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 周毅,编辑 张广凯】
巡游出租车是当代重要交通工具,也是一张张流动的"城市名片"。
【资料图】
迈入数字时代,互联网打车出行日益普及,但也出现了一些现实问题。
例如包括一些老年人在内的乘客发现,路边扬招越来越来难;伴随着用户习惯的改变和网约车模式的兴起,巡游出租车司机的订单量和收入有所下跌,道路上的出租车甚至开始慢慢变少……城市的流动名片,似乎正在失去昔日的荣光。
打车出行的尽头,难道只能是巡游车和网约车的"二选一"吗?
这个问题,关系到乘客可以享受的体验、关系到司机获取收入的能力,也关系到行业的健康发展。整个问题的关键并不是所谓的"巡游车和网约车之争",而是中国巡游出租车如何拥抱数字化转型,将巡游车优势、传统和互联网技术结合起来。
"巡网融合"越来越受到各界重视。例如数年前,高德就面向巡游车行业推出了基于该模式的解决方案"好的出租"。4月20日,中国出租汽车暨汽车租赁协会主办的2023出租汽车巡约一体发展研讨会正式召开,"好的出租"也迎来了升级版2.0。
在研讨会上,观察者网注意到,如今巡游车已经进入数字时代转型的深水区。转型不仅意味着要补齐数字化能力,现在更意味着要用数字技术来升级服务能力。真正的巡网融合,应该是"以巡为根本,以网促创新",让出租车师傅们在保持传统优势的基础上,掌握"新武功"。
中国社会,不能没有巡游出租车"老师傅"
在网约车快速发展的当下,巡游出租车正身陷困境。
连以优质出租车服务闻名的上海也不例外。年初有媒体曾报道称,上海新增核发网约车辆运营证快速增长,上海出租车(含巡游车和网约车)合计超过11万辆,超出了市场需求。但与此同时,上海巡游出租车营运车辆数已经从5万辆减少到3万多辆,驾驶员月收入跌至五六千元。
曾经的城市流动名片,似乎正在慢慢静止。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现象。
在深圳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韩彪看来,巡游车的消失会带来很多方面的"消失"。首当其冲的就是:如果巡游车消失,那么对于老人、未成年人和底层人群等没有智能手机,或者不方便使用智能手机的群体而言,出行将会变得极其困难。
"有人说这些人可以不出行,可以由子女和家人陪伴出行。但是我们要知道:一个社会对于弱势群体生活的态度,标志着这个城市的文明和包容。"韩彪表示,通常文明社会强调的是弱者优先,而不是丛林法则。所以在这一点上,我们不能缺失巡游车,或者是巡游服务。
扬招是一种出行方式,更是一个城市服务、文化、营商环境的表现:没有巡游车,外地外籍商务人士的往来交流势必受到影响;在机场、高铁、口岸、医院等区域,轮派巡游车效率是最高的,网约车却容易受到各种制约--包括现在各地努力打造的"夜经济",也都离不开巡游车;而数以万计的巡游出租车老师傅,往往还是一座城市的巡逻员、安全员和信息员……
看上去不起眼的巡游出租车,正是一座城市不可或缺的支持力量。
巡游车和网约车,从来都不是"二选一"
从现象层面来看,巡游车的式微,似乎是行业演进的一种"必然"。
例如巡游车回应不了城市出行峰谷现象带来的供需错配问题:面对高峰期的拥堵,出租车司机出车意愿低,乘客需求大量溢出,打不上车;平峰期,出租车又比网约车价格高,需求减少,司机就接不到单,空跑还会导致资源浪费--更不用说网约车往往拥有能庞大、便捷的流量入口。
让市场配置资源,人们用脚投票,就难免会产生一种直观感觉:网约车干掉了"巡游车"。
固然,网约车模式冲击了传统出租车行业生态,改变了用户心智和出行模式,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如果穿透现象去找本质,不难发现,这始终不意味着数字化能力和巡游车模式本质上不兼容,更不意味着整个市场中巡游车和网约车只能"留一个"。
一方面,巡游出租车仍具备其优势。在研讨会上,国泰实业总经理王国庆提到,很多出租车公司都拥有几十年的运营经验,各类培训规范、严格,驾驶员合规化得到了保障;在车辆安全、车容车貌的等线下管理上,传统出租车企业也更为完善。
