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比亚迪、埃安、岚图、蔚来、小鹏到奔驰、宝马、奥迪、福特、丰田……今年的上海国际车展上,电动车型数量约占全场车型总数的八成。


(资料图片)

“本届上海车展的电动化、智能化特征明显,彰显了汽车行业发展主流趋势。”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主任安庆衡在车展期间接受《中国汽车报》独家采访时认为。

发展趋势日益明朗

本届车展上,参展的自主品牌、合资品牌、外资品牌皆不约而同将电动汽车作为主打新车型,无论是新发布的还是新上市的车型,皆瞄准电动化、智能化方向。

“这充分表明,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朗,发展大方向已经不可扭转。”在安庆衡看来,与中国车企推出的一大批电动化新车型相比,外资品牌显然步履迟缓、落后一步。近几年尽管受疫情、缺芯、原材料涨价及国际贸易不确定性增加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但中国车企的进步仍然较快,并在电动汽车方面获得了一定的先发优势,其中也涌现出比亚迪、埃安等一批销量与质量都出现大幅增长的新能源车企。

数据显示,2022年,比亚迪在率先全面转型成为新能源车企的第一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过186万辆,总销量超越了此前的电动汽车销量冠军特斯拉,实现了巨大的跨越。而2022年中国市场销售的新能源汽车也超过了688万辆,站上新的台阶。

“在这样的形势下,无疑令外资车企感到在中国市场较为被动。”安庆衡表示,面对全球最大的单一新车市场、新能源汽车市场,外资品牌当然不会轻易放弃。所以,外资品牌必然会加快发展的速度以夺回失去的市场,像大众汽车最新宣布再投资1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76亿元)在安徽建立技术创新及采购中心,就是一个证明。在外资车企看来,不管世界局势如何变化,外资企业心里都明白,中国汽车市场才是最有希望的,甚至有人已经预言中国汽车市场快速演进的电动化、智能化方向肯定是未来世界汽车发展的方向,中国市场也是未来汽车发展的中心。

在安庆衡眼中,外资车企加速布局中国市场,内在逻辑十分清楚,但是,还需要下更大的功夫,因为即使是对标中国一些新能源车企,已经有了不小的差距。因此,大众汽车等企业开始新一轮发力布局中国市场,既符合其自身利益,也符合汽车行业发展趋势。

客观看待当前市场

尽管当前中外车企在电动化方面已经出现了一定差距,但安庆衡认为,外资车企还是有一定优势,如多年来的技术积累、以及规模和资金等方面,外资车企的优势明显,假以时日,再加上在汽车电动化技术上发力钻研,追赶中国车企还是很有希望的。但这样也会带来新的竞争格局,给中国车企带来新的竞争压力,但只要是公平竞争,就是符合产业发展规律的。

对于汽车产业竞争,安庆衡表示,不管是中国车企还是外资车企,如果都能形成良性竞争,对于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发展的大局是有利的,相互之间的技术竞争,会加速电动化发展的进程。而汽车产业大变革的步伐正在加速,这也是一个日益明显的趋势。

对于中国市场的电动化竞争,安庆衡认为,中国车企拥有了一定的先发优势,因此不再像燃油车时代那样在技术和市场上缺乏话语权和主导权,而是在电动化时代有了与外资车企平等合作和交流的基础。从全球整个汽车产业发展看,合作与交流也是很有必要的,像之前丰田与比亚迪成立合资电动汽车公司就是例子,中国在汽车电动化时代于动力电池产品等方面的领先,可以有理由开展更多的合作与交流,从而可以推动汽车产业整体加快发展。

持续努力才有希望

如何看待合作与自主创新之间的关系,安庆衡认为,在汽车产业大变革的形势下,电动化、智能化持续加速,市场竞争也将进一步加剧,合作与交流是建立在拥有一定优势基础之上才有可能,因此,中国车企首先要做强自身,首要的依然要坚持自主创新,才能形成丰厚的积累,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自主创新并不是固步自封,而是要在开放中学习他人之长,形成自己的独特优势。”安庆衡举例说,像特斯拉在科技创新方面有很多值得学习之处,其对成本的控制,以及生产工艺的科技创新,在芯片及软件方面的自研等,都不仅满足了自身快速发展的需求,也给中国车企带来了思考和借鉴之处。因此,中国车企虽然在电动化上有一定优势,但在技术演进加速的背景下,还是要不断找瓶颈、查短板,发现自身的问题,及时用创新的思路去解决问题,用创新的方法去保持持续领先。

安庆衡谈到,近几年中国企业的电动汽车越来越好,而且在动力电池方面的技术创新也越来越强,但是依然要注重学习与创新,外资车企把研发中心都建在中国,国内车企如果不注重学习创新就会被超越。因此,国内车企加强自主创新不仅可以发展壮大自身,也可以在合作与交流中体现更多优势。

“此次车展是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竞争一个新的起点,将来谁能领先,还要看持续努力的程度。”安庆衡认为。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