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宋豆豆 报道

“中国和欧洲分别是全球第一大和第二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两者合计占到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销量80%以上比重。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很大,行业规模也很大,汽车是全球最大的产业,任何一家企业都不可能做到每个环节、每个阶段、每项技术都完美,这就需要通过上下游产业链合作来取长补短。”当地时间9月6日,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在2023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表示。

在他看来,中德两国汽车市场空间都很大,同时也都具有很强开放、包容和互补性,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德企业之间有很大合作交流空间,一起拥抱电动化智能化浪潮,共同推动新能源汽车全面市场化,实现优势互补和共赢发展。


【资料图】

此次大会上,王传福回顾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历程——从2005年到201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用了十年时间,渗透率突破1%,主要是项目示范;从2016年到2019年,3年多时间里渗透率提升到约5%,主要依靠公共交通电动化发展;从2020年开始,新能源渗透率连续两年实现翻倍增长,市场驱动成为主导,主要得益于私人消费全面爆发。今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突破32%,7月达到36%。

“新事物发展速度不是等比例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相较于家电、手机等行业,变革会更快,因为除了技术迭代带来的市场驱动外,还有各国政府大力支持发展的因素。”从中国到全球,为推动新能源汽车全面市场化,王传福提出了两点思考和建议:

第一,在汽车全面电动化路线图上,建议要分领域、分车型进行,实现循序渐进、分步推进。

具体来看,第一步,公共交通电动化先行,形成良好示范。城市公交和出租车占城市机动车保有量约2%,但尾气排放约占总排放的三分之一,因为一辆燃油出租车尾气排放约等于十台私家车,一辆燃油公交车排放约等于三十台私家车,公共交通电动化环保效益非常明显。

第二步,城市卡车和专用车领域全面电动化。城市物流、环卫等车辆占城市机动车保有量超过10%,但尾气排放约占到总排放的三分之一,是推进零碳目标重点领域。

第三步,加速私家车领域全面电动化。私家车占城市机动车保有量超80%,虽数量很庞大,但因每天行驶里程短,尾气排放约占到总排放的三分之一。从公共领域到私人领域,新能源汽车会快速形成市场化。

第二,汽车电动化需要良好充电基础设施,建议适度超前加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充电网络建设,首先要从公共交通开始配套。公共车辆电动化普及,会加快城市充电桩网络完善,促进充电桩行业市场化发展,带动新能源私家车更大规模普及。

据了解,比亚迪五年前开始在德国推广公交电动化,目前已在德国十多个城市累计投入运营一百多台纯电动大巴,累计行驶里程超350万公里,节省燃油超140万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3800吨。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全球共识,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也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助于德国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实现2045碳中和目标,加快汽车产业转型。新能源汽车正在为全球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创造新机遇,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王传福表示。

推荐内容