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模型有三种主要的数据模型
有三种主要的数据模型: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其中关系模型简单灵活,并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已成为当前最流行的数据模型。
【资料图】
关系模型就是用二维表格结构来表示实体及实体之间联系的模型。
关系的描述称为关系模式(Relation Schema)。关系模式由五部分组成,即它是一个五元组:R(U, D, DOM, F)
R:关系名 U:组成该关系的属性名集合 D:属性组U中属性所来自的域 DOM:属性到域的映射 F:属性组U上的一组数据依赖
由于D、DOM对模式设计的关系不大,这里把关系模式简化为一个三元组:
R,当且仅当U上的一个关系R满足F时,R称为关系模式R的一个关系。
1、关系数据库设计的核心:关系模式的设计。
2、关系模式的设计目标:按照一定的原则从数量众多而又相互关联的数据中,构造出一组既能较好地反映现实世界,而又有良好的操作性能的关系模式。
网状数据库和层次数据库
网状数据库和层次数据库已经很好地解决了数据的集中和共享问题,但是在数据独立性和抽象级别上仍有很大欠缺。用户在对这两种数据库进行存取时,仍然需要明确数据的存储结构,指出存取路径。而后来出现的关系数据库较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关系数据库理论出现于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关系数据模型提供了关系操作的特点和功能要求,但不对DBMS的语言给出具体的语法要求。对关系数据库的操作是高度非过程化的,用户不需要指出特殊的存取路径,路径的选择由DBMS的优化机制来完成。
1970年,IBM的研究员E.F.Codd博士发表《大型共享数据银行的关系模型》一文提出了关系模型的概念,论述了范式理论和衡量关系系统的12条标准,如定义了某些关系代数运算,研究了数据的函数相关,定义了关系的第三范式,从而开创了数据库的关系方法和数据规范化理论的研究,他为此获得了1981年的图灵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