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叶碧华 实习生刘祖凤 广州报道 美的急于筹钱。

正推动旗下两家子公司独立IPO的美的集团又有新动作。8月9日傍晚,美的集团(000333.SZ)公告透露,基于公司深化全球战略布局的需要,公司董事会当天开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同意公司研究论证境外发行证券(H股)并上市事项的议案》,拟发行规模预计不超过发行完成后公司总股本的10%。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今年以来,美的资本动作频频,除了推动安得智联、美智光电上市以外,5月又传出“美的正考虑收购伊莱克斯”的消息。此前,美的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方洪波在2022年度股东大会上坦承,家电业务已进入存量竞争阶段,成长空间有限,而美的的“第二曲线”是To B业务。

据方洪波透露,去年美的To B业务营收近900亿元,未来美的将在楼宇科技、新能源和工业自动化三个方向坚定地走下去。

随着美的全球战略的不断推进,其To B业务也在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在家电行业资深观察家梁振鹏看来,此次若成功赴港上市,美的将形成“A+H”的双融资平台,有望扩大融资渠道、提高融资效率、提升公司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美的可借助香港资本市场获得更多资金,为全球业务发展提供更多支持。”

急于筹钱

值得一提的是,这不是美的首次登陆港股。早在2004年,美的就曾收购在香港上市的华凌集团,2007年美的机电产业借壳华凌集团在香港上市,随后更名为威灵控股,后来美的集团又将威灵控股私有化。

2013年3月底,美的集团拟以换股吸收合并美的电器的方式实现整体上市,重组完成后的美的,实现了大家电、小家电、电机、物流等全部业务的整体上市。如果此次境外发行H股并上市成功,将是美的集团再次涉足香港资本市场。

然而时过境迁,此次美的筹划登陆港股目的却大不相同。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的美的已逐渐摆脱“家电企业”的标签,努力向“全球化科技集团”方向发展。尤其是近三年以来,美的加快转型步伐,大力发展To B业务,先后通过收购库卡(2016年)、合康新能、菱王电梯、万东医疗等进入到机器人、新能源、电梯、医疗等领域。

据公告显示,目前美的集团旗下拥有美的、小天鹅、华凌、COLMO、库卡、威灵、合康、高创、万东和菱王等多个品牌组合,在全球拥有约200家子公司、35个研发中心和35个主要生产基地,业务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22年美的建立以美国、巴西、德国、日本、东盟为突破口的全球战略。今年4月,美的巴西新工厂正式奠基,总投资超7亿元,年产能达130万台。在海外建家电工厂的过程中,美的也把To B业务对外输出。

据了解,新奠基的巴西工厂就融入大量的数字化生产技术和创新科技,当中不少就是由美的To B业务事业群提供。今年5月被泰国工业部授予“绿色工厂”的美的空调泰国工厂也有覆盖机器人、自动化、智能检测工艺的智能生产线。

今年以来,随着疫情的放开,美的频繁亮相海外各大专业展。“跟家电不同,To B业务毕竟比较新,很多时候都要靠这些展会来打开知名度、开拓业务。”一位美的内部人士表示。

分析认为,此次美的再次登陆香港市场,旨在进一步推进全球化战略。在2022年年报中,美的集团就提到,“将推动美的从中国本土化企业向全球化企业的突破,加快海外业务布局与增长,推动品牌力持续提升。”

梁振鹏表示,参考目前美的在A股的市值,此次赴港上市融资可达数百亿元,“这对于公司的发展非常重要,可以马上补充到一笔不小的钱”。其次,香港资本市场可以吸引更多海外投资者,为美的提供更多元的融资渠道和来源,通过在香港上市,美的集团可以进一步拓展其在国际尤其是亚洲市场的知名度,优化其资本结构,面向全球引进人才,推进科技创新。

截至发稿之时,美的对于赴港上市一事没有披露详细信息,但该公司在公告中称,公司是否实施前述发行事项,以及具体实施方案、实施方式和完成时间仍有重大不确定性。

加快资本运作

今年以来,美的集团可谓动作频频,不但将上市公司科陆电子(002121.SZ)收入囊中、提升公司在合康新能控股比例,还推动旗下两家子公司安得智联和美智光电独立IPO。

