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叶麦穗 广州报道

3月31日,以“金融安全与数智创新”为主题的2023南方金融科技创新论坛分论坛在广州举行。该论坛由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广东监管局、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等单位指导,广州市数字金融协会主办,中国科技金融促进会、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广州金融发展服务中心有限公司联合主办。


(资料图)

近年来,金融业数字化转型进程加快,金融安全问题也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如何在发展新技术同时兼顾金融安全?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广州互联网法院、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平安银行、广发证券等政府部门、机构的代表进行了有关分享。

发展数字金融与金融安全须并重

“目前金融业已成为广州第四大支柱产业和第五大税源产业。”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市管一级调研员王德昌在论坛致辞时表示,2022年广州金融业总资产突破10亿元,增加值2596.15亿元,同比增长7.2%,全市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6.89万亿元,同比增长12.3%,增速居北上广深津五大城市第一位,全年金融业税收490.4亿元,占全市税收比重8.8%,有力支撑了广州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此同时,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一直是金融发展的重中之重。数字创新对金融安全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既是金融创新发展的技术基础和核心动力,也是金融安全新的隐患所在。因此,要妥善处理好金融安全与智能化创新的辩证关系。

关于金融信息基础设施与安全的问题,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广州分院工程师杨志伟认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也是数字化变革的重要阵地。当前,随着金融业数字化转型的持续深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5G、物联网等技术不断成熟,在金融领域的落地和应用日趋广泛。

金融信息基础设施正常运行和安全保障,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然而,当前金融领域网络和信息安全面临着较大挑战。比如金融科技领域的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普遍面临着身份伪造、数据泄露等安全隐患,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受关注程度还需要提升,发展金融科技,安全与效率需并重发展。杨志伟认为,金融业数字化转型已成为自上而下的共识,与其他它产业数字化形成双向驱动的态势;需不断强化金融领域安全意识,适应数字化新技术全面应用的新局面;金融行业安全需求仍要逐步细化,安全体系建设日益落地完善。

数字化金融应用场景不断扩展

近年来,数字技术在推动金融机构转型发展、提升金融服务效率等方面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中国信通院金融科技研究中心高级业务主管董欣明在分论坛上发表了《金融数字化转型与新技术、新业态安全融合发展》的报告。董欣明指出,当前我国数字经济正处在蓬勃发展阶段,数字技术已成为金融业转型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以“云网边”一体化为核心特征的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构建云、网、边、端协调统一的整体架构,实现全域数据高速互联、应用整合、调度分发以及计算力的全覆盖,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坚实底座,赋能金融业数字化转型。

不过,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近年来金融服务线上化趋势明显,随之而来的互联网金融借款合同、小额借款合同纠纷数量增长不容小觑。

广州互联网法院综合审判三庭庭长段莉琼则分享了广州互联网法院以要素标准化助力推动数字金融纠纷批量化解方面的实践和探索。段莉琼介绍,为提升纠纷化解质效,广州互联网法院探索了“三步走”的化解方式。首先,在风险评估方面,研发了数字金融产品隐患评估模型,针对数字金融产品类型化、要素化特点,将数字金融产品相关评估内置到纠纷化解的前端和终端。其次,完善金融产品要素标准,以规范化合同文本来提升纠纷效率。广州互联网法院联合金融机构、小额贷款公司、行业协会等深入梳理了6.7万件合同样本,牵头起草了互联网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互联网小额借款合同和互联网电子数据存证三项标准,在广州市数字金融协会的组织下形成团体标准并于去年在全国信息化平台予以公布。第三是推动金融纠纷一站式诉源治理,包括上线了全国首个互联网金融类案批量智审系统和数字金融协同共治Rong平台,涵盖调解、立案、送达、审理等全部诉讼环节,依靠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实行全流程在线审理。

此外,来自平安银行、广发证券等金融机构及部分科技企业的技术专家也在论坛上分享了数字技术在金融安全场景中的应用与实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