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日前,联合国公布其预测称,本月内印度将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该预测成为西方一些媒体炒作的热点,他们主要炒作两个方面,一是印度的人口增长会带来更大问题。但他们更热衷渲染另一方面,即所谓的“人口老龄化让中国发展前景变得暗淡”。
这反映了西方舆论的一种矛盾心态,他们一直希望“唱衰”中国,同时也不希望印度像中国一样快速发展。当前,世界存在“东升西降”的历史大趋势,“东升”则是包括中国、东盟、印度以及中东等在内的亚洲地区,经济持续增长并成为全球主要的增量来源。
坦率地说,人口因素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作用可能被过度夸大。从数字上看,印度人年龄的中位数为28.2岁,全球五分之一的25岁以下人口都生活在印度,占印度人口的40%以上。这意味着印度有充足的劳动力和巨大的经济潜力,但如果不能为他们提供就业,人口数量优势则会成为不利因素。长期以来,非洲以及南亚等地区人口爆发式增长,但经济增长却较为缓慢。
一项研究发现,印度近些年经济快速增长不是因为人口增长或者就业增长,而是因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印度劳动力参与率甚至低于孟加拉国和越南。这说明印度的经济增长并未创造更多就业,这会带来一些社会问题,尤其是贫富差距。为此,印度政府近年来制定各种政策致力于发展制造业,创造更多岗位吸收过剩劳动力。但是,印度需要解决从基础设施到市场治理等一系列问题,并接受投资和贸易必须共赢才能持续的观念。
日本在1990年前后经济泡沫破裂后,经济低迷不振持续至今,人口老龄化被作为主要原因。因此,一些研究者认为中国出现人口红利减弱后,也会陷入类似境地。但这种对比及其观点非常机械,也不正确。日本经济长期低迷,主要是企业因为资产负债表以及美国打击造成过度保守化,错过信息产业革命与全球化,同时养成过度储蓄现金而非投入创新竞争的弊病。
另外,从人口变化引起的消费需求、劳动力供给以及养老问题等对比,中日情况也不一样。首先,中国正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并促进从人口红利转向人才红利,通过提高人才素质与劳动效率提高竞争力,创造更多财富,增加人们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从而实现内需持续扩张。与日本外向型经济不同,中国属于超大规模经济体。其次,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意味着劳动密集型产业会逐步减少,制造业日益智能化自动化,对普通劳动力需求趋弱,与日本仅有1.2亿多人口不同,中国是其10倍多,而且有近一半在农村地区可以逐步向城市转移,因此,不存在劳动力供给不足的问题。唯一构成挑战的是,随着人口老龄化加深,中国将面临较大的养老挑战,而这正需要通过人才红利提升经济竞争力,创造更多财富加以化解。
我们应该重视挑战,但不应人云亦云地夸大人口问题对经济的挑战。目前,中国正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所追求的目标和优势主要在于,提高人才素质与劳动效率,通过创新带动中国经济继续保持一定增速。那种认为一味依赖人口数量才能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并不适合超大规模且正在产业转型升级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