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边万莉北京报道当今时代,产业竞争已从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扩大到企业及其供应链体系的竞争。供应链贯穿于商品的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联通经济社会各个环节和领域,是宏观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2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2023 年初,多地出台的产业政策也频频提及“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一词,这与供应链金融的理念不谋而合。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商业模式创新研究中心发布的《供应链金融科技重塑产业模式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认为,供应链金融科技能够将新科技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提高供应链整体水平,是推动“科技-产业-金融”高水平循环的最佳结合点。
(资料图)
供应链金融服务面临的效率挑战供应链金融以真实贸易和交易作为支撑,相比传统金融依赖抵押担保,供应链上与核心企业有交易关系的中小微企业也能基于历史交易数据获得金融资源支持。基于供应链金融,中小微企业能获得额度更大的资金支持,得以快速扩大规模,并引入技术手段提高自身供应链管理水平,通过补全链条中的中小微企业薄弱环节的供应链管理能力,从而提高全链条运行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供应链金融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活动模式设计,相较于传统金融扩大了金融活动的参与方,也使核心企业的金融资源能力输出给了链内的其他企业,但仍不能完全解决供应链效率提升所面临的挑战。《报告》认为,其主要原因在于目前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与中小微企业业务活动的之间的耦合程度仍然不够高,由此形成了两大局限:
一方面,金融机构所提供的服务不能完全满足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目前主流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往往过于依赖核心企业提供与其相关的交易链数据信息,但部分核心企业对供应链金融认识不足,导致金融机构难以对其链属上下游企业的进行客户身份识别、贸易背景核查、交易确权以及管理抵质押物等等,从而使金融机构识别核心企业信用大多仅能涉及一级供应商或一级经销商,难以对供应链上的第二层乃至第三层企业形成有效覆盖。
另一方面,尽管在供应链金融的作用下,企业可获得的金融资源增加,然而中小微企业在获得供应链金融的资金支持后,缺少提高供应链管理能力的解决方案。这导致链条中的一些企业虽然能够进行更大规模的业务交易,但供应链的运行效率却没有得到显著的提升。
因此,从金融活动对供应链进行优化,并不仅是简单利用数字化技术,通过识别企业间的交易行为就可以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务;更要求从事金融活动的主体需要具备相关产业的行业认知,为产业链各方设计数据共享平台,从商业模式层面理解企业间的交易结构,使信用评价的主体从单个企业拓展到全产业链,并从供应链全链的视角对整体模式进行优化,才能切实提高供应链效率。
商业模式是促进“科技-产业-金融”循环的关键根据魏朱商业模式的定义,商业模式是经营活动系统及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驱动模式升级的内核就是将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活动进行拆解,并对其承担主体、运行方式和交易结构进行优化。
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商业模式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朱武祥看来,要实现“科技-产业-金融”的循环,需要深入到产业商业模式视角进行探究。
由于好的商业模式设计能够深入活动内部,使企业内部及企业之间的运行更加流畅,因此商业模式正是促进“科技-产业-金融”循环的关键。《报告》表示,在“科技-产业-金融”循环中,金融活动能够帮助技术实现产业化,并为科技创新进一步发展提供金融资源支持,而产业化的技术又能为金融活动提供坚实的实体经济支持,形成循环结构。
而要使“科技-产业-金融”的循环更加顺畅,更需要模式的引导,通过设计新技术下潜在的模式创新,商业模式可以引导技术的发展,并设计金融工具以帮助科技-产业的转化。而新技术和新金融的出现,又能为模式设计带来更广阔的设计空间,驱动模式进一步创新。
“供应链金融科技是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的链属关系‘黏合剂’和业务增长‘助推器’,可以促进产业链韧性增强。”京东科技供应链金融科技部总经理周李军如是说。
他表示,近年来,供应链金融融对实体产业的核心企业降本增效、对产业链上的中小微企业增强融资获得性的价值凸显,对成本、效率、体验这些经营端都有明显的改善。不管是产业端、还是学界,政府侧,都对供应链金融报以厚望。可以说,我们现在迎来了供应链金融科技的春天,也开始进入供应链金融科技的“觉醒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