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勇(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财经智库》《财贸经济》副主编)


(资料图片)

2023年的财政工作重点是落实好积极财政政策,让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围绕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执行,需要进一步认识积极的财政政策,同时进一步做好一系列相关工作,特别是深化财税改革,为政策的实施提供体制保障。

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宏观经济政策,是稳经济的需要。2023年的经济工作总基调是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稳经济需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财政政策在保持扩张性的同时,必须有新的做法和着力点。

2023年财政支出强度上加力,就是政策扩张性的表现。强调适度扩大财政支出规模,最大的挑战莫过于政府可支配财力。持续多年的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三重压力下,经济增长放缓,财政收入增长持续承压。房住不炒政策下,国有土地使用权收入,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成为地方政府可靠的财力保障,中国式土地财政模式已经在转型。统筹财政收入、财政赤字、贴息等政策工具,想方设法统筹政府财力,为适度扩大财政支出规模筹集财力。统筹政府财力的过程,也是相关做法制度化的过程。

尽管专项债券投资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2023年专项债投资仍然是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值得期待。不能用老眼光看待专项债,现实中存在的问题,需要一一加以统筹解决。对于地方政府来说,专项债资金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地方政府财力缺口,但不能就此认为专项债资金只是救急。专项债投资一方面要求资金能够顺利筹集,另一方面又可以高效率地用出去。这就是要在统筹发展与安全问题中,给专项债投资以更加合理的定位,更好地促进宏观经济稳定。专项债问题之一,是部分专项债资金沉淀,影响专项债拉动投资作用的发挥,这就要求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合理确定地方债规模,盘活专项债资金。专项债问题之二,是部分专项债资金使用效率不够高,这就提出如何让财政资金用到刀刃上的问题,相应地,要求在专项债投资方向和方式上大做文章。专项债问题之三,是专项债项目收益不能覆盖成本,这就要求优化专项债项目,只有收益可以覆盖成本的项目,才可以使用专项债资金。

2023年专项债投资拉动加力,需要进一步优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让地方债规模更能适应地方发展的需要,并满足财政安全的要求。地方债投向领域适当扩大,用作资本金范围适当扩大,有利于专项债作用的有效发挥,让专项债投资活起来。

重视专项债投资的作用,需要结合地方财政的运行实际情况,防范化解地方财政风险。地方债利息支付、地方隐性债、地方财政支出等需要统筹看待,确保地方财政的可持续运行。地方财政风险问题,需要在发展中解决问题。只有经济发展了,地方政府财力才可能真正得到改善,地方财政才可能可持续运行。

与既往不同,专项债投资应更加强调财政投资的带动效应,带动更多的市场主体,更加充分地释放市场活力。财政资金再多,在规模上也远不及市场资金。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让财政支出可以带动更多的市场资金。只有市场资金真正发挥作用,市场投资活跃起来,稳经济的目标才能真正得到实现。

2023年要进一步完善税费优惠政策。连续多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的实施,对于稳定经济起到了积极作用。税费优惠政策应分类处理,一些到期的失去存在条件的就应该停止,一些到期但仍有必要延续的应继续延续。税费优惠政策的延续不是既往的优惠政策的照单全收,而是对优惠政策作进一步梳理,更加强调税费优惠政策的精准性,让税费优惠政策作用得到更精准的发挥。一些到期且需要长期实施的税费优惠政策,则需要制度化,通过税费制度改革和法治化的方式固定下来。

2023年积极财政政策的落实,必须建立在正常的财政运行的基础上。近年来,一些地方财政财力不足,基层“三保”问题也亟待解决。在这样的背景下,推动财力下沉,就很有必要。财力下沉,不等于地方政府财力越多越好,更重要的是让地方政府财力与所提供的公共服务相匹配。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与稳健的货币政策相协调,还要与产业政策、科技政策、社会政策相协调,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