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德尚玉 实习生陈科宇北京报道视频剪辑肖航 实习生吕鑫 侯紫柔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主战场。完成“双碳”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能源转型是关键着力点。
相比传统的化石能源,清洁能源在增加输配电容量的同时,也更具分布性和波动性。因此,对于建设高效的清洁能源系统,电力的互联互通与技术创新至关重要。
【资料图】
日立能源前身为ABB电网,长期在电网领域处于领导地位,处于清洁能源转型的中心。多年以来,日立能源致力于推进和加速能源系统转型,使其更清洁、更灵活和更安全。
近日,日立能源全球首席执行官方秦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可持续解决方案、电力电子及数字化是未来电能系统的关键技术。
(日立能源全球首席执行官方秦)
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为蓝图,日立能源于2021年在全球宣布“2030可持续发展战略”。方秦认为,2030战略是推进能源转型的重要一环,需要进行跨国家、地域、细分市场、部门、技术和行业的合作。
能源转型需要技术创新与各方合作《21世纪》:日立能源于2021年在全球宣布“2030可持续发展战略”,结合中国“双碳”目标怎么理解?这将对日立能源自身业务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
方秦:对于整个行业和清洁能源转型来说,2030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中间里程碑。目前有许多市场和国家都制定了2050年碳中和目标。中国制定了非常明确的“双碳”目标,其中包含清晰的2030年里程碑及目标。我们也向市场宣布了下一阶段的战略举措,即制定了2030年战略目标。
2030战略是推进能源转型的重要一环,这一进程远远超出了我们已知的范围,能源转型尤其是清洁能源转型,是一项伟大的事业,这意味着我们需要进行跨国家、地域、细分市场、部门、技术和行业的合作。实现能源转型,需要我们制定明确的中期和长期目标。
《21世纪》:在全球范围内,去年日立能源已在自身运营中使用100%非化石能源电力,下一步将在2030年前实现企业运营碳中和,对此日立能源有什么具体规划?
方秦:从多个方面为脱碳进程提供支持,包括与客户开展合作,为客户提供相关技术,帮助我们的客户减少基础设施,比如电网的碳排放。
首先,我们要将能源供应转向可再生能源,并采取积极的举措,确保我们消耗的所有能源均由可再生能源提供,并且予以证明。同时,我们还需要继续努力创造提高能效的机会和方法。众所周知,能源消耗得越少,对脱碳的贡献就越大。当然,这需要更多的投资,包括对我们在全球近200座办公地点及生产基地的技术、工艺及架构进行投资。
《21世纪》:日立能源在探索储能、氢能以及能源管理方面有哪些最新进展?
方秦:储能是未来能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比传统的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不仅能够增加输配电容量,也更具分布性,当然也更有价值。因此,为了管理这些分布式可再生资源的波动性,我们需要采用额外的储能技术,无论是电池储能,热储能或是抽水蓄能。中国在这些领域均进行了很多投资,例如抽水蓄能即是其中的关键技术之一,中国希望通过这一技术实现大规模储能。我们一直积极地推进抽水蓄能技术的研发,并成功推出抽水蓄能解决方案,该技术有助于提高效率和充分利用能源,并确保系统能够高效地按需提供电力。
在电池储能领域,我们并不参与电池的制造和设计,但我们能够通过可靠技术,助力电池储能接入电网系统。我们还需要数字化方案,来帮助管理更为复杂的、更具分布性和波动性的能源系统。在这个复杂的能源系统中,电力的互联互通也至关重要,中国也将此视为重要机遇。
数字化是能源转型的重点《21世纪》:去年日立ABB电网正式更名为“日立能源”,改名的原因是什么?
方秦:更名是我们刚刚经历的重大变革。我们在全球实现了这一进程。正如许多业内人士所知,我们拥有来自前身ABB的丰厚传承。早在100多年前,我们就进入了电网领域。
2018年,我们宣布将成立一家新的合资公司,其中日立约拥有80%的股份,ABB拥有约20%的股份。在双方的支持下,我们的项目团队做得非常出色,成功地在2020年年中按计划进行了剥离并创建了新的合资企业。
从那时起,我们就着眼于为下一阶段的增长做准备,包括围绕清洁能源转型,制定了目标驱动增长计划。作为电网领域的企业,我们正处于清洁能源转型的中心,因为电力将为未来能源系统提供重要支撑。在电力系统中,必须尽可能地利用相关技术来实施电网创新,推动可再生能源发电,以及在用电侧助力交通、工业和建筑业的电气化进程。
《21世纪》:日立能源为什么把电力电子作为“2030战略”发展方向之一?
方秦:电力电子将毫无疑问地成为未来电能系统的关键。例如,电力电子技术可以助力太阳能和风能的电力转换,帮助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接入电网,帮助电网边缘领域接入储能。输配电系统也需要电力电子来确保电力质量,以及高压直流输电领域也需要相关的技术支持。
电能质量解决方案是另一项重要技术,来帮助管理更为复杂的电力系统。在该领域,我们一直在利用FACTS(柔性交流输电系统)、静态无功补偿器(SVC)和电容器等技术。在中国,我们也针对相关技术的应用、业务布局、生产和研发进行了投资。
《21世纪》:日立能源在电网数字化转型方面做出了哪些努力?
方秦:数字化是这场能源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整个价值链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比如,在客户价值链中,在最初的规划阶段,他们很难去规划下一座变电站的位置,或者下一座太阳能光伏电站或风电厂的最佳位置。我们需要预测电力潮流、天气和用电需求,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建设。
另一方面,在建设过程中,我们能够提供可靠技术帮助优化生命周期、运营和维护等。最后一个环节是回收再利用,为做到这一点,在处置电力设备时,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地回收废弃资产,并将其重新投入使用。对整个行业而言,数字技术能够有效地帮助我们完成这一过程并对规划进行优化。
我们还可以通过数字技术对设计和建设阶段进行优化。例如,我们与合作伙伴共同开发了IdentiQ解决方案,也就是数字孪生技术,来帮助我们和客户在虚拟环境中,逐步了解如何优化设计及建设,以及日后如何对资产的维护进行优化。归根结底,这些方案都是为了以更高效的方式来优化和利用我们共同拥有的有限资源。
《21世纪》:近年来,日立能源在中国的业务发展情况如何?感受到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哪些新变化?
方秦:中国已为全球做出了突出贡献,帮助全球加速了能源转型进程。我们不断探寻在华投资机遇,近期开展了多项投资和升级项目。几十年来,我们一直深耕中国市场并不断完善整个价值链。这些努力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如何与中国客户和合作伙伴开展合作。
最后要指出的是,根据国际能源署近期发布的一份电力市场报告,未来两年,中国电力消费将占据全球电力总消费的三分之一。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声明,如果我们不与中国合作满足中国的需求,也不与其合作满足世界其他地区的需求,我们将无法实现能源系统的低碳转型。
《21世纪》:作为跨国公司,日立能源如何参与中国能源电力行业发展?
方秦:通过在过去几十年中建立的业务布局,我们得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市场需求,更好地与合作伙伴开展合作,为我们的客户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我们正在加快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的速度,这些方案首先基于全球标准,但随后即根据本地市场需求进行定制。当前,日立能源在全球约85%的产品,都实现了中国本土化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