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季媛媛 上海报道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是威胁女性生殖健康的第一杀手。全球癌症统计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宫颈癌新发病例约60.4万,死亡人数约34.2万。另有数据显示,中国宫颈癌的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占到了几乎全球的五分之一,平均每5分钟就有1名妇女罹患宫颈癌,每9分钟就有1名妇女死于宫颈癌。
(资料图)
与居高不下的发病率形成对比的是,我国HPV疫苗接种率并不高,仅为2.24%左右。这也意味着,我国对于宫颈癌预防的认知、管理、普及等方面还存在诸多短板。补齐短板,任重道远。
4月24日至30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免疫周”。为了解国内女性对HPV疫苗的认知、态度和接种习惯,在今年“世界免疫周”来临之际,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了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流行病学研究室主任赵方辉教授,就宫颈癌的有效预防、HPV疫苗规范认知等话题,进行科学权威解答。
《21世纪》:宫颈癌是威胁全球女性健康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目前人类已知的少数可防可控的恶性肿瘤之一。请您给我们讲解一下如今宫颈癌预防在我国的严峻形势是怎样的?
赵方辉:我国近20年来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上升趋势。宫颈癌主要是因为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导致,近10多年来国家加大了力度普及“两癌”筛查及强化HPV疫苗接种覆盖率,加强宫颈癌的防治。HPV疫苗接种,越早进行越好。HPV疫苗,目前国内已经获批的是进口二价、四价、九价疫苗,以及两款国产的二价疫苗。作为一级预防措施,HPV疫苗的接种,对后续的宫颈癌预防会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但目前来看,无论是HPV疫苗接种还是宫颈癌筛查还存在的严峻的挑战就是覆盖率不够。预防措施方面,在群体上需要有一定的覆盖率才能真正起到降低疾病的发病和死亡的效果。一方面,在筛查上,筛查技术的选择、医务人员服务能力以及筛查质量控制都需要进一步的加强。此外,后期对于筛查患者的随访和治疗,也需要进一步关注;另一方面,在疫苗的预防接种上,覆盖率、可及性仍存在较大的挑战。例如,可及性有两类,一是是否所有适龄女性可以负担得起?有多少人能够自己支付?二是可获得性,很多人可能想接种,但是疫苗供应存在问题。因此,想要消除宫颈癌任重道远。
《21世纪》:HPV疫苗接种的重要性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不少地方也相继出台措施推动在校适龄女生接种HPV疫苗。您觉得,如何进一步提升HPV疫苗的接种率?在提高适龄女性接种HPV疫苗方面,目前国家还有哪些需要加强推动的方向?
赵方辉:现在获批的几款疫苗,主要覆盖9-45岁年龄段的女性。一般来说,优先推荐接种的适龄人群是9-14岁青少年,毕竟这是预防性疫苗,没有发生感染之前接种效果最好,接种之后成本效益也较为可观。也确实有数据显示,成人女性接种疫苗保护效力不如小龄女性。所以,我们希望政府在疫苗接种的投入方面,更多聚焦最佳、成效最好的年龄段,优先推荐小年龄人群。
我们的团队做过调查研究发现,中国女性群体HPV病毒感染有两个高峰,一个是在15-24岁人群,她们可能刚刚有性生活的,一个是40岁以上成人女性这两个阶段。而目前接种意愿较为强烈的人群主要以成人女性为主,他们迫切感觉到疾病的风险,积极踊跃加入疫苗接种的队伍。这也使得大多数疫苗都打在成人女性身上,小年龄群体接种率较低。我国小年龄人群接种疫苗很多都是政府主导的形式开展,这也意味着,后续需要呼吁各方协作,加强推动小年龄组女性疫苗接种。
《21世纪》:之前您提出,如果国家采纳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单剂次,14岁人群仅常规接种单剂次疫苗其实可以节省很多。二剂次相比三剂次会有什么区别?
