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由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政府、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指导,中国资本市场50人论坛(K50智库)、21世纪经济报道联合主办的“2023 K50-21世纪经济报道上海春季峰会”在上海隆重举办。
会上,围绕“长三角科创一体化发展”的主题,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上海长三角技术创新研究院党委书记谭瑞琮分享了长三角一体化为科创发展带来的机遇与经验。
“从乡镇经济到世界工厂,再到产业高地,长三角一体化经历了从1.0到2.0到3.0的变革,目前长三角一体化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上海作为重要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加上江浙皖三省巨大的产业技术需求,推动长三角一体化的‘进度条’正飞速向前。”谭瑞琮总结指出。
(相关资料图)
长三角一体化的本质,即是要通过创新和完善区域治理体系和协同发展机制,消除影响要素流动、资源配置的行政壁垒,构建优势互补、分工合理、包容共进的发展格局,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目标,在国家推进更高起点的深化改革和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中,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
“最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其实就是四个字:科创+产业。”谭瑞琮总结道。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2020年国家科技部支持上海牵头,“三省一市”共同构建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旨在打造助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与国家重要战略科技力量。据谭瑞琮介绍,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主要包括四大功能:一是科技体制改革的试验田;二是创新资源的配置枢纽;三是重大技术的协同攻关平台;四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推进器。
在四大功能之外,创新中心还发挥了两个桥梁的作用。
第一座桥梁是联通研发科学和产业的桥梁,以解决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和产业化问题;第二座桥梁则是探索如何把全球的创新资源和长三角有效连接。
在改革探索的过程中,创新中心走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路。
“例如在人才引进培养和激励方面,我们探索出了引进高水平人才团队的评价和培育机制——‘项目经理制’。”据谭瑞琮介绍,所谓“项目经理制”,就是在引进人才团队后,创新中心会协助团队一起进行产业需求调研、整合资源团队,形成可行性方案和商业计划书,最终推动项目的落地。
“把普通科学家变成能创业的科学家,把核心技术变成可以实现创新落地的产品,把好的技术项目推向产业化与规模化发展,这就是我们的目标。”谭瑞琮表示,除了人才培养之外,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还打造了“研发载体——创新资源——产业需求”为一体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帮助企业解决创新和转型升级中的实际问题。
“未来,我们还将继续深耕长三角科技体制改革试验田,完善长三角产业技术创新生态,推动创新要素集聚与融合,构建长三角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提供高水平科技供给。”谭瑞琮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