步积累业务和管理工作经验,3年后应邀加入青岛柏克莱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为技术骨干。
火热的暑假里,一大批职校学子奋发向上、锤炼本领,不仅为自己未来发展打好基础,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撑。(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赵黎 实习生 张雨诺)
青岛日报2023年8月7日8版(点击版面查看全部内容)
责任编辑:岳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