赵方辉:欧美国家最早进行HPV疫苗研发是在2006-2007年,研发上市的产品临床注册试验都以三剂次为主。所以,最开始其他国家纳入免疫规划的HPV疫苗都是三剂次。但后面随着证据的积累发现,小年龄组的两剂次效果和成人女性的三剂次一样。所以,世卫组织前几年就发出了推荐,9-14岁的女孩是推荐接种两剂次。中国最开始疫苗做临床注册试验的时候也是三剂次,后来也有了小年龄组两剂次效果完全可以的证据。此外,世卫组织去年官方也更新了立场文件,倡导一剂次的接种程序,现在也陆续有些国家,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也在改程序。不过目前国内药监局还没有获批单剂次HPV疫苗。
从三剂次减到二剂次,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就是保护时长如何?保护效果如何?这需要看长期积累的科学证据。国内已获批的二价HPV疫苗针对9-14岁女性均只需接种两针,在提供同等保护的基础上,提升了便捷性及可及性。其实,减少接种剂次对中国的影响非常大,中国人口众多,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从三剂次减到二剂次,可以节省不少成本。
《21世纪》:HPV疫苗目前有二价、四价、九价这三种HPV疫苗,部分女性还是存在执着于“高”价数,您对于这种现象是怎么看待的?二价、四价、九价疫苗有哪些差异?公众该如何选择?
赵方辉:HPV疫苗目前有二价、四价、九价,听起来数字差别非常大,实际上覆盖的病毒保护情况差别并不大。比如,二价和四价对宫颈癌而言主要覆盖两型:HPV16型、18型,在全球70%以上的宫颈癌都是由HPV16型和18型引起,中国约84%的宫颈鳞癌由HPV16型和18型引起,对于疫苗的选择而言,接种二价HPV疫苗已经可以预防大多数宫颈癌和癌前病变,防癌是 “够用” 的。由于现在的高价疫苗供应较为紧张,普遍存在供不应求的现象,不少人需要等很长时间。如此,因等待不进行疫苗接种就会存在免疫空白,带来较大的感染风险。但如果及时进行二价疫苗接种,可以给自己增加保护,能至少实现70%-80%的防护,可以预防大多数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了。现在我们建议有什么苗打什么苗。从公共卫生学的角度来看,在疫苗短缺的情况下,资金、资源无法全部覆盖的情况下,建议早打早保护。
《21世纪》:除了疫苗,宫颈癌筛查也成为当下宫颈癌早期预防的重要一环。能否请您介绍一下,在筛查方面,目前临床主要有哪些技术和手段?哪些人群尤其需要加强宫颈癌筛查?
赵方辉:筛查比疫苗更复杂,政府已经启动了10多年,而且也很重视。但是筛查的质量很重要,只有高质量的筛查才能算有效。如果仅仅进行了“查”,但是使用的筛查技术本身就不够精准,或者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较差,“筛查”的质量就无法能保障。所以,现在我们更注重的是高质量的筛查,需要提高“有效”覆盖率的提高。
《21世纪》:《加速消除宫颈癌全球战略》明确,到 2030 年实现下列目标,将使所有国家走上消除宫颈癌的道路。从现状来看,想要实现消除宫颈癌的目标,还有哪些急需推动或为之努力的方向?
赵方辉:对于任何女性,不管是不是政府推荐的年龄段,只要有高危行为、高风险的因素存在,都建议积极主动去寻求筛查。世界卫生组织此前就制定了一项全球战略,支持消除宫颈癌这一公共卫生问题,需要各国家在2030年时达成“90-70-90”,即90%的15岁女孩完整接种HPV疫苗,70%的女性在35岁时接受高效检查,并在45岁时再次接受检查,以及90%的癌前病变和已经确诊侵袭性肿瘤患者接受治疗和管理。未来一段时间内,这三个目标都有急需推进的关键点。对于女性个体来说,要做好HPV疫苗接种和宫颈癌筛查相结合,越早防护,越早受益。
消除宫颈癌有赖于社会多方共同协作,拿出最好的方案、最好的防治策略,积极推进。我们也希望,可以为政府提供比较好的方案和策略,既能兼顾经济成本,又能保证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