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丁莉 江门报道

摊开江门的产业规划地图,每位前来考察的商人或许都难免心动。


(资料图片)

10248亩的新会智造产业园凤山湖园区盘踞在潭江西北岸的司前镇,G15沈海高速在东侧擦肩而过,605亩动力电池项目配套用地布局在园区周边。向东北缘江而行,向东南横跨潭江,分别是规划面积12887亩的新会智造产业园大泽园区和规划面积9421亩的珠西新材料集聚区。

江门市五大万亩产业园中,与电池产业密切相关的便有两个,相关产业地块与厂房密集扎堆在江门东北部地区,吸引着越来越多电池上下游企业涌入。

2022年,江门全市新能源电池产业链实现工业产值229.56亿元,产业链增加值增长13.6%。2023年江门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更为雄心勃勃的目标——推动新能源电池产业链产值超300亿元,重点打造新能源、新一代电子信息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江门为何相中了电池产业?电池上下游企业又为何热衷投资江门?

近日,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走访了江门电池产业链相关企业发现,在江门新会等区,电池产业链条不断补齐、延长,电池制造、电池生产装备、电池回收利用三业态齐头并进,联动形成产业链闭环。配套粤港澳大湾区欣欣向荣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一座电池之都正从江门拔地而起、日新月异。

“吃透”新能源电池产业链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每售出四辆新车,便有一辆为新能源汽车,后者渗透率已达25.6%。专家预计,未来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继续高速攀升,并在2030年之前达到50%。

全面席卷汽车领域电动化浪潮,为新能源电池打开了巨大的市场缺口。在此背景下,江门积极布局新能源电池产业,已成为广东动力电池核心原材料主要生产基地之一。

过去一段时间,纵览江门整个产业链,优美科长信、芳源、荣炭电子、龙世纪等江门核心电池企业多集中在正负极材料、隔膜材料等上游材料制造环节,而在电解液、电池电芯、电池管理系统等环节则呈现相对薄弱态势。

对此,《江门市推进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工作方案》发布,提出拉长电池产业链,在东部地区构筑新能源电池关键材料生产带、新能源电池制造生产带、新能源电池高端制造装备生产带、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生产带“四带联动”的立体格局。

在此背景下,一方面,江门引入了一批动力电池智能装备企业。

在海目星(江门)激光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总装厂房内,从超声波焊接机,到氦检机,再到包膜机……十余款设备组成的一条完整总装段产线已完成连线调试,正待出货。从这里出产的智能装备及产线将走入中创新航、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等行业龙头的生产车间,并成为江门电池制造产业智能化自动化转型的重要动力。

另一方面,江门开始掘金电池回收产业,将“电池-车”的产业链无限循环延伸。

据了解,从汽车领域退役的电池将进入大型储能、通信基站等场景进行梯次利用,无法梯次利用的电池将被拆解处理,并提取可用成分再生,最终再次进入新能源汽车生产,形成绿色低碳的产业闭环。

在位于珠西新材料集聚区的江门市恒创睿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一袋袋拆解后的电池粉末堆积在厂房内,在一系列再生处理后形成碳酸锂、硫酸钴和硫酸镍,并等待被输入电池生产厂家,开启新一轮的生命周期。

“除电池黑粉外,电池的正负极材料、铜箔、铝箔等都可以回收利用。”恒创睿能副总经理王刚珠表示,同直接采矿生产相比,电池再生利用能够节省将近50%的成本,并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降低至少40%。

随着中国最早一批新能源汽车电池相继迎来“退役”期,从“城市矿山”里淘金的电池回收利用成为电池产业链上的一片新蓝海。为提高生产质效,恒创睿能开发了国内第一条量产废旧锂电池全自动处理生产线,2022年江门基地已实现25亿产值,过去五年间均实现复合增长率均超100%。

目前,用地约46亩的恒创睿能项目二期已破土动工,项目拟回收、拆卸废旧新能源退役动力蓄电池包4万台套(约4GWh),生产梯次利用电池1.6GWh,化学提纯锂电池材料(镍、钴、锰、锂盐)3万吨;达产后将实现年产值15亿元。

据王刚珠介绍,恒创睿能还是唯一一家持有广东省“梯次利用白名单”“再生利用白名单”双白资质的锂电回收企业,客户中不乏特斯拉、大众等头部国际车企。

变“单打独斗”为“协同联动”

2022年,总投资200亿元的中创新航动力电池项目落户新会智造园区,并于当年完成主体建设。今年3月,其首条生产线即将正式投料试生产。这是江门近年来投资最大的项目,规划总产能50GWh,一期占地面积达601亩。

如今,中创新航落地的江门东北部地区已成为全市电池产业高地。例如,2月初,新会区集中开工(投产)项目38个,其中6个为新能源动力电池产业链重点项目,5个项目投资额超10亿元。

江门为何成为新能源电池企业热衷的投资地?

江门拥有1395平方公里连片大型产业集聚区,是全省新一轮布局面积最大、可连片大规模开发的产业集聚区,如今已被视为打造大湾区新一轮制造业高质量。

在业内人士看来,江门大力谋划建设大型产业集聚区,为的是改变以往小园区“单打独斗”的局面,以大型产业集聚区为核心载体,塑造更加鲜明的产业集聚区形象,最终推动产业升级。

一方面,链主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推动产业规模不断提升。在中创新航龙头效应下,天赐、科达利、海目星等上下游企业相继落户和增资扩产,合计投资额超150亿元。这些企业也在继续发挥带动作用,推动产业呈现“滚雪球”式扩张。海目星总经理聂水斌介绍,目前海目星已带动至少五家友商、客户落地江门。

另一方面,以园区为承载的产业集聚也日益显著,不同集聚区之间呈现差异化分工,集聚区内外协同联动密切。以珠西新材料集聚区为例,此间集聚的电池企业不少隶属于电池回收产业链,除恒创睿能外,2022年底,天赐年产20万吨锂电池电解液及10万吨锂电池回收项目在这里正式开工;日前,芳源也发布公告称,将投建年报废30万吨磷酸铁锂电池回收、年产8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项目。

在集聚区内,恒创睿能为芳源的上游企业;而跨集聚区,天赐是中创新航锂电池电解液的主力供应商……江门电池产业合作网络正不断织密。

此外,从地理分布来看,江门规划的三大组团产业集群中,新会智造产业园凤山湖园区及大泽园区属于协同广佛的北组团,而珠西新材料集聚区则隶属于东组团,主攻深江合作。这一布局背后,其实透视着江门嵌入湾区产业链条的深度思考。

观察产业链下游,以汽车制造为支柱产业的广州将为江门电池产业提供庞大市场;而作为中国电池材料产业策源地、锂离子电池产业核心引擎的深圳则成为江门瞄准的重要招商引资源头。

近年来,江门积极探索“深圳总部+江门基地”产业协作模式,组建了驻深招商专班,先后从深圳招徕的海目星、科达利、恒创睿能等企业如今已成为江门电池产业链各环节的“顶梁柱”。

事实上,江门的雄心并不止于此。

基于动力电池产业,江门还在发力整车制造,目前已引入东风汽车新能源整车项目。在东组团先行启动区,以新能源汽车整车及零部件配套为重点,新能源汽车双碳产业园落地新会,3300多亩产业地块正虚位以待。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