不过相比于网约车,巡游出租车也具备一些短板:例如一部分智能化设施较为落后;司乘人员相关评价的获取能力存在不足,不利于提升服务水平……内外客观条件决定了,将扬招等巡游车传统和线上支付等互联网新模式有机结合,这既是一道难题也是机遇。
在王国庆看来,"唯一的一条路就是巡网融合。"
事实上,"扬招"和"网约"也从来都不是排他性关系。恰恰相反,传统巡游车行业是最早接触数字化的行业之一。早在10年前移动互联网普及之初,远在网约车出现之前,巡游车就可以通过手机软件进行线上接单了,不过这场"蜜月"并没有重塑巡游车的数字化能力。
"巡游车和移动互联网的首次结合,其背后的驱动力是移动互联网的扩张,其目标是以"网"取代"巡",并不是真正的融合发展。"在高德集团总裁刘振飞看来,真正的巡网融合,应该"以巡为根本,以网促创新。"
刘振飞提到,出租汽车的本质是交通运输服务,因此要以专业的运输服务能力为先,以巡为根本。而互联网平台企业的责任,是让巡游车的专业能力得以更好地施展,要持续以科技创新促进服务创新。
高德以聚合模式与"老师傅"组成新组合,向巡游车开放技术、数据、生态和流量能力,放大巡游车的专业能量。"好的出租"推出近三年来,已经在100多个城市共建巡网融合平台。目前,巡网融合平台服务驾驶员数量累计超过100万,帮助驾驶员线上收入增长40%。
在对案例的梳理中,观察者网注意到,一些成效已经显现。例如上文中提到的"城市出行峰谷"带来的巡游车供需错配问题,基于巡网融合思路的"天秤系统"就给出了专门的破题办法。它既帮助司机科学决策,提高收入,也潜在地提高了乘客选择巡游车的意愿,以及出行的便利程度。
观察者网从技术人员的讲解中了解到,该系统下的线下巡游路线决策平台,能够在平峰时为驾驶员提供最优巡游路线;基于AI大数据等相关技术的动态运价分析决策平台,能够分时段/分区域地提供运价建议,实时调供需关系。
一项试运行的数据结果显示,乘客高峰打车成功率提升了10%,司机全天增收41%。
某种程度上,这意味着"巡游"和"网约"这两种思路是可以共生的。中国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可以反哺传统出租车行业,让其重焕生命力;另外一方面,巡游车再度崛起,它既能方便乘客生活,优化城市营商等环境,也能给网约车行业带来压力,"倒逼"其加强监管和自我完善,建设一个更加公平、开放、远离垄断的市场环境。
新与旧的相对论: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寻找"帕累托改进"
日前,有行业人士曾发表评论文章。文章指出,一个丰富多元的市场,是"有差别而无差距"的、用户可选择的差异化市场。就像生物界需要保持物种多样性一样,出行市场也是一样,在打车出行选择上需要"多样化"。
文章认为,不改变"老师傅"的巡游基因,而是向巡游车开放技术、数据、生态和流量能力,让出租车的"巡游基因"更优秀(更安全、服务好),让流动的用户能更便捷地打到巡游的车(更优的路线),这是技术变革应追求的"帕累托改进"。
把视野拉远一点:如果说巡游出租车是传统的"旧模式",网约车是"新模式",以互联网企业为代表的新技术,是可以帮助行业弥合共生的。事实上,现在人们在高德、美团上都可以约到出租车,这种聚合模式早已证明了中国出行领域的合作开放基因。
某种程度上,这意味着中国出行领域的数字化,不是"A取代B"的数字化,而是"A和B相互促进"的数字化。这或许证明了:在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上,我们的数字化转型,有一种反垄断,解放生产力,同时重视传统的基因。
如果我们把市场看作一个静态的对象,那么蛋糕是固定的,网约车的兴起,势必导致巡游车的衰落,一山不容二虎;但如果从动态的角度来看,当互联网技术服务于传统巡游出租车,帮助其借数字技术释放专业能力,那么我们就可以摆脱"强者通吃"的命运。
也就是说,在中国,冷冰冰的市场竞争,完全有机会转向一种充斥技术迭代升级的、饱含对弱势群体人文关怀的竞争。或许,这也正是中国式数字化转型,甚至于中国式现代化区别于其他模式的魅力所在。技术的发展并不是为了"干掉"谁,而是促进社会的进步,增强人类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