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南财理财通课题组自2020年正式成立以来硕果累累,已发布银行理财研究超500篇,覆盖银行理财行业研究、个案研究、产品评价等不同主题,广受行业关注。《2022年中国银行理财产品实际运作报告》的发布填补了理财市场基于大数据智能监测的研究空白,给理财市场提供了一个更客观、公正、真实的全貌。

养老金业务的发展将带动FOF理财的规模增长

在2022年,监管部门为了银行理财行业的健康发展及投资者权益保护,展现出坚定的决心,陆续推出了一系列严格的监管政策。


(资料图片)

针对公众多元化养老需求,根据《关于扩大养老理财产品试点范围的通知》,要求银行理财机构丰富商业养老金融产品种类。为了加强行业内控要求,银保监会推出了被行业称为“内控新规”的《理财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办法》,推动统一监管标准。此外,为促进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建设和个人养老金业务发展,银保监会发布了《商业银行和理财公司个人养老金业务管理暂行办法》。

与此同时,《中国银行业理财业务自律规范》和《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展示行为准则》为理财业务及产品业绩基准展示明确了规范要求。《理财公司理财产品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要求银行理财机构调整业务布局,完善相关架构和制度。总体上对理财管理人在投资策略评估、申赎管理、压力测试以及流动性风险监测和管控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22年,在监管出台的众多政策中,引起南财理财通课题组高度重点关注的三个政策是:银保监会出台的《商业银行和理财公司个人养老金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和《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办法》,以及银行业协会出台的《银行业金融工具公允价值估值实施指引》。其中,新准则改革了金融资产的分类、计量和减值模型,扩大了适用范围,以公允价值会计为导向。

个人养老金政策的发布也备受行业关注,同时给银行理财行业带来了新的想象空间。

资管行业中,美国和中国香港地区的个人养老金业务发展推动了FOF产品的增长。1978年,美国引入401K退休计划,构成养老体系第二支柱的关键部分。FOF产品因其分散风险特性适合养老金稳健需求,随着美国经济和养老金市场的发展,FOF产品迎来爆发式增长。自2000年香港推出“强积金”计划,作为合格投资工具的FOF产品也迅速发展。

南财理财通课题组认为,随着个人养老金业务的实施以及未来税收优惠政策对养老金业务的推动,FOF类银行理财产品的规模有望增长。

在本次报告中,课题组对上述三个政策进行了详细解读。

综合来看,当前银行理财领域的监管政策已相对完善,监管部门的决心和力度将继续保障行业的健康发展。

2022年银行理财产品整体业绩不如预期

2022年,我国银行理财业共经历了2轮“破净潮”,具体表现为:2022年3月,在股市调整下,银行含权类理财产品大量破净,破净比例为13.31%;同年11月,债市大幅调整,引发固收类理财产品大面积破净,破净率达16.49%。2022年末,理财产品年度破净率以21.23%收尾。

面对2022年两轮破净潮挑战,理财公司总体运作如何?

为回答这一问题,南财理财通《2022年中国银行理财产品实际运作报告》分别对截至2022年末处于存续期的产品以及到期结束运行的产品进行了业绩统计,总体来看,业绩不如预期。

到期理财产品达标率较低

南财理财通数据显示,2022年累计有23家理财公司的3993款封闭式产品到期,其中固收类有3637只,混合类有334只,权益类产品有19只,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有3只。

在到期产品中,固定数值报价型产品和区间报价型产品数量较多,南财理财通课题组主要对这两类产品的定价水平和达标率进行了分析。

在3188只有效到期样本产品中,仅有1640只产品超额收益为大于或等于0,达标率为51.44%,约一半产品达标。按投资性质看,混合类产品受2022年“股债双杀”影响,达标情况不理想,282只到期产品中仅有78只达标,达标率仅为27.66%;固收类产品达标情况略高于50%,为53.79%。

从固收类产品平均到期年化收益率看,全行业1-3个月期限产品的到期收益率均值为3.67%;3-6个月期限产品的到期收益率均值为4.95%;6-12个月期限产品的到期收益率均值为3.89%;1-2年期限产品的到期收益率均值为3.43%;2-3年期限产品的到期收益率均值为4.47%;3年以上产品的到期收益率均值为5.14%。

在混合类产品中,到期年化收益率均值最高的是1-3个月产品,全行业收益率均值达4.21%;其次是3-6个月产品,全行业收益率均值达4.15%。

存续纯固收理财全年净值平均涨幅达2.32%

针对截至2022年末理财公司存续期超1年的公募产品,课题组按照投资性质分类,对不同类型产品近1年的平均净值增长率、平均最大回撤和平均波动率进行统计。

从理财公司行业来看,2022年业绩表现最佳的是纯固收产品,其全年净值平均涨幅达2.32%;“固收+权益”产品表现次之,全年平均上涨1.20%;混合类和权益类产品全年净值负增长,平均下跌2.07%和14.31%。

最大回撤方面,2022年回撤幅度最大的是权益类产品,其全年净值平均回撤达19.49%;其次是混合类产品,全年净值平均回撤为4.43%;“固收+权益”产品和纯固收产品在2022年的最大回撤分别为1.79%和1.42%。

波动率方面,从全行业看,2022年波动率最高的是权益类产品,其全年平均波动率高达14.08%;其次是混合类产品,全年平均波动率为3.39%;“固收+权益”产品和纯固收产品在2022年的波动率分别为1.82%和1.43%。

产品创新层出不穷,多家机构齐发“雪球”衍生品理财

2022年,理财公司在产品类型上做出重大创新,推出了“雪球”类衍生品理财。

据南财理财通数据,截至2022年末,理财公司累计发行衍生品92只,其中“雪球类”结构发行69只,占比75.00%,位列衍生品理财市场第一大结构;“指数增强”和“安全气囊”结构分别发行21只和2只,占衍生品理财市场的22.83%和2.17%。

按机构来看,截至2022年末,招银理财分别累计发行“雪球类”结构26只,“指数增强”结构21只;宁银理财累计发行“雪球类”结构40只;兴银理财累计发行“安全气囊”结构2只和“雪球类”结构3只。

从上述数据看出,“雪球类”结构是唯一由招银理财、宁银理财和兴银理财三家理财公司共同发行的结构。仅就“雪球类”结构而言,市场占有率最高的是宁银理财,其雪球产品累计发行量占市场发行总量的57.97%。

从表达的观点来看,“安全气囊”和“指数增强”表达的是强烈看涨,“雪球类”表达的是温和上涨或持续震荡。如果说“安全气囊”和“指数增强”是以打进攻为主,“雪球类”便是以打防守为主。

理财公司对市场研判的准确程度和对衍生工具结构的理解程度影响了“雪球类”结构的发行数量。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