事实上,多年来关于美的要分拆业务单独上市的声音就络绎不绝。一方面是集团业务不断扩大,如旗下电机、物流、金融等业务均破百亿,有了独立一面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也为了更好地激发员工积极性,美的也在推进合伙人持股计划。其中,拟在创业板上市的美智光电就被外界视为是美的集团对于管理层和人才进行激励的措施之一。

据了解,在美智光电的股权结构中,美的集团直接与间接合计持股56.7%,占据绝对的控股地位。另外,宁波美顺、宁波美皓、宁波美翌、宁波泓太四个持股平台,股东为美的系高层、合伙人以及部分员工,四个平台合计持股43.3%,共有152人持股。

2021年6月,美智光电首度冲A,但因为合规性、独立性与同业竞争情况等问题,经历了三轮问询之后,最终公司在2022年7月21日主动撤回了IPO申请。资料显示,从2020年到2022年,美智光电的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23.28%、27.72%及32.34%,三年时间增长了9.06个百分点,但远低于同一时期同行可比公司,但这并未影响其冲击资本市场的信心。今年4月,美智光电创业板IPO获得受理,目前已进入二轮问询。

7月,美的集团对外公告,启动分拆安得智联申请首次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并在深交所主板上市的前期筹备工作。据悉,安得智联业务涵盖智慧物流全流程,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其过半收入来自外部客户。

分析认为,分拆两家不同的子公司,可以提高子公司的运作能力,有利于走出新的一条赛道,但同时也是对美的集团的一种考验,毕竟不少公司上市后都会面临独立经营、资源整合、融资渠道等挑战,最终是否能够分拆成功,还需要时间来检验。

To B道阻且长

随着家电市场进入存量时代,包括美的、格力、海信、海尔等家电企业都不约而同地加快向B端业务延伸。虽然各家都选择从自身优势产业出发进行业务扩张,但毕竟是“跨行”,家电企业的B端业务大部分都尚未形成规模效应。方洪波此前在2022年度股东大会上也坦承,美的从家电升级到新的产业,这中间需要穿越一定的产业周期。

比如说汽车零部件,此前美的在股东大会上回复投资者相关问题时就提到,威灵汽车前期需要大量研发投入,目前与华为、“蔚小理”、大众等车企有合作,虽然去年营收增长5倍,但仍是亏损,预计待规模增长后会带来利润。

此外,私有化后的库卡的实际情况也是投资者普遍关注的焦点之一。据了解,在收购库卡后,库卡经历了一段长时间的整合,连续多个季度亏损。2021年11月,美的将库卡私有化,发力库卡中国业务。据方洪波透露,刚收购时,中国业务在库卡的收入占比仅为7%,去年达到23%,今年预计将达25%-28%。“中国市场大,供应链协同,竞争力就来了。”方洪波说。

去年家电行业整体受压,美的也难独善其身。

今年初,方洪波在向全体员工的演讲中提到,去年面对出口受阻、技术竞赛与市场内卷加剧等周期现实,美的集团的年度经营原则是“合理收入、恢复盈利”。从财务数据来看,2022年美的集团营收增速创六年新低,净利润增速则是2013年以来最低。其中,消费电器业务2022年营收1253亿元,同比下降4.99%,占总收入36.43%。

美的集团董事、副总裁王建国在股东大会上表示,家电市场要实现销量增长难,因此在国内要提高客单价、产品往上走,同时在海外市场实现突破。

据悉,今年美的经营思路是“稳定盈利,驱动增长”。具体来看,一方面要增加对To B新兴业务的投入,另一方面美的也对ToC业务进行调整,加大在全球市场的投入和布局。美的集团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钟铮确认,去年美的关停合并了部分小家电业务,梳理了90多个产品类目、900多个SKU,这些业务合计起来总体约亏损2000多万元,相关影响预计在2022年及今年一季度可被消化。目前,调整效果已经体现在2022年年报和2023年一季报中。

最新财报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美的集团实现营业收入962.63亿元,同比增长6.51%,净利润80.42亿元,同比增长12.4%。其中,美的楼宇科技事业部、机器人与自动化事业部、工业技术事业群一季度分别收入78亿元、76亿元和62亿元,同比增长41%、27%和11%。在最近公布的2023《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中,美的集团排名第278位,连续第八年上榜,但排名比2022年的第245位下滑了33位。

要穿越产业周期,美的仍在路上。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