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历时四年时间,注册制完成了从局部试点走向全面落地的征途。2月17日,证监会发布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相关制度规则,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资料图)

这意味着,注册制已在境内股票市场各个板块全面实施,我国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体系更加完善,优质企业上市效率将提高。

对投行而言,IPO扩容也带来了业务拓展的良机。不过,注册制也要求券商具备更强的估值定价、风险管理等能力。更重要的是,注册制下,投行所扮演的角色不再只是通道,而是需要深化行业理解、成为行业专家,并聚焦价值发现。

21世纪经济报道将推出连续报道,对话券商投行,探讨全面注册制下投行面临的机会和挑战。

21世纪经济报道见习记者 易妍君 广州报道

“定价承销能力是投行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也是发挥资源配置作用的关键一环。全面注册制下,要求投行具有为资产进行合理、灵活、平衡定价的能力。”近日,华泰联合证券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指出。

谈及提高执业质量的难点,华泰联合证券指出,与核准制相比,注册制下审核周期可预期性更强、信息披露要求更高,同时也要求投行对行业有更深入、透彻的了解,这要求投行加速从重视“可批性”向“可投性”转变,也是进一步提高IPO项目执业质量的最大难点。

该公司认为,投行业务人员需要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执业意识,学会真正发现“好”企业,在保证执业质量的同时提高执业效率。

将产业思维贯彻到项目执行、发行承销

《21世纪》:全面注册制对投行产生的最直接影响是什么?投行生态又将呈现出哪些变化?

华泰联合证券:全面注册制下,IPO审核发行节奏常态化,增量提速,给投行的项目组织和执行质量将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注册制优化市场进出机制,倒逼投行提升质控能力,法治供给的日渐完善也将中介机构责任压严压实,对投行的业务稳健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投行的核心能力需进一步向前后两端延伸,一方面,要提升优质资产获取和价值发现能力,积极主动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善于发现和服务代表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方向的企业;另一方面,要提高行业研究水平,提升估值定价和发行销售能力,培养核心专业投资机构群体,使资本市场更好地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

《21世纪》:对于承销保荐业务,全面注册制提出了更高要求。在甄别资产价值、定价承销环节,投行需要着重作出哪些改变?

华泰联合证券:注册制下,投行服务不能再局限于申报、过审、上市的通道作用,更重要的是成为行业专家、价值发现者;业务周期明显前移,要抓小抓早,深化行业理解、聚焦价值发现,提早布局卡位。上市标准和发行人形态的多元化,必然带来价值判断的多维度和估值的多样性,现有盈利状况不再是甄别资产优劣的唯一标准,惯常的PE估值方法也未必仍然适用,这必然要求投行更深刻地理解发行人的业务和所处行业,准确甄别并尽早发现好的资产、挖掘出其价值。

定价承销能力是投行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也是发挥资源配置作用的关键一环。发行定价是注册制市场化特征最为集中的体现,在多方博弈的发行定价新模式下,以往通过审核即等同上市大吉的思维已无法适应。注册制下,要求投行具有为资产进行合理、灵活、平衡定价的能力。投行要将产业思维贯彻到项目执行、发行承销的过程中,将研究定价工作前置,同时培育专业的机构投资者群体。

从重视“可批性”向“可投性”转变

《21世纪》:随着去年12月中证协发布了《证券公司投行业务质量评价办法(试行)》,针对投行执业质量的监管日趋严格,IPO项目材料撤回被严格监管。同时,全面注册制也再次明确了投行“申报即担责”的执业要求。对此有何应对方法?

华泰联合证券:健全资本市场功能,离不开投行把好资本市场入口关,这是投行的天职。“打铁还需自身硬”,注册制下,进一步建立健全与之相匹配的理念、组织和能力,提升执业质量,不仅是监管对我们的要求,也是投行要回归本源、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券商要把平台化展业、全过程风控的理念和模式坚持下去,同时也借助科技的力量提升智能化水平,在不断深入服务实体经济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一方面,华泰联合证券将在核准制和注册制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投行业务的内部控制管理,通过优化内部评价、完善规章制度、加强内部问责等方式,提高公司全员质量意识,切实把控项目执行质量和出口风险,避免“带病申报”;另一方面,华泰联合证券也将推动执业思维转变,持续加强行业认知,深入分析发行人业务逻辑,将注册制下工作重心由“项目可批”向“企业可投”转移,推荐行业内优质企业发行上市。

《21世纪》:对于投行而言,提高IPO项目执业质量,存在哪些难点?

