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黄浩博 见习记者张文卓 实习生胡新月广州报道

4月25日,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从广州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三年行动方案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广州计划每年安排3亿元左右的资金,三年共计投入约9亿元加快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此前,广州市政府对外印发了《广州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下称《行动方案》),围绕资金支持、园区建设、技术改造、用地用房、交通出行等重点领域,全面启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作。其中,对新认定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给予100万元一次性奖励;优先保障“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用地需求等举措,足见广州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行动方案》的实施,将助推解决广州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关键问题,有效扩大全市专精特新企业数量规模。”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中小企业局局长叶华东表示,广州将推动实施“5125”工程,即到2024年,广州将累计培育5000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1200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5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50家国家级重点“小巨人”企业。

广州为何如此重视“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多位受访专家表示,“专精特新”企业是中小企业的佼佼者,它的发展对于解决“卡脖子”问题、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和自主可控具有关键性影响。作为全国民营经济最活跃、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广州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对于支撑经济稳增长、强韧性、提质量均具有重要意义。

一季度“小巨人”企业营收逆势增长

今年一季度,广州工业经济取得亮眼成绩,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9%,高于全国、全省增速。

面对当前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广州专精特新企业的快速发展成为重要新动能。

叶华东介绍,一季度,广州68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营业收入实现逆势大幅增长,比去年同期增长20.12%,远高于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7.9%的增速,如博纬通信、中海达、云宏信息等企业一季度增长超过了150%。2021年,这一批企业户均纳税额超过1300万元。

目前,广州现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8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10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1859家。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占全省的26%,在全国的占比为1.4%。

“以往企业面临的困难是有应对逻辑的,比如上游原材料涨价,供应少了,物流价格就下来了,而如今企业往往需要同时面对更多难题。”广东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谢泓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面对多重因素影响,占据产品质量优势和供应链独特位置的制造企业相应受到冲击较小,而这些企业正是所谓“专精特新”企业。

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陶锋也表示,“专精特新”企业以中间产品供应商为主,加之这类企业往往聚焦细分市场,这也让其在整条产业链的价值构成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作为广州市68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之一,广州仕天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聚焦高分子新材料行业,成立仅四年,已成为日产、丰田、本田三大日系汽车的主要原材料供应商,并参与宝马汽车原材料的国产化开发。

“汽车产业门槛高、标准严,在原材料领域高度依赖国外市场。公司成立4年以来,90%的精力都在攻坚这一市场。”仕天材料董事长文江河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目前公司研发的高黑高亮的免喷涂格栅合金材料、行业最低气味的内饰材料等技术已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广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具有创新能力强、专业化程度高、发展动能足等特点。”叶华东表示,这些企业已逐步在各自技术和产品领域形成创新优势,为行业发展提供关键核心技术、关键基础材料、关键零部件和元器件、配套产品。

谢泓也表示,国内产业链很多薄弱环节都是跟基础有关,像在电子材料、金属材料、陶瓷材料等方面,专精特新企业更加偏重基础制造业,比如智能制造、生物健康、节能环保领域,因此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更需强调工艺沉淀、技术沉淀、供应链沉淀、设计沉淀。

数据显示,广州68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里有三分之一的企业主导产品全国市场占有率超过40%。而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专精特新”企业长期的坚守与创新。

据了解,广州68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九成以上企业深耕细分领域10年以上,2021年的研发支出占营收的比重平均为8.61%,高于全国水平2个百分点,企业户均拥有发明专利20件,拥有国家、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48个。

“制造业的专精特新精神是产业稀缺资源,只有保持定力、保持意志力,才能够发现社会发展和产业调整的缝隙,因此这些企业更需要强调基础、沉淀、工匠精神,以更加稳健的姿态服务社会产业发展。”谢泓表示。

新认定、迁入“小巨人”一次性奖励百万

中小企业要想成长为“专精特新”,除了练好自身武功,也少不了政策、资金等外部力量的支持推动。

此次《行动方案》提出梯度培育、技术创新、市场开拓、三品提升、数字赋能、融资提速、生态优化、营收倍增“八大行动”,从科技、市场、数字、融资、生态等方面为中小企业赋能。

在资金支持上,《行动方案》明确对新认定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给予10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广州市行政区域以外迁入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签约落地并完成商事登记后,给予10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新认定的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给予20万元一次性奖励。

在数字赋能方面,《行动方案》则提出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施数字化技术改造,建设智能工厂、智能车间,提高企业内部的生产管控和精益制造能力,提升智能制造水平。依托大型骨干企业推进供应链智能化数字化赋能工作,运用区块链等技术提升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能力水平,推动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协同创新。

叶华东介绍,为支持企业上市、技术改造以及数字化转型,广州实施“按比例补助”,对上市费用的50%、数字化转型费用的30%给予直接补助,单个企业最高300万元,同时给予贷款利息、担保费、技改资金配套等进行补助,获得省技改资金补助的专精特新企业市财政将最高补助500万元。

融资问题是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普遍面临的难题。广州掌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便曾受益于广州融资扶持政策。该企业副总裁韦眉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企业一度受疫情影响而资金短缺,去年5月,企业获得浦发银行的一笔“专精特新”贷款,并在之后陆续获得多家银行贷款授信额度,极大缓解了企业发展中的“燃眉之急”。

值得注意的是,《行动方案》还提出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用地需求予以优先保障,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的用地需求优先纳入供地计划,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出让土地、分割转让产业用房时所考核的投资强度与税收贡献等标准最大可调低至30%,并对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予以租赁公共住房和租房租金减免。

文江河也对《行动方案》中用地用房支持政策尤为关注。他表示,无论是产品生产还是技术研发,都需要良好的场地支持。这些举措能够切实缓解中小企业“用地难”的问题,有利于企业扩大生产规模,进一步激发企业的发展活力。

“我们将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进行全方位保驾护航,通过不断对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完善,着重关注发展生态环境和完善服务体系,将政府公共服务、市场服务和社会公益服务相结合,持续提高“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 叶华东表示。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