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郑玮 实习生戚集贤 广州报道


(资料图片)

在刚刚过去的第11个国际森林日,“21市同心聚力,共建绿美广东”主题宣传活动在“中国绿色经济十佳城市”——广东河源拉开帷幕。更受关注的是,活动现场有20余家单位官宣加入“企业助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联盟”,覆盖制造、金融、公益等各领域。

是什么驱使企业加入联盟,或者说更广泛意义上的,主动参与绿色转型?

社会责任感或许不足以涵盖所有。诺奖得主威廉·诺德豪斯曾说过,利润才是市场经济的罗盘,像高速公路上的路标,指示着经济的发展方向。而绿色管理的目的,恰恰是确保这个“路标”足够准确,不会使经济进入危险区域。

作为典型生态产品,林业碳汇及其衍生的交易市场,为校准市场经济罗盘提供了一把牵引力。

广东省作为首批国家低碳试点省和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省,在林业碳汇上也作出了诸多探索。

聚焦碳汇供给端,目前在广东省碳普惠试点地区,通过科学造林护林以增加绿色碳汇等低碳行为产生的减排量,被允许接入碳交易市场。

在需求端,碳交易市场的建立,为制造业大省麾下的重点控排企业转型提供了缓冲期,也通过交易成本倒逼生产企业“降碳”转型,成为广东围绕结构优化抓“双碳”的生动注脚。

撬动供给端“扩绿”的源动力

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也是碳库。

大自然保护协会(TNC)引用一项研究数据表示,到2050年,在天然草地面积和现有粮食生产水平不变的条件下,森林的更新具备每年从大气中吸收多达89亿吨二氧化碳的潜力。这相当于每年从大气中吸收全球四分之一的化石燃料排放。

目前,中国碳抵消机制共有六个机制包含林业碳汇方向,其中一个便是广东省碳普惠核证减排量(PHCER)。这意味着,在广东省碳普惠试点地区,通过科学造林护林以增加绿色碳汇等低碳行为产生的减排量,被允许接入碳交易市场。

在韶关市翁源县龙仙镇青云村,一片总面积达3.4万亩的林地,就在2021年通过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卖出了总价值228.43万元的碳汇。

翁源县龙仙镇青云村党总支书记李灵杰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该片林地2015年-2018年累计4年的碳汇量达到60898吨,每吨成交价为37.51元。“碳汇交易的收益直接发放至村集体及19个村小组账户,极大地提高了村民们植绿护绿的积极性。”

“但同一片林地每年的碳汇量也不是固定的,林相好,固碳量就大。所以近几年我们也着力通过封山育林持续提升林质林相,在森林防火、林木改造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李灵杰表示,在林业碳汇交易带来的正向激励引导下,青云村正持续加强山林保护力度。

广东省林业局公布数据显示,目前广东全省森林面积达1.43亿亩,全国排名第9;森林覆盖率53.03%,全国排名第5;森林蓄积量5.78亿立方米,全国排名第11;县级以上自然保护地1361个,数量全国第1。

青云村的成功“试水”也得益于广东此前在林业碳汇建设上作出的诸多探索。

“广东省作为首批国家低碳试点省和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省,高度重视充分发挥林业碳汇在低碳试点工作中的特殊作用,在政策机制上和碳汇项目开发交易上都实现率先突破。”广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李志琴表示。

李志琴分析,近年广东陆续出台《广东省碳排放管理试行办法》《广东林业碳汇项目管理和交易实施办法》《关于推进林业碳汇交易的合作协议》《广东林业碳普惠方法学》等多项政策,先是将林业碳汇纳入全省碳排放权交易体系,而后逐步建立起广东林业碳汇交易机制,并优化整合林业碳普惠方法学,在多个层次都实现了政策、机制突破。

除直接的碳汇交易外,广东韶关、汕头、云浮等多个城市也相继落地“林业碳汇预期收益权质押贷款”等创新金融产品,为林业碳汇这一生态产品探索出多种价值实现路径。

“通过采用‘传统抵押+碳汇增信’的融资模式,林业碳汇预期收益权可以质押贷款,为种植户和林权方解决扩大林木种植、发展林下经济的资金投入问题,进一步提高绿色金融服务质效。”林碳实业公司(广东)有限公司(简称“林碳实业”)董事长阮雨桂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

谈及下一步的发展规划,李灵杰表示,目前青云村正研究推进2019年-2022年共4年的林业碳汇量交易,“但碳普惠对我们来说还是个新事物,我们对交易细则及市场行情也不熟悉,相关工作进展较为缓慢。目前,青云村周边7、8个村委会也都和我们咨询想参与碳汇交易,希望各级部门能够进一步明确交易操作细则,建立林业碳汇常态化交易机制,引导北部生态发展区形成可持续、可复制的绿色发展模式。”

激活需求端绿色“增长”潜力

对林权方而言,林业碳汇交易为其植树扩绿带来动力。对购买方而言,碳汇交易带来了什么?

作为碳交易服务提供商,阮雨桂长期与营林造林项目的林权方、沼气发电企业等可开发碳资产的单位,以及需要购买碳资产的控排企业、重点污染企业等打交道。

他直言,“开发林业碳汇并进入市场交易,具有良好的影响力和示范效应,能够增加当地GDP、税收和就业机会,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国家政策大力引导,加上林业碳汇等碳资产交易和碳交易市场的日趋活跃,必然推动企业形成低碳生产模式,从而逐步推动全社会形成发展绿色产业、循环经济的共识。”

此次官宣加入“企业助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联盟”的亚太森博(广东)纸业有限公司,此前也被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配额管理2022年度重点排放单位名单,正积极谋求转型。

亚太森博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生产环节,亚太森博通过节能减排措施降低产品碳排放量,在运输环节,则以精细化管理最大限度降低排放量。此外,对于不能通过碳减排项目减少的碳排放量,则通过碳交易形式,自愿购买国家核准的减排量,抵消产品碳排放。

2021年,亚太森博温室气体排放为0.41吨二氧化碳当量/吨产品,较基线年减少14.6%,持续向其提出的2030年减少30%大气污染物排放目标接近。

其中,技术优化创新是亚太森博降碳转型的重要工具。2021年,亚太森博(广东)纸业有限公司投资400万元建设屋顶光伏电站,充分利用厂房屋面,实现年发电量108.4万千瓦时,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约691吨。

业内人士指出,区别于罚款和税收,碳汇交易通过市场化手段调整传统生产方式的价格和利润,引导企业逐步形成绿色、循环、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然而,作为一个新兴事物,碳汇交易市场尚未完善,因供需失衡、项目规范性不足,标准不统一等因素影响自2017年3月起暂停的CCER项目审批也尚未见重启。

阮雨桂也直言,目前林业碳汇开发还存在开发成本高、周期长等难点,“由于林业碳汇资源主要分布在山区、半山区不发达地区,林权等因素,部分管理不到位,开发和保护的意识不强,缺乏专业队伍,普遍面临开发成本高、开发周期长等问题。”

聚焦广东下一步的探索方向,李志琴建议,应持续提升森林质量,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六大行动”,完成林分优化提升200万亩,森林抚育提升200万亩的任务,同时进一步加强林业碳汇开发能力建设,开展森林、湿地、草地碳汇本底调查,开展碳收支评价,探索建立林业碳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企业助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联盟”相关活动持续进行中,详细可扫海报二维码。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