华泰联合证券:与核准制相比,注册制下审核周期可预期性更强、信息披露要求更高,同时也要求投行对行业有更深入、透彻的了解,这要求投行加速从重视“可批性”向“可投性”转变,也是进一步提高IPO项目执业质量的最大难点。投行业务人员需要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执业意识,学会发现真正的“好”企业,在保证执业质量的同时提高执业效率。

首先,华泰联合证券通过设立行业组等方式培养聚焦特定行业的专业人才队伍,成为“行内人”,有针对性地发现行业内企业风险、帮助企业提前规范、从源头提高项目质量;其次,华泰联合证券通过加强内部培训、完善IPO项目执行体系、实施全过程风控等多种方式培育全员质量意识、提高项目执行过程质量和成果质量;然后,华泰联合证券秉持母公司华泰证券科技赋能下的双轮驱动战略,在投行业务中加强科技手段的运用,提升尽职调查、信息披露质量把控的智能化水平,提高项目执行效率和质量。

《21世纪》:全面注册制改革对并购重组业务有何影响?投行在执业过程中需要作出哪些调整?

华泰联合证券:注册制下,各板块上市公司的行业定位更加清晰明确,重组标的需要符合板块定位,体现与上市公司的协同效应,因此,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将更加突出产业整合逻辑。

《重组办法》等相关规则的修订,完善了重组认定标准和定价机制,上市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底价从市场参考价的九折调整为八折,进一步扩大交易各方市场化博弈空间。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背景下,并购重组审核流程更加透明,审核效率进一步提高。与此同时,并购重组类型进一步丰富,现金类交易、不触发重大资产重组标准的案例进一步增加,上市公司之间的整合将更加频繁。同时,全面注册制时代的并购重组,对投行在重组业务执行、交易撮合、产业价值发现与整合等方面的综合能力要求进一步提高。

大投行模式助力延长专业服务链条

《21世纪》:在全面注册制下,华泰联合目前实行的“专业化分工+体系化协同”的大投行业务模式,这种业务模式有何优势?哪些业务环节还需要加强?

华泰联合证券:华泰联合证券已经形成了成熟的行业+区域+产品的跨股债并购、跨境内外的多维矩阵式架构体系,并依托于华泰证券集团大平台为客户提供全业务链的金融服务。在华泰联合,大部分项目特别是体量大、复杂度高、创新性强的项目,都是由跨行业、区域、产品团队通力合作完成的。

注册制下,上市公司将加速分化,优质企业的证券化工具更加丰富,境内外不同板块分拆上市、两地乃至多地上市、发行GDR、发行REITs等创新产品的路径选择更加多样化。作为资本市场重要的专业中介机构,投行不断提升并充分发挥专业能力,大投行的业务模式有助于延长专业服务价值链条,发现价值、创造价值,为资本市场源源不断地引入优质的证券化资产。

《21世纪》:作为头部投行,在全面注册制时代发展战略的重心是什么?

华泰联合证券:华泰联合证券未来将进一步聚焦于以下四大能力的提升:一是资产价值发现能力。注册制下业务周期明显前移,要抓小抓早,深化行业理解、聚焦价值发现,提早布局卡位。我们将继续聚焦行业、深耕区域,协同多方共同搭建行业+区域的立体化平台,汇聚各方力量赋能企业,加速优质资产的培育。二是高质量的项目执行能力。我们将进一步增强经验积淀和共享、跨产品条线的密切配合、专家会商机制的支持,借助科技能力,打造全过程的质控风控体系。三是定价承销能力。注册制下,我们将进一步将执业思维由可批性向可投性转变,提升研究覆盖深度和主流机构覆盖深度,有效减弱市场信息不对称,形成合理审慎定价。四是综合金融服务能力。我们始终高度重视以高质量、全业务链资本市场服务,助力畅通科技、资本和实体经济的高水平循环。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