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CC(cancercare),我们关注与癌症相关的一切!21世纪新健康研究院创新资讯栏目——21CC肿瘤情报,梳理一周肿瘤资讯,全面聚焦癌症防治,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与君健康同行。
一、新药(新适应症/技术)获批
(相关资料图)
默沙东K药获批辅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1月28日,默沙东宣布,美国FDA批准重磅PD-1抑制剂Keytruda(pembrolizumab)作为单药辅助疗法,治疗经手术切除与铂类化疗后的IB、II、IIIA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成人患者。根据新闻稿,这是Keytruda在NSCLC治疗上第5项获批的适应症,也是Keytruda在美国获批的第34项适应症。这一批准让Keytruda可以在更早期NSCLC患者中降低癌症复发风险,有望延长他们的生命。
这次的批准主要是基于KEYNOTE-091临床3期试验的结果。数据分析显示,在手术切除后接受铂类辅助化疗的患者中,与安慰剂组相比,Keytruda能够减少患者疾病复发或死亡风险达27%(HR=0.73,95% CI:0.60-0.89),无论患者的PD-L1表达量为何。Keytruda组患者的中位DFS将近5年(58.7个月),而安慰剂组患者则仅近2年(23.8个月)。在167位未曾接受化疗辅助疗法的探索性病患亚群中(14%),其DFS的HR为1.25(95% CI:0.76-2.05)。
恒瑞医药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晚期肝癌一线治疗适应症获批
近日,恒瑞医药子公司苏州盛迪亚收到国家药监局核准签发的《药品注册证书》,批准公司自主研发的PD-1抑制剂卡瑞利珠单抗(艾瑞卡®)联合阿帕替尼(艾坦®)(“双艾”组合)用于晚期肝细胞癌一线治疗,这是中国首个获批的用于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PD-1抑制剂与小分子抗血管生成药物组合,为晚期肝癌患者带来用药新选择。“双艾”组合此次获批的适应症为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肝细胞癌患者的一线治疗。
“双艾”组合本次适应症获批上市,是基于恒瑞医药推进开展的一项国际多中心III期临床研究(SHR-1210-Ⅲ-310研究)。研究结果显示[1],“双艾”组合一线治疗晚期肝癌具有显著的生存获益和可耐受的安全性,中位总生存期(OS)达到22.1个月,为目前晚期肝癌一线治疗最长OS获益组合。
二、研发/临床/市场进展
默沙东“K药”败北前列腺癌治疗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近日默沙东宣布公司的明星抗癌药物“帕博利珠单抗”(Keytruda,简称“K药”)联合疗法治疗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mHSPC)患者的Ⅲ期临床试验(KEYNOTE-991)因无效而停止。KEYNOTE-991是一项研究K药加恩扎卢胺(Enzalutamide),并与雄激素剥夺治疗(ADT)联合治疗mHSPC患者的Ⅲ期临床试验,共招募了1251位患者。
中期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未能显著改善患者的总生存期(OS)和影像学无进展生存期(rPFS),且3~5级不良事件和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更高。根据盲法独立中央审查委员会(BICR)的建议,默沙东将终止这项研究,并建议参与研究的患者与其负责医生就治疗情况进行沟通。
加上2022年针对mHSPC的两项Ⅲ期临床试验,这已是K药联合疗法第三次在mHSPC上折戟,但默沙东并未放弃。事实上,除了KEYNOTE-991研究外,默沙东还有多项针对相关前列腺癌的临床试验。
礼来非共价BTK抑制剂获FDA加速批准
近日,礼来旗下的Loxo Oncology宣布其非共价选择性布鲁顿氏激酶(BTK)抑制剂Jaypirca(pirtobrutinib)获FDA加速批准,用以治疗复发/难治性套细胞淋巴瘤(MCL)患者。这些患者经过包含BTK抑制剂在内,至少2线的系统性疗法治疗。根据新闻稿,Jaypirca是首个获批用以治疗已对BTK共价抑制剂产生抗性的MCL患者的BTK抑制剂。
Jaypirca是一款非共价(可逆转)、具高度选择性的BTK抑制剂。Jaypirca能够在MCL患者身上重新抑制BTK,即便这些患者之前曾接受共价BTK抑制剂(包含依鲁替尼、泽布替尼、acalabrutinib)的治疗。
科伦药业新型ADC药物第二个突破性疗法获认定,用于非小细胞肺癌
