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武瑛港 北京报道 近日朗姿股份发布2022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000万元–3000万元,同比2021年的1.87亿元下降84%-89.33%;扣非净利润为900万元–1350万元,同比2021年的1.84亿元下降92.67%-95.11%。

2月7日,朗姿股份收盘价为27.03元,与2021年6月1日最高股价71.23元相比,已缩水62%。


【资料图】

朗姿股份在业绩预告中表示,业绩下降的主要原因包括受新冠疫情和防疫政策的影响,短期内公司线下部分门店和营业机构暂时性停业以及客流量减少;2021年度新开多家女装店铺和新开业多家医美机构,导致本期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同比上升幅度较大;以及医美板块新机构、次新机构尚属于培育期,促销引流力度较大等原因。

新冠疫情是朗姿股份业绩下降的重要因素,值得关注的是,在防疫政策调整的背景下,朗姿股份的医美业务能否迎来“复苏”?一位医美业内资深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2023年的确医美行业复苏在即,但是复苏前可能还有很多“雷”需要排,新冠感染后的医美项目安全问题即为其中之一。

医美营收占比逐年递增

其实朗姿股份2022年利润大幅下降早有迹象,根据半年报数据,2022年上半年,朗姿股份实现营收约18.1亿元,同比增长1.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924.9万元,同比下降90.09%;实现扣非净利润约1308亿元,同比下降85.1%。

而医美似乎正在逐渐扛起朗姿股份的业绩大旗。从横向各业务情况来看,朗姿股份主要包含时尚女装、绿色婴童和医疗美容三大块,2022年上半年,时尚女装和绿色婴童的营收分别下降10.2%和0.45%,只有医美业务营收增长18.45%——报告期内医美业务实现营收约6.3亿元,实现毛利润约3亿元,毛利率48.76%,医美营收以非手术类医疗美容为主,占比约78%。

从纵向来看,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医美已成为朗姿股份的第二大业务——期间医美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20.9%、28.25%、30.56%和34.76%,呈逐年上升趋势。

据开源证券研报梳理,朗姿股份的医美业务主要为中游医美机构,包括三个品牌。

其中“米兰柏羽”定位于高端综合性医美品牌,旗下共有3家医疗美容医院和1家门诊部机构;“高一生”定位于专业技术行业领先的高端医美品牌,旗下共有1家综合性医院和1家门诊部机构,是西安地区知名医美品牌;“晶肤医美”定位于年轻化、标准化快速复制的医美连锁品牌,旗下已扩张至23家机构,其中大部分为体量较小的门诊部和诊所,专注轻医美,主打激光和微整形类项目。

据梳理,2016年朗姿股份斥资2160万元购买医美机构韩国梦想集团30%的股权,正式进军医美行业,随后逐步将医美品牌米兰柏羽、晶肤医美、高一生等纳入囊中。

到2022年9月,朗姿股份宣布以1.58亿元现金,收购博辰五号持有的昆明韩辰医疗美容医院有限公司75%股权,将其纳入上市公司合并报表。根据公告数据,昆明韩辰2022年上半年实现扭亏为盈,但仍然资不抵债,2021年末及2022年6月末净资产分别为-8104万元及-7409万元。

据了解,目前朗姿股份对医美产业的布局方式为“体内+体外”,“体内”即为上述米兰柏羽、高一生和晶肤医美三大品牌,“体外”则是通过设立医美产业基金投资于医疗美容领域,进行孵化,自2020年12月至今,朗姿股份成立六支医美基金,累计规模达27.56亿元。

朗姿股份方面表示,其体内和体外基金持有的所有医美机构都是独立的法人主体,独立经营,自负盈亏。其中体外孵化目的是利用基金管理人的专业投研团队优势,积极寻找并储备优质医美标的,根据约定,未来产业基金退出时,朗姿股份或其指定主体有权优先收购产业基金拟退出的投资项目。

其实利用体外孵化扩张的模式在医疗行业内已有先例,根据安信证券研报信息,爱尔眼科同样采取此模式,从2014年开始通过并购基金的形式在体外设立或收购眼科医院,授权使用爱尔眼科品牌,并通过管理体系进行赋能,经过多年孵化培育,大部分眼科医院陆续进入成熟期,逐步纳入上市公司体系。

2023医美复苏?

虽然朗姿股份的医美业务收入占比正在逐年提升,但是根据国金证券研报数据,2022年上半年,朗姿股份医美业务新机构/次新机构亏损叠加深圳米兰门诊部改扩建拖累盈利表现,亏损1069万元。

朗姿股份在2022年业绩预告中表示,新冠疫情和防疫政策是业绩下降的重要因素。那么在防疫政策调整的背景下,2023年朗姿股份的医美业务能否迎来“复苏”?

朗姿股份在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表示,随着疫情政策调整,公司医美机构已经恢复正常营业,客流量已逐步恢复。

但是医美行业的复苏似乎并没有那么顺利,2023年1月初,中华医学会发布《新冠疫情时期整形美容医疗风险管控指导意见》,指出近期国内医美行业陆续出现新冠感染后的患者在进行常规医美治疗时出现恶性事故的案例。

该指导意见要求新冠阳性以及正在康复中的患者禁止实施任何医美项目,新冠转阴康复早期(4周内)患者,慎重实施中小医美项目,原则上禁止开展全麻手术项目。

一位医美业内资深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2023年的确医美行业复苏在即,但是真正复苏前可能还有很多“雷”需要排,新冠感染后的医美项目安全问题即为其中之一,“黎明即将到来,但是要先熬过黎明前的黑暗。”

另外,虽然朗姿股份的医美板块在2022年上半年实现营收增长18.45%,但是其整体销售净利率为-1.7%,其中老机构销售净利率为5.02%,次新机构和新设机构的销售净利率分别为-12.97%和-43.50%。

对于净利率低的原因,中信建投曾分析称,在医美机构总成本中,营销渠道和销售费用分别占50%和20%,加上耗材、运营、人工等支出,医美机构的净利率普遍只有1%至10%。

其实医美机构不仅面临营销、销售成本高的挑战,还普遍面临营销推广两难的困境。

21世纪新健康研究院曾通过调研访谈发现,对于直客医美机构,现在宣传推广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会违反《医疗广告管理办法》,如果按照法规推广,那么宣传内容只能是医疗机构的名称、诊疗项目、时间地点、联系方式等。所以如果按照法规进行医美营销,可能没有效果,医美机构也无法生存,若追求效果,就可能违规,陷入两难。

另外开源证券研报进一步显示,目前医美机构端高度分散,但监管趋严、资本入局等因素均有望推进行业整合出清。

但是对医美行业的监管似乎仍存在多处难点,另一位医美业内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从2017年开始,监管部门对非正规医美的打击力度愈来愈大,但是由于多部门监管,那么部门间监管职责的分配和合作,以及政府部门对医美行业具体情况了解有限,可能都将成为医美监管的难点。

21世纪新健康研究院还曾调研访谈发现,有效治理非法渠道型医美机构需要监管部门介入,但是监管存在多方面难点,例如卫生监管部门的监管范围包括医疗机构资质和人员资质,以及医疗质量安全、合规运营等,但是部分渠道型医美机构有合法执照,也有合法医生,虽然平时关门营业,但是并没有规定显示属于违规,另外从价格来看,这些渠道型医美机构有项目价格公示,但是实际收费模式很复杂,监管难度较大。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