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德尚玉 实习生廖怡媛北京报道“双碳”目标背景下,作为应对全球气候问题的关键技术,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颇受关注。作为减碳固碳技术,CCUS已成为多个国家碳中和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9月28日,国内首份省级CCUS规划研究报告——《广东省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运输与封存规划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通过CCUS规划和预留降低气候转型风险:广东CCUS规划研究座谈会”上发布。

广东南方碳捕集与封存产业中心秘书长、中国环境科学学会CCUS专委会副主任梁希介绍了《报告》成果报告,建议在广东省建设四大CCUS集群,预测未来不同碳价格下CCUS发展布局,提出广东省CCUS中长期发展目标及建议。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就广东省CCUS中长期发展建议及目标,《报告》认为,该省各温室气体排放行业的CCUS技术改造潜力巨大,主要排放源CCUS改造可行性较高;各类前沿CO2利用技术发展前景良好,二氧化碳地质封存区域潜力可观,未来碳利用和碳封存前景广泛;四大CCUS集群建设稳步,相关政策逐步完善,发展CCUS产业集群的规模优势明显。

通过CCUS降低气候转型风险

我国当前能源消费结构中,高碳排放的化石能源仍然占比较大,仅依赖以往传统路径将无法满足现有温室气体减排目标,需要CCUS技术加以扶持,以实现未来气候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因此,CCUS技术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的必要手段。

我国绿色可持续碳技术体系仍未健全,近年来在相关部门的共同推动下,CCUS相关政策正逐步完善,技术能力和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示范项目试点量及规模日益增多,工程实践经验和技术数据持续积累,总体竞争力日益增强,发展趋势良好。

会上,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碳中和专委会秘书长、科技部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处长张贤表示,国内CCUS发展需要全局性、长远性的布局规划,广东省CCUS规划研究可以作为全国其他省市开展CCUS经验和范本。

英国CCS中心主任、谢菲尔德大学Jon Gibbins介绍了CCS预留的概念以及如何开展CCS预留,强调了CCS预留对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具有及其重要意义。

对于如何开展CCUS规划和CCUS预留工作,中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绿色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张九天主任表示,CCUS技术在未来达到双碳目标十分重要,需要布局眼前,做好未来的项目规划。

全球碳捕集与封存研究院中国代表处首席代表杨晓亮认为,根据全球CCUS发展情况,CCUS集群中各行业企业的综合调控比较复杂,需要在前期做好准备工作。

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总经理孟萌从碳市场、碳金融角度分析,建议在碳价研究中采取自上而下的考量,并指出CCUS技术的发展不能只依赖碳市场支持,应把绿色金融等其他工具也纳入考虑。

中国石油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政策法规与标准研究所所长袁波认为,在建设CCUS集群时,企业间合作模式指导是一个较为重要的问题。腾讯集团战略部总监黄新我介绍了腾讯近期开展的玄武岩封存项目,赞同公众宣传对推动项目进程起到促进作用。

广东省碳利用和碳封存前景广泛

近年来,为促进CCUS技术快速发展规模化,广东省在CCUS技术研发、试验示范和商业化不断探索,初步形成了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参与、示范先行的发展格局。

但广东省CCUS行业当前仍处于发展初期,二氧化碳捕集与运输成本较高,现阶段发展主要依托企业意愿,政策支持力度不足,在区域布局、行业分布、捕集技术、运输路径、封存场地等方面缺乏统一规划。

《报告》认为,广东省碳利用和碳封存前景广泛。液体CO2可用于冷却介质、金属焊接、制造干冰、生产饮料等。各类前沿CO2利用技术,如CO2与氢能耦合化工技术、微藻固碳技术和工业废渣矿化固碳技术同样具备一定发展前景。而珠江口盆地、北部湾盆地以及雷州半岛玄武岩封存潜力可观,是广东省内主要的二氧化碳地质封存区域。

此外,《报告》重点提出,广东省发展CCUS产业集群的规模优势明显。比如广佛肇-深莞惠CCUS集群,珠江口西岸CCUS集群、粤东(汕揭潮)CCUS集群和粤西(湛茂阳)CCUS集群的发展规划与发展政策建议,建言不同碳价格下可开展的CCUS项目。

其中,广佛肇-深莞惠集群是排放全省最大的CCUS集群,每年碳排放超过1.2亿吨;其次是粤西(湛茂阳)集群,碳排放约7000万吨/年;粤东(汕揭潮)集群与珠江口西岸(珠中江)集群的规模相当,碳排规模分别在5000万吨/年、4000万吨/年。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