1月29日,科伦药业宣布,与默沙东联合开发的新型靶向TROP2的抗体偶联药物SKB264正式获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突破性疗法认定,用于EGFR-TKI治疗失败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该项认定是基于SKB264的Ⅱ期拓展研究数据。此前SKB264用于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三阴乳腺癌已被CDE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名单。
SKB264是科伦药业控股子公司科伦博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靶向TROP2的抗体偶联药物(TROP2-ADC),结合单抗对肿瘤细胞表面靶抗原的特异性和细胞毒性药物的高效性。基于初步临床数据,SKB264目前正在开展针对多个瘤种的单药/联用的二期和三期临床试验。2022年3月至今,SKB264新开展8项临床研究(中国7项,美国1项),涉及非小细胞肺癌、晚期实体瘤、三阴乳腺癌等。
海创药业PROTAC药物HP518临床试验申请获FDA批准
1月31日,海创药业公告,公司自主研发的PROTAC药物HP518用于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的临床试验申请正式获得FDA批准。HP518是海创药业利用其PROTAC核心技术平台自主研发的治疗耐药性晚期前列腺癌的雄激素受体(AR)PROTAC分子。HP518作为新型PROTAC口服药物,临床前研究表明:HP518具有高活性、选择性及解决耐药性的潜力,具有良好的口服暴露量和生物利用度等。目前尚无同类的PROTAC产品获批上市。
科兴制药长效GC产品启动I期临床
2月1日,科兴制药官微宣布其自主研发的长效GC产品聚乙二醇化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I期临床已于1月30日正式启动,研究中心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适用于非骨髓性癌症患者在接受易引起临床上显著的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的骨髓抑制性抗癌药物治疗时,降低以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为表现的感染的发生率,通俗地讲,就是能够升高白细胞含量的药物,也叫“升白药”。
三、肿瘤投融资与企业动态
Grey Wolf Therapeutics获辉瑞投资,开发潜在“first-in-class”疗法克服免疫肿瘤抗性机制
近日,Grey Wolf Therapeutics宣布完成达4900万美元的超额B轮融资。此次融资由辉瑞(Pfizer)与Earlybird风投公司共同领头。所获得的资金将主要用于支持公司免疫癌症项目的开发,其中包含其先导项目GRWD5769,预计于2023年上半年进入临床1/2期试验。
Grey Wolf的独特治疗战略在于通过靶向抑制内质网氨肽酶(ERAP1与ERAP2)来激发重新的(de novo)T细胞抗肿瘤反应。通过抑制内质网氨肽酶可驱动肿瘤细胞表面新抗原的表达,进而有望克服现有免疫肿瘤疗法的抗性机制,例如T细胞无法辨认肿瘤以及T细胞耗竭等。
默沙东2022年财报公布:K药超200亿美元,莫诺拉韦创收57亿美元
2月2日,默沙东公布2022年业绩,全年超预期营收592.83亿美元,同比增长22%,扣除新冠口服药Lagevrio(莫诺拉韦)影响后,同比增长12%。
据报道,2022年,默沙东旗下Keytruda和Gardasil/Gardasil 9销售额合计达278.34亿美元,接近总收入的半壁江山,这两款产品也成就了默沙东在肿瘤和疫苗领域的行业领导者地位。作为首个获批的新冠口服药,Lagevrio为默沙东争取了56.84亿美元的营收。肿瘤药物Lynparza(奥拉帕利)和Lenvima(仑伐替尼),以及急救护理药品Bridion(舒更葡糖钠)、Prevymis(来特莫韦)和Dificid(非达霉素)的销售额均呈现双位数增长,带来了可观的增量收入。
玮沐医疗完成Pre-A+轮融资,开发肿瘤介入等产品
2月3日,上海玮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数千万人民币Pre-A+轮融资,由沃永基金独家投资。据悉,本轮融资是玮沐医疗继2022年5月获得IDG资本独家投资的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后的又一笔战略融资,将用于加速该公司现有核心管线的临床进度,早日实现产品商业化。
玮沐医疗成立于2020年,创始人解荡博士在高分子材料领域拥有近15年的从业经验。玮沐医疗围绕肿瘤介入、泛血管介入等领域,已经打造了基于创新材料的高端介入医疗器械平台。
复融生物完成超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
近日,以合成免疫学为技术驱动、聚焦细胞因子等蛋白药物开发的复融生物宣布完成超亿元人民币A轮私募融资,本轮融资由普华资本领投,人合资本、方富创投、苏高新创投、苏高新科创天使、黄埔医药基金跟投,老股东凯风创投继续加持,浩悦资本担任本轮融资的独家财务顾问。
复融生物是一家以合成免疫学为技术驱动、聚焦细胞因子等蛋白药物开发的创新型研发企业。公司背靠国际知名蛋白药物发现实验室,创始团队具备深厚的科研转化能力,核心团队深耕创新药开发数十年,具有丰富的产业化经验。
美中嘉和冲刺港交所:9个月亏3.7亿
1月30日,美中嘉和医学技术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二次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 该公司曾于去年的5月31日首次递交招股书。美中嘉和为中国一家肿瘤医疗解决方案平台,以先进肿瘤诊疗技术的研究及应用为特色,公司亦为拥有多间质子治疗舱的少数中国民营医疗机构之一。
2019年至2021年及2022年1-9月,美中嘉和的收入分别约为1.27亿元、1.66亿元、4.71亿元和2.93亿元;期内亏损分别为2.82亿元、5.94亿元、8.32亿元和5.38亿元;经调整亏损净额分别为9204.6万元、3.22亿元、4.88亿元和3.72亿元。
报告期内,美中嘉和毛利率也持续下降。2019年至2021年及2022年1-9月,美中嘉和的毛利率分别为25.8%、4.4%、-10.0%、-38.7%。
四、21CC一周观点
专访安永大中华区费凡:估值回归理性,生物医药投融资将出现哪些变化?
从2018年开始的集采政策的出现,几乎重塑了生物医药行业原有的估值体系,而资本从来都是倾向确定性的项目,因此行业难逃整体估值下滑的局面。估值的下滑也导致生物医药融资能力下降,对已上市的生物医药公司来说,这一影响将体现在股价以及再融资能力上。对尚未上市的生物医药企业,头部企业如有里程碑推进,还是存在一定优势,而对其他企业来说,融资难度会加大。2023年,企业如何应对这一态势?特别是在全面注册制改革正式启动后,是否会对医药行业IPO产 生一定的影响?创新药企能否再迎上市春天?
针对一系列的问题,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了安永大中华区生命科学与医疗健康行业联席主管合伙人费凡。他指出,在当前阶段,对企业而言,现金流管理越来越重要,企业既要积极拓展股权融资外的渠道,如银行贷款、授信,又要重新评估管线,优先排序重点管线,将精力放在修炼内功、推进核心管线研发上,提高做业务、做产品的标准,积极寻求“战略替代方案”,通过外部合作或并购将未来的特许权使用费变现。
“其实,一级市场投资已经开始回归正常节奏,2023年国内创新药投融资风格也会出现一定的变化。具体而言,在2021年下半年资本‘寒冬’到来之前,对生物医药公司的投资讲究 ‘唯快不破’,因此对估值的容忍度也比较高。随后,资本趋紧,生物医药行业投融资的频次和单笔金额在下降,企业也反映,这一阶段的融资从启动到交割,所花费的时长明显拉长。”费凡指出,2023年,随着疫情接近尾声,外部环境趋稳,投资回归理性,资本将完成回调。
国内CT市场被透支了吗?
近期国内多地地医疗机构CT检查量大增,有分析认为一线CT设备或迎来风口,但是疫情期间全国整体CT采购量已经出现过大幅增长,2021年全国CT销售量接近7000台。
另据相关预计和分析,将有2000亿元以上的贴息贷款额度被用于医疗卫生领域,主要利好影像设备等。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内CT设备是已经透支未来的增长空间,还是将迎来更多的需求?
一位医疗设备业内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疫情期间一定程度上已经透支了CT市场的未来增长,短期内国内CT采购量已经基本到顶,但主要影响低端CT需求,基本不会影响医院购买高端CT的决策,“国内医院比较务实,会结合多重因素,根据长期发展进行考虑,所以不太会因为疫情就多买或少买高端设备。”
如果低端CT的市场已被透支,抢占高端医疗设备市场的重要性是否会进一步凸显?
毕马威中国医疗健康行业副总监秦望岑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国产中低端CT产品的新增销售台数占比及市场占有率已达到较高水平,国内头部CT厂商势必要加大研发力度发展高端CT产品,考虑到现有医院高端CT产品的迭代周期、各地公立医院的改扩建潮以及各民营资本新设高水平医院的大趋势,未来会给国内CT厂商更多占领高端CT产品市场的机会,但是目前还有部分关键